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需“高大上”,只求能找到活

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

近几年,在不少城市都出现了一个颇为奇怪的现象:马路边自发形成的“露天”零工市场从年头到年尾,无论刮风下雨,几乎每天都有人在此找工作;几百米外政府部门开办的“正规”零工市场内桌椅、热水、网络等一应俱全,却常年无人问津。有工作人员坦言:“他们宁愿在路边站一天也不愿意到这里来,我们也没办法。”

市场“冷热不均”,是零工群体用脚投票的结果。自发零工市场胜在“零门槛”和方便,在这里,不论男女、年龄大小都能便捷地获得务工机会。市场就在路边,包工头、招工老板等现场选人随即出发。“正规”零工市场场地小、开门晚、停车不便,包工头不愿来。另外,“正规”零工市场提供的工作岗位尽管有签署用工合同、缴纳养老保险等优势,但对文化程度、年龄等方面的要求也高,让不少零工望而却步。

“正规”零工市场一名管理人员对记者表示,零工群体工作时间不稳定,更喜欢挣工资日结的“快钱”,而且不少零工学历低、年龄大,不符合正规企业招工要求。相比之下,他们更愿意跟包工头、小老板等打交道。

零工市场无需高大上,只求接地气,要以能否精准提供就业岗位“论英雄”。零工群体大多来自农村,他们背井离乡来到城市,租住在简陋的民房、老旧小区,千方百计节省开支,只为能多挣一些、多攒一点。他们风里来雨里去,只为能有活干,相比之下,热水、座椅、室内休息等则显得不那么重要。

尽管自发零工市场比“正规”零工市场更接地气,但因它们大多在街头路口缺乏管理,时常遭受歧视,甚至被视为“脏乱差”的代表和影响城市形象的“污点”,一些地方的自发零工市场甚至被取缔。

不只是自发的零工市场,零工群体有时也会被歧视。一名擦玻璃的女零工曾打电话向记者诉说其被驱赶的遭遇,她说:“我在路边揽活,他们说我影响城市形象,不仅要撵我走,还要没收干活的工具。”

不可否认,个别零工不讲诚信,打工过程中抱着“能坑一个是一个”的心态,但这毕竟是少数。零工群体自食其力,往往承担着城市最苦、最脏、最累的工作,为家人的幸福打拼,也为城市发展做出贡献。作为劳动者,零工群体理应得到尊重,得到更多关爱和帮扶。

一方面,“正规”零工市场应该降低门槛,针对零工群体“真”需求改善服务,让更多零工愿意来,用得上,找到活。另一方面,城市管理者对自发零工市场的态度,应该从简单取缔向优化管理、加强服务转变,从软硬件上对其进行合理优化,通过更加人性化的管理,化堵点为亮点;应加强对零工群体的关爱帮扶,为他们生活提供便利,改善零工群体聚集区的基础设施,用切实行动让零工群体更好地融入城市、感受城市的温暖。

本报记者许晋豫

标签:

精彩放送

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