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气候投融资试点工作方案出炉 推动碳金融体系创新发展

来源: 长江商报

日前,生态环境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国人民银行等9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开展气候投融资试点工作的通知》,并附有《气候投融资试点工作方案》(下称《方案》)。《方案》提出通过3—5年的努力,试点地方基本形成有利于气候投融资发展的政策环境,培育一批气候友好型市场主体,探索一批气候投融资发展模式,打造若干个气候投融资国际合作台,使资金、人才、技术等各类要素资源向气候投融资领域充分聚集。

《方案》明确,支持范围包括减缓和适应两个方面。其中,减缓气候变化方面包括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发展战略新兴产业;优化能源结构,大力发展非化石能源,实施节能降碳改造工程项目;开展碳捕集、利用与封存试点示范;控制工业、农业、废弃物处理等非能源活动温室气体排放;增加森林、草原及其他碳汇等。适应气候变化方面包括提高农业、水资源、林业和生态系统、海洋、气象、防灾减灾救灾等重点领域适应能力;加强适应基础能力建设,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科技能力等。

《方案》指出,试点将优先考虑国家级新区和在应对气候变化减缓、适应领域已开展国家级试点并取得一定成绩与经验的地区,包括但不限于低碳城市试点、适应型城市试点、低碳城镇试点、低碳工业园区、生态工业示范园区、低碳社区、零碳排放示范区、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等。鼓励与现行生态文明建设、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改革创新试验等相关试点示范相结合。

推动碳金融体系创新发展

气候投融资是指为实现国家自主贡献目标和低碳发展目标,引导和促进更多资金投向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的投资和融资活动,是绿色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

《方案》要求有序发展碳金融,指导试点地方积极参与全国碳市场建设,研究和推动碳金融产品的开发与对接,进一步激发碳市场交易活力。鼓励试点地方金融机构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前提下,稳妥有序探索开展包括碳基金、碳资产质押贷款、碳保险等碳金融服务,切实防范金融风险,推动碳金融体系创新发展。

《方案》提出了八大重点任务,包括编制试点方案、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有序发展碳金融、强化碳核算与信息披露、强化模式和工具创新、强化政策协同、建设国家气候投融资项目库、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和国际交流合作。

《方案》提出,强化模式和工具创新。鼓励试点地方各类金融机构创新气候友好型的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提供有效金融支持。鼓励符合条件的试点地方气候友好型企业通过资本市场进行融资和再融资。鼓励试点地方通过市场化方式推动小微企业和社会公众参与应对气候变化行动。鼓励试点地方健全风险管理体系,建立损失分担、风险补偿、担保增信机制。鼓励试点地方对所在区域内的企业气候友好型表现进行科学评价和社会监督。

多地开展气候投融资模式创新

作为绿色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气候投融资在广东省深圳、湖北省武汉等地起步较早。日,深圳市举行了气候投融资改革首批试点业务合作签约仪式,华夏银行与创维光伏、拓日新能等入库项目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这将助力广东省深圳市年减排CO_245万吨。

深圳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张学凡在活动中表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可以引导各类资源、要素向绿色低碳发展集聚,以成本效益最优的方式实现碳减排。深圳高度重视通过健全完善市场机制推进减污降碳,尤其是在碳交易和气候投融资方面做了很多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今年来,湖北省武汉市加快开展了零碳及低碳排放区示范工程试点创建,加快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生产生活体系。武汉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市将抓牢全国碳排放注册登记结算系统落户武汉的契机,开展应对气候变化投融资相关工作,引导投融资向绿色低碳循环及适应气候变化的领域倾斜和聚集,推动绿色低碳产业发展。

同时,湖北省也明确提出将积极争取国家气候投融资试点。日前,湖北省发布了《湖北省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提出在“十四五”期间,将开展气候投融资试点。包括推进一批气候投融资重点项目建设,建立湖北省绿色金融综合服务台,鼓励开展与气候投融资相关金融产品和服务第三方认证等。同时,积极争取国家气候投融资试点,积极承接国家绿色发展基金基金,探索可持续、可推广的气候投融资发展模式,建立具有湖北特色的气候投融资体系。

据悉,2014年4月,湖北碳交易市场正式开市交易。在7年先行先试中,湖北积极发展绿色金融,引导和撬动更多社会资金进入应对气候变化领域,全省绿色贷款余额超过6000亿元,其中用于基础设施绿色升级的贷款余额超过3300亿元;累计发行绿色债券16只,融资金额248亿元;规模为2000亿元的湖北省长江经济带产业基金群,将推动约1万亿元的战略新兴产业落地湖北;规模为1000亿元的长江绿色发展投资基金,重点投向长江经济带水污染治理、绿色环保及能源革命创新技术等领域。

同时,湖北省积极开展碳金融创新,凝聚了大批市场合作伙伴。比如,湖北省碳交易中心与建设银行、民生银行等多家银行签署总额达1200亿元的全国最大碳金融授信协议,用于支持节能减排技术应用和绿色低碳项目开发;在全国首创了碳资产托管业务;全国首创了碳质押贷款业务;率先开展了碳现货远期、碳保险、碳众筹等业务。(长江商报记者 周舜尧)

标签: 中国气候投融资试点工作方案 重点任务 碳金融体系 绿色金融

精彩放送

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