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放720项审批权 陕西西咸新区聚力强经济

来源: 经济日报新闻客户端

一场力度空前的体制机制改革正在西咸新区推进。

“改革后西咸新区及5个新城管委会内设机构共减少80个、减少54.1%;企业化管理的下属管理服务机构共减少46个,人员编制共减少537名,分别减少30.5%、32.7%。截至目前,新区本级现有的808项经济发展和项目审批类事权,已向新城下放720项、占比89.11%,初步实现了“应放尽放、充分授权”的目标。”西咸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姚海军向记者例举了几个体现改革成果的关键数字。

作为我国首个以创新城市发展方式为主题的国家级新区,陕西省西咸新区体制机制去年发生重大调整。当地明确,西咸新区党工委、管委会作为陕西省委、省政府派出机构保持不变,但按照“全面授权、不留空白”的要求,由西安市全面管理。

为适应这一调整,西咸新区近期不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努力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高效、具有“西咸特色”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3月3日,西咸新区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了有关情况。

“这次改革,最核心的内容就是调整优化职能划分。原有的‘新区—新城—街镇’三级管理模式,调整优化为‘新区—新城’+‘新区—街镇’两级管理模式,实现了行政管理层级减少、行政管理效能提升。”西咸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姚海军介绍说,按照“新区抓全面、新城强经济、街镇强治理”的目标,西咸新区本级全面负责直管区范围内19个街镇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管理职能,5个新城不再承担相应的行政和社会管理职能,而是聚焦产业发展等经济管理职能,集中力量做好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企业服务等工作。

姚海军说,西咸新区还将与经济建设相关的征地拆迁、国土管理、生态环保、文物保护等领域的部分职能交由各新城履行,确保其有充分的权限在开发建设第一线担当作为、高效决策。

西咸新区发展改革和商务局负责人王军平告诉经济日报记者,为切实增强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活力,从改革层面重点做了以下工作。一是做强创新动能。进一步发挥好新区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总窗口的功能优势,设立了科技创新和新经济局。沣西新城单独设立了创新港管理服务部,有效统筹西部科技创新港各类科创资源,加快形成“头雁效应”。

二是做优产业功能。围绕6大主导产业集群,布局12条重点产业链,建立“七个一”行动、10张清单的运行机制。各新城突出经济发展主责主业,设立1-3个特色产业发展部门。

三是做实协同联动机制。统筹抓好招商引资工作,各新城重点聚焦1-2个主导产业,充分发挥“招商+特色产业”部门合力,推动特色产业发展全面发力、加快集聚。

这次改革在优化提升营商环境方面也有不少亮点。西咸新区组织人事部、行政审批服务局负责人车飞介绍说,建设集合多功能于一体的线上审批平台,上线后审批时间能够再压缩60%以上;推进企业问题清单动态清零,为1043家“五上”企业全部配备“助企联络员”;深入实施商事集成注册改革试点,推出16项重点领域“一件事一次办”升级版集成改革。(经济日报记者 杨开新)

标签: 西咸新区

精彩放送

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