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接"一带一路"沿线将成渝地区打造为全能"窗口地区"

来源: 四川日报

全球化智库

对接“一带一路”沿线将成渝地区打造为全能“窗口地区”

《规划纲要》任务 加快建设内陆开放枢纽

智库名片

全球化智库成立于2008年,是被联合国授予“特别咨商地位”的唯一中国智库。

其聚焦于全球治理、国际关系等领域的研究,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全球智库报告2019》中位列全球顶级智库百强榜第76位,是首个进入世界百强的中国社会智库。

以共建“一带一路”为引领,打造陆海互济、四向拓展、综合立体的国际大通道,加快建设内陆开放枢纽。这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中明确的重要任务。

大家都知道“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性,但如果具体到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它究竟重要在哪儿?又该如何来实践?近日在北京,国务院参事、全球化智库创始人兼理事长王辉耀就此接受了川观智库专访。作为中国最早以全球化命名的智库,其在“一带一路”建设、实现区域开放等话题上的观察和建议,值得倾听与参考。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的根本逻辑没有变

成渝地区可成为国内为数不多的、具有全面功能的、非常理想的“窗口地区”

在谈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之前,王辉耀先回应了网上对全球化的一些担忧。对此他给出的整体判断是:全球化发展的大势没有变,“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的根本逻辑也没有变。

前一个“没有变”,更多是基于现实考量和中国表现。王辉耀认为目前人类仍面临气候变化、疫情防控等共同挑战,这为各国合作提供了必要基础;与此同时,中国已经变成全球化的一个主要引领者,包括签署《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积极推进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等,都是积极推进多边合作、促进全球化发展的重要动力。后一个“没有变”,除了全球化发展整体趋势的大背景、RCEP等政策推动外,王辉耀还特别谈到了两个具体理由:一是中亚、东南亚、南亚地区有巨大的人口基数,仅东南亚就是超过6亿人的大市场,且这些地区正在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它们的快速崛起需要“一带一路”来提供支撑;二是在他看来,新一轮全球化将以互联互通为一大重点。这背后蕴藏着对5G、高铁和港口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巨大需求,而这也恰恰是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的优先方向之一。中国在这方面可以为沿线国家提供成熟经验。

在上述判断的基础上,王辉耀认为成渝地区完全可以作为对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窗口地区”来发挥作用。他还特别追加了三个限定词:国内为数不多的、具有全面功能的、非常理想的“窗口地区”。所谓“窗口地区”,可以理解为至关重要的节点。王辉耀认为理想状态下,整个西部地区要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包括货物集散等,未来完全可以都通过成渝地区来进行。扮演好这一角色,成渝地区将会为中亚、东南亚、南亚地区崛起发挥很好的开放承接作用,同时在未来二三十年中也能分享它们快速发展所带来的巨大红利。

之所以这么认为,王辉耀的理由至少有两点:一方面有区位优势,以南亚和东南亚为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是距离它们最近且最大的经济圈之一,“成渝地区通过广西出海口去东南亚,哪怕是空中直线距离,也比北京上海近了不少。”另一方面也有基础条件,要成为“窗口地区”,需要空港铁路等基础设施网络、物流仓储金融培训等服务支撑和良好的营商环境。而成渝地区近年来在这些领域发展迅速。王辉耀特别提到一个指标:落户四川的世界500强企业如今达377家,居中西部第一,“这表明成渝地区已经具有成为全球开放新高地的特征,具备了带动一个区域乃至整个西部全球化的关键要素。”除了客观条件,也有合作基础,目前东盟是重庆第一大、四川第二大贸易伙伴。

有鉴于此,王辉耀建议成渝地区在制定相关战略时,可考虑将建设成为对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窗口地区”作为重要目标。

要建设成为“窗口地区”还可以做些什么

探索建设“一带一路”服务中心,降低国际人才流动壁垒

“窗口地区”怎么建?可以做的事有很多。在成渝地区已开展工作的基础上,王辉耀补充了一些具体建议——

举办更多“一带一路”企业家峰会。“一带一路”论坛有不少,但企业层面的目前还没有看到,成渝地区可以结合自身比较优势,在数字经济、大健康、教育等领域开展活动来吸引企业参加;以省和市为中心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建立友好关系,推进产能、文化等方面交流合作;探索建设“一带一路”服务中心,争取国家级相关平台在成渝地区落地;鼓励和支持中小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由政府提供风险评估、信息预警等帮助。

除了这些具体事项外,王辉耀的建议更多聚焦一个话题:吸引跨国人才。

这方面工作如何,一个观察指标是地区人口的国际化程度,包括地区留学生人数、常住外国人口、国际游客占比等,“一个地方够不够国际化,首先是国际人才的聚集和流动情况。”在他看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和沿海地区相比差距较为明显,在这方面有很大发展空间。

而做好这方面工作,对于使成渝地区建设成为“窗口地区”至关重要。王辉耀表示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国内企业正迎来新一轮“走出去”浪潮,急需大量国际化人才,但目前这方面储备不足,“还不是说一定要‘高精尖’的科研人才,比如成渝地区如果要发展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国际旅游,就需要能用印度语波斯语等语种的导游。”这些国际化人才能起到关键的桥梁纽带作用。他们的相对缺失,就应该成为当前工作重点。

具体怎么干?王辉耀建议以降低国际人才流动壁垒为切入点,如放宽外籍高层次人才永久居留证受理条件,拓展申请渠道和简化办理流程等。如上海就对市场化人才申请永久居留证,建立由市场主导、门槛透明简洁的申请渠道等工作进行了规范,这完全可以被成渝地区借鉴。他特别提到,可进一步详细梳理前海、横琴等自贸试验区吸引人才的经验,在成渝地区寻求落地。

此外根据公开信息,去年在川留学生人数或超过1.5万人,其中不少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王辉耀认为可进一步扩大外籍留学生规模,同时可探索建立招收外籍学生的“一带一路”大学,聚焦于研究沿线国家法律习惯、风土人情、行业标准等,为帮助成渝地区企业更好“走出去”培养本地化的专业人才。

圈外话 建国际产业合作园须改变传统招商模式

接受专访后,王辉耀特意送给川观智库一套最新的《中国企业全球化报告(2020)》。其中特别谈到了成渝地区如今也在积极推进的“国际产业合作园建设”。围绕这一话题,报告提出多个方面的建议——

出台精准的政策措施,具体包括促进园区政策与国际规则接轨,积极推进贸易便利化和投资便利化改革;努力营造法治化和便利化的国际营商环境;推动跨境电商、服务贸易等政策资源向园区集聚;采取有效的土地供给方式和财政奖励措施等。改变传统的招商模式,具体要摒弃过去在国内等待外商产业转移的做法,将招商主战场从国内前移至境外,主动与意向国政府、商会、领馆及协会接洽。此外也可以在意向国设立园区办事处或经贸综合服务站,委托其牵线搭桥等。

标签: 地区 对接 一带 一路

精彩放送

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