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马园区:一座产业新城的精彩蝶变

来源: 安徽日报

从仅有几家乡镇小作坊到落户4000多家市场主体、投产约150个亿元以上工业项目的蜕变;从零基础到财政收入16倍增长、经营收入39倍增长总量的锐变;从政策驱动要素集聚向平台驱动500多亿元市场投资势头的递变;从个体项目“单打独斗”到主导产业“多链协同”集群的裂变,园区产业集聚主战场优势不断释放,促进皖北地区高质量发展新引擎动力愈发强劲。在15平方公里的版图上,宿马产业园区实现了最美的蝶变。

产业结构持续升级 内生动力持续激发

经济发展看产业,产业发展需“精尖”。园区摒弃放进篮子都是菜的理念,将战新产业布局和招大引强,作为促进产业结构持续升级的有力举措。

园区坚持高质量发展理念,布局绿色食品、机械装备暨智能制造、绿色造纸三大主导产业。目前,绿色食品产业已涵盖肉食加工、饮料加工、农产品加工等内容,园区配套引进食品原料生产、食品包装、食品机械、生物科技等企业,落地中欧蓝莓产业园、上海正新食品、上海华酿啤酒、安徽鹿鹿食品、善和生物研发等一批项目。机械装备和智能制造产业已涵盖智能手机显示模组、智能家居、环保设备制造、汽车零部件、精密机械加工等内容,建成产业承接平台近50万平方米,落地笃舜智能装备制造、华兴达光电手机显示模组等一批项目。绿色造纸产业方面,目前宿州市投资规模最大、带动能力最强、产出效益最高的工业项目投资300亿元的安徽中鹰年产360万吨包装纸项目落户宿马园区。

今年前9个月,园区成功签约项目42个,协议引资400.6亿元,同比增长295.8%,累计到位资金75.886亿元,同比增长25%,成功吸引10亿元以上项目2个,亿元以上项目22个,完成序时进度的102.5%,新开工5000万元以上项目37个,完成序时进度的112.1%。

大批“含金量高”的产业密集布局,改变了发展结构的深度与广度,为园区健康发展开启了强大内生动力。

产业平台日臻完善 龙头项目集群效益初显

宿马园区将产业平台搭建的完善与否作为产业兴不兴、发展旺不旺的重要“指标”。

探索“企业+平台”园中园模式。园区强化平台思维,成功打造绿地科技产业园、宝武马钢皖北循环经济产业园、浙江辰桦产业园、中欧蓝莓产业园等6大园中园。“目前,已有注册企业39家,另签订及拟签意向企业29家,其中包括大数据央企易华录、军转民企业北斗航天等一批重点企业”,宿州绿地科技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招商运营部主管李雪介绍说。走进绿地集团打造的全国首个纯产业绿地科技产业园项目,科技孵化、总部经济、仓储物流三大版块方兴未艾。一批优质园中园的建立,像朵朵美丽的小花,在产业发展的大花园里绽放着自己的风采。

龙头大项目的聚集催生产业发展“核聚变”。园区着力引进科技含量高、产业带动力强、经济效益好的重大项目,加快发挥产业集聚效应。成功招引国内包装纸行业龙头企业山鹰国际,促成投资360亿元。总投资30亿元的24万吨生活纸宿州泰盛纸业项目10条生产线有序运行,10万平方米后加工车间热火朝天。今年3月再追加投资30亿元建设特种纸项目;总投资300亿元年产480万吨包装纸安徽中鹰项目拟于10月份进场开工。“十三五”期间,园区累计纳入全省亿元以上重点项目库项目362个,总投资1964亿元。

创新驱动绿色前行 厚植高质量发展新优势

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宿马园区聚焦园区三大主导产业,与中科大、厦门大学、华东理工大学、江南大学、西北大学、安徽理工大学、宿州市农业科学院等高校院所共设研发机构,引进教授(博士)、副教授37名,聚力打造人才高地,为产业发展提供强大智力支持。

实现绿色发展同样是园区善于创新的有力见证。生态环境容量和资源承载条件是衡量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指标。园区严握进口关,践行高门槛准入。在选商选资上实现产业定位,对新引进项目提高门槛,建立项目评审制度,列清负面清单,把环保隐患“一票否决”落实到位。

提高保障能力,筑牢监管体系,是实现绿色发展的有力举措。从签约到一期投产,竹梦光学电子企业仅用了3个多月。除了高效的保障服务,更得益于绿色装配式建筑厂房。“我们只要简单装修就可投入生产,高效又环保”,企业负责人说。

针对食品类企业用水量加大、污水排放较多的情况,园区加大设备投入进行技术改造。今年扩建污水处理厂,将污水处理规模由1.5吨/天提高到3吨/天,并投入1亿元对核心区内污水处理管网全范围排查修复。此外,宿马园区通过企业自查、技术监测、执法检查和举报等途径,形成全流程监督机制,为绿色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曹家坤 王金凤)

标签: 宿马 园区 一座 产业

精彩放送

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