贵阳经开区:打造技能强区 铸牢人才高地

来源: 贵阳日报

贵阳经开区深入开展技能人才三年培育行动——

打造技能强区 铸牢人才高地

产业发展的核心在人才。作为贵阳市实体经济的“主战场”,贵阳经开区技能人才队伍目前达到了4.1万人,在全区人才总量中的占比超过60%。如何最大限度地激发技能人才干事创业的信心,发挥好技能人才的优强技能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贵阳经开区从机制上破题,在全省率先构建了可量化的技能人才评价体系,深入实施技能强区战略,推进技能人才三年培育行动,加快壮大技能人才队伍,为推进新型工业化,实施“强省会”行动提供支撑。

创新评价体系

促进人才队伍梯队建设

近日,在贵阳经开区技能绝活展示第三期活动中,经开工匠陶安带领两名技能人才李成平、万光庭,分别展示了“去易拉罐表漆”“消失的圆柱体”“旋转物体加工内六方钻”等机械加工高超技能。这次活动不仅展示了贵阳经开区技能人才的绝技和风采,也是贵阳经开区技能之星(经开工匠)评价结果成果应用的体现。

“过去,我们人才总量虽大,却没有很好的体系和方法对技能人才展开分类评价、分类奖励、分类培育。优秀技能人才的行业示范作用和影响作用发挥得不明显。”贵阳经开区组织和人力资源部副部长吴晓梅说。为改变这一状况,去年,贵阳经开区精心调研谋划,创新制定了量化评价体系,并于去年11月开展了2020年贵阳经开区“十百千”技能之星(经开工匠)评选活动,鼓励全区技能人才参加活动,根据技能人才的能力和水平,分梯度进行评价和认定。

同时,在“十百千”技能之星(经开工匠)评价活动中,贵阳经开区创新评价方式,一改此前单独依靠材料评审的方式,采取“材料评审+路演答辩”的形式开展评价活动。这种方式既从参评资格、业绩贡献、大赛获奖等方面进行评价,注重技能人才精湛技能和岗位贡献;同时,让参赛选手通过路演答辩,展示技能人才的技术创新和工匠规划,强调技能人才的社会责任感、技能创新性及目标规划,有助于提高技能人才的自豪感、荣誉感。

“技能之星(经开工匠)评价体系的建立,有助于改进产业工人技能等级评价方式,弥补以往过度依赖学历、职称等评价的不足,有利于吸引和激励更多青年人投身到生产一线,不断壮大贵阳经开区技能人才队伍,为‘强省会’行动提供产业人才支撑。”吴晓梅说。

依托技能之星(经开工匠)评价体系,贵阳经开区目前共有497名技能人才达到了星级人才标准,其中,三星级人才6名,二星级人才51名,一星级人才440名。

优化服务保障

增强人才干事创业信心

人才评价只是第一步。在评价的基础上,贵阳经开区将评价结果应用在人才服务、人才培育等方面,对不同的星级人才给予相应的政策倾斜,对人才提供精准服务,让优质人才得到更好的服务保障。

今年初,贵阳经开区为辖区一批人才兑现了相关优惠政策,来自奇瑞万达贵州客车股份有限公司的二星级技能人才叶骏就领到了人才公寓的钥匙。“贵阳经开区不仅为我解决了住房问题,还通过各种渠道,拓宽技能人才群体的晋升通道,并从生活中给予帮助,在他们的帮助下,今年,我的孩子已顺利就近入学,这让我感觉十分温暖。”叶骏说。

服务人才,除了要用暖心服务彰显真诚,还要用真金白银体现决心。在去年的“十百千”技能之星(经开工匠)首次评选出炉后,贵阳经开区不仅为入选的技能人才颁发了证书,还累计发放奖金176万元。其中,三星级人才每人奖励5万元,并授予“经开工匠”荣誉称号;二星级人才每人奖励2万元;一星级人才每人奖励1千元。通过真金白银的激励,全力营造尊重劳动、尊重技能、尊重创造的浓厚氛围,激励更多青年人才学技能、当“工匠”。

