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渝“双城记”高潮渐近

来源: 中国经济时报

区域观察 本报记者 王彩娜

一城小而双城大,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高潮渐近,区域协作的高水平样板呼之欲出。

日前,《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下称《规划纲要》)发布,其中提出,强化重庆和成都中心城市带动作用,引领带动成渝地区统筹协同发展,促进产业、人口及各类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推动成渝地区形成有实力、有特色的双城经济圈,打造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

虽然被赋予了全局意义上的重要使命,但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当前尚处于推进建设阶段,基础设施瓶颈亟待突破、城镇规模结构不尽合理、产业链分工协同程度不高、科技创新支撑能力偏弱……明显逊色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如何从蓝图走向现实?

过去一年多的时间里,成渝地区已有不少探索实践且成效显著。自2020年1月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提出“要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就按下了“快进键”,推进机制不断完善、政策协同持续强化、政企交流越发密切、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多点突破、协同创新能力稳步提升、社会共识广泛凝聚,为全面实施《规划纲要》奠定坚实基础。

公开数据显示,2020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地区生产总值超6.6万亿元,占全国比重较2019年提高0.15个百分点以上。稳中加固、稳中提质、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仍在延续,今年前三季度,重庆市地区生产总值19951.89亿元,同比增长9.9%,两年平均增长6.2%;四川省地区生产总值38998.66亿元,同比增长9.3%,两年平均增长5.8%,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雏形初显,成渝地区服务国家战略大局的能力不断增强。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带动作用究竟能有多大,其实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双核”引领有多强劲,“双圈”互动有多紧密。因此,唱好“双城记”、建好“经济圈”,关键是要用更多的改革办法与创新精神,全面提升重庆和成都的城市发展能级,加快形成与“第四极”相称的现代化都市圈,并通过两大都市圈“双向互动”强势带动周边城市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促进双城经济圈形成疏密有致、集约高效的空间格局,加快推动要素资源在更大的区域空间范围内自由流动与高效配置,快速成为国家探索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的模范生。更为重要的考量是,如何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三大经济圈进行更为紧密的互动。

面对“打造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这一既长期又艰巨和复杂的任务,成渝地区要清醒地认识差距与挑战,以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链重塑为契机,重点打造一批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和全国重要的特色产业基地,加快构建高效分工、错位发展、有序竞争、相互融合的现代产业体系,推动形成特色鲜明、相对完整、安全可靠的区域产业链供应链体系,进而引领提升经济圈在全国乃至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中的辐射力与影响力。

期待成渝“双城记”好戏连台,成为托举我国经济的又一关键支点。

标签: 双城记 成渝 高潮 渐近

精彩放送

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