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熟经济技术开发区全力打造声学产业创新策源地

来源: 新华日报

常熟经济技术开发区全力打造声学产业创新策源地

“苏州·中国声谷”吹响发展集结号

再过一个多月,首届中国声学产业创新发展大会将在常熟举行,面向国内外吹响声学产业“集结号”,为“苏州·中国声谷”引入更多的发展资源。大会期间,还将举办首届中国(苏州)声学产业博览会、2021全国声学大会、第二届材料声学技术与产业化发展国际论坛、首届中国声景设计论坛、声学新技术新产品发布会等一系列活动,展现了常熟加快培育形成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声学创新型产业集群,以及为苏州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探索新路径的决心。

“‘苏州·中国声谷’建设是常熟贯彻建设更高品质的‘江南福地’的应有之义。”常熟市委书记周勤第说,常熟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抢抓发展机遇,强化组织领导,提供要素保障,举全市之力推动“苏州·中国声谷”规划建设,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叫响“声学看常熟”品牌

“苏州·中国声谷”自去年11月底“横空出世”以来,发展势头迅猛,一幕幕火热建设场景令人为之震撼。

一个个重点项目落地生根。9月30日,总投资2亿元的常熟菜根集成电路项目签约落户,专注于音频信号放大芯片、光电驱动芯片的设计和封测集成;9月22日,行业单打冠军——日本化研科技半导体超声波清洗设备项目签约落户,从事设备的研发、生产及相关清洗剂的销售……目前,“苏州·中国声谷”已落户产业项目、科创项目近50个,总投资超80亿元。

一座座产业载体拔地而起。作为“苏州·中国声谷”着力打造的核心载体平台,国际声学产业技术研究院的材料声学技术研究中心、信息声学技术研究中心两个实验室已经建成;在研究院不远处,9.4万平方米的声谷创新加速中心整体建设虽未完工,但已经预定出一半以上的厂房。不久前,在常熟经开区江南大道与扬子江大道交界处,城市艺体中心(声谷大剧院)的基础工程已经完成,进入内部建设阶段,将为当地百姓带来非凡的声学体验。

一项项声学应用遍地开花。最近,家在常熟经开区滨江花园二期的张淑娟一到傍晚,就约邻居去跳广场舞。以前,张淑娟一直担心广场舞扰民,但有了“智慧舞场系统”后就不一样了。这套系统可以把声音控制在固定区域内清晰传播,最大限度减少对周边居民的噪声干扰,还能避免广场舞各队伍之间的互相干扰和相互“斗音”。不仅仅是“智慧舞场系统”,今年以来,常熟经开区已在区域内布置了6个声学技术场景应用,声学已经慢慢融入这座城市的生活。

一年多来,项目不断,平台叠加,应用丰富,各类资源涌向常熟,“声学产业发展看常熟”的品牌正在叫响!

打造声学创新策源地

10月9日,在首届中国声学产业创新发展大会招商推介会上,“苏州·中国声谷”获得了国内声学专家们的一致认可。在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副所长、中国声学学会常务副秘书长杨军看来,“苏州·中国声谷”未来可以成为一个全球最具创新活力、最具发展空间和最具竞争力的声学创新高地。

“苏州·中国声谷”为何在短短一年内便脱颖而出?源于常熟经开区在布局之初便清醒地认识到,声学产业的发展不能简单地定位于产业链拓展模式,而是注重打造成为声学产业创新策源地。

“不同于以往引进单个具体的项目,我们通过培植创造能力、集聚创新资源,逐步形成一个覆盖产业、城市、生活的创新生态圈、孵化区、策源地,以创新驱动产业,以产业实践创新,为产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常熟市政协党组副书记、常熟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史红亮说,常熟经开区通过做优创新链、做全人才链、做强产业链、做大资本链,实现四链有机融合,营造良好创新生态,支撑声学产业发展。

拥抱南京大学的优质声学创新资源,吸引集聚一批声学产业项目来常熟落户发展,是“苏州·中国声谷”的立身之本。常熟与南京大学在去年共同成立了国际声学产业技术研究院,目前已成功签约8个由院士、国家级人才领衔的科研团队入驻,核心集聚辐射效应逐渐呈现。

一批顶尖学府的创新平台落户,创新的浓度不断蓄积。6月8日,常熟经开区与中国声学学会签约,合作共建“中国声学学会(苏州)创新中心”;5月24日,上海音乐学院·长三角数字声音研究院落户“苏州·中国声谷”,打造长三角区域中最具影响力的现代化数字声音媒体产业链;此外,声谷还携手中国商飞,联合南京大学、西北工大、四川大学3所高校声学相关重点实验室,谋划共建中国航空声学材料技术创新中心。

一批声学人才培养基地设立,人才的供给不断优化。7月3日,常熟理工学院声学技术现代产业学院声学特色班开班,致力于把学生培养成为从事音频工程、电声计量及测试、语音识别、声通讯等相关领域的技术开发和应用型人才;6月26日,喜马拉雅(常熟)声学人才培训中心揭牌,着力于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声学产业人才。

在创新上的大手笔布局,让“苏州·中国声谷”有了十足的底气,成功走到了发展的大舞台上。不久前,“苏州·中国声谷”入选《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规划“十四五”实施方案》中“提升科创产业融合发展能力”类项目。

“五大中心”同步推进

毫无疑问,经过近一年的潜心培育,“苏州·中国声谷”已经崭露头角。但对于建设者来说,如今更要乘势而上。因为,“苏州·中国声谷”建设绝不是招商引资的“单兵突进”,而是“五大中心”建设的同步推进,即国际声学技术创新中心、“苏州·中国声谷”创新加速中心、声学产业制造中心、声学人才培育中心、声学产业科技展示中心,只有这样才能源源不断提供发展动能。

在“苏州·中国声谷”创新加速中心内,投资近6000万元的声学联合检测中心正在加速建设,建成后,这个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将能满足声学材料检测、电声产品测试等检验检测业务需求。“有相关的配套,不仅省去自建检测中心的资金,也免去了到外地检测的麻烦,可以更好地专注于产品的研发与生产。”中科听海(苏州)电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殷倩说。

8月5日,常熟经开区启动了苏州·中国声谷“五中心一盛会”百日会战,划分了科创组、招商组、规建组、展会组、综合组、督查组共6个小组,又把相关工作细化成21项具体内容,以24小时为计时周期,不断刷新着工作进度。如今的声谷,“五大中心”的蓝图已经明确,各个项目也正在快速推进之中。

根据规划,“十四五”期间,“苏州·中国声谷”将聚焦医疗声学、材料声学、工程声学、信息声学、海洋声学、电声学等6大产业方向,力争导入声学龙头企业10家、规模企业30家,打造独角兽、上市企业集聚地,撬动产业投资300亿元,带动实现500亿元声学产值规模。同时,争创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产业创新中心等“国字号”平台,加快建成长三角区域独具产业特色的国家级创新示范区。

常熟市委副书记、代市长秦猛说,常熟持续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联合开展声学领域前瞻性、引领性、“卡脖子”等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应用,努力把“苏州·中国声谷”打造成集人才培养、技术创新、产业集聚、产城融合为一体的国家级特色产业创新示范区,全力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型产业发展高地。

本报记者 李仲勋 韩雷

标签: 常熟 经济技术 开发区 全力

精彩放送

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