近年来,为做好人才服务,贵阳经开区不断优化政策制度、完善配套服务。在建立健全人才服务机制中,该区印发了《贵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引进和培养高层次人才实施办法》,把高技能人才纳入高层次人才服务范畴,享受贵阳经开区高层次人才待遇,并在子女入学、医疗保障、住房安居等方面予以政策倾斜。

针对优秀的技能人才,贵阳经开区还采取多种方式,宣传人才的高超技能、典型事迹,不断提升技能人才的社会知名度和美誉度,增强优秀技能人才的社会影响力和示范带动力。此外,贵阳经开区拍摄了《经开工匠先锋》视频,借助大国工匠毛腊生的故事,对投身三线建设、创造无数奇迹、铸就三线精神的老一辈航天人的精神进行了弘扬,引起了强烈反响;通过对新时代经开工匠赵青松、刘先、况云刚、李才刚等人的高超技能进行宣传,进一步提升了社会对优秀技能人才的关注度。

丰富培育载体

提升技能人才培养水平

搭建绝活展示平台,经开工匠陈斌及其徒弟马勇、马明星,将自身的绝能绝技转化为群众能看懂的技能,通过“鸡蛋上面钻孔”“手机上垫纸钻孔”“针锋相对”等绝活,在线上获得了数万人的观看和点赞。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贵阳经开区开展技能作品展,面向技能人才征集技能作品,充分展示技能人才的风采。初评出的27件技能作品,在网络平台获得了5万人次的关注和投票。

……

通过以活动为媒,贵阳经开区不仅直接宣传了辖区技能人才,也间接地促进了技能人才的培育。

“贵阳经开区为技能人才提供了很好的成长通道、激励机制,而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能够让参加活动的技能人才相互学习,引导我们立足岗位,更加专研技能、专注成长,在自己的赛道上不断取得突破。”来自贵州航天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的技能大师陈斌说。这两天,陈斌正带着另外三名徒弟在成都参加第七届全国职工职业技能大赛。

为提升技能人才培育水平,贵阳经开区在创新评价体系和做好服务保障的前提和基础下,积极创新人才培育模式,丰富人才培育载体。围绕企业发展所需、产业工人所求,开展技能人才大汇聚系列活动;通过开展技术创新论坛、“技能研修”活动、“技师大讲堂”活动等,打造经开区技能人才培育活动品牌。

目前,该区已邀请4名经开工匠进校园、进企业,为130名技校学生、企业青年技能人才分享“工匠课堂”;邀请2名经开工匠、7名二星级人才,围绕技能人才培育,与20多家企业进行了经验交流和分享;组织24名技师等级以上高技能人才开展了刀具技能研修活动,助力辖区企业提升切削加工、刀具设计与制造、刀具使用等技术水平。

“以前,公司一线技术工人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并不高。”贵州永红航空机械有限责任公司人力资源部招聘培训主管沈乐说,通过参加贵阳经开区开展的活动,让人才有了对手、有了压力,提升了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通过和行业优秀技能人才同台交流和竞技,也有助于促进经验交流,开阔技能人才的眼界,促进技能水平的提升。

此外,贵阳经开区还建立了培养技能之星的后备人才信息库,将报名参与技能之星评选的技能人才全部纳入信息库,定期更新、分类管理,科学制定全区技能人才培训计划,全面帮助技能人才实现技能提升。去年,该区已为近4000名技能人才提供了技能提升培训。

一系列技能强区战略行动的实施,让贵阳经开区技能人才水平得到提升,前段时间,该区二星级人才马明星、刘燕在2021年国防工业大赛中,分别取得了钳工第一名、焊工第三名的好成绩。

孙玉香 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 黄菊 文/图

标签: 贵阳 开区 打造 技能

精彩放送

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