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高新区:向“高”攀升 向“新”奋进

来源: 贵阳日报

从昔日的庄稼地到如今的高科技产业园,从小而散的单个企业到大而强的现代产业链集群,从留不住人才到“贵漂”变“贵定”……30年磨一剑,一家家高科技企业在贵阳高新区茁壮成长,一批批高层次人才在这里安家落户,一件件高精尖产品层出不穷,30年来,贵阳高新区以勇立潮头奋力闯的“拓荒劲头”,实现了华丽转变。

2022年,是奋斗“十四五”、开启新征程的重要一年,也是贵阳高新区三十而立、勇攀高峰的关键时刻,贵阳高新区将聚焦电子信息制造、先进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两主一特”产业,不断育龙头、补链条、强集群,努力走好“生态立市、工业强市、数字活市、人才兴市”的发展之路,勇当高质量发展的“火车头”。

绘制生态画卷

打好高质量发展根基

“河水清澈了,河岸风光越来越好,我们在这里生活、工作心情很好。”贵阳高新区海伦堡集团贵阳海宇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王正洪说。该公司位于沙文园区麦架河(高新段)太阳湖附近,两年来,公司员工看到了河道环境的一步步变化。

两年多前,麦架河河道因为淤泥沉积、局部雨污混流、上游村寨生活垃圾乱扔等原因,导致河水受到污染,无法稳定达到地表水Ⅳ类以上。为彻底解决水质污染及流经区域环境问题,贵阳高新区携手白云区以“协同治理、共同达标”为目标,全面启动了麦架河(高新段)水环境综合治理,通过整合河长制、沟长制等有关工作机制,让“绿色生态”成为贵阳高新区的一张名片。

制定绿色护航制度。贵阳高新区先后出台《高新区党工委、管委会及相关职能部门生态环境保护职责划分规定(试行)》等多项生态保护制度,严格执行《生态环境保护目标责任书》。积极申建国家生态工业园区,初步完成《贵阳国家高新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规划》《贵阳国家高新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技术报告》编制。优化了《高新区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目标专项考核细则》,成立贵阳高新区河长制办公室,将河长制工作纳入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主要内容,并对19家区属部门进行季度考核。

与此同时,贵阳高新区严格把好项目准入关,严格执行《贵阳市高新组团(中关村贵阳科技园核心区——沙文高新技术引领区)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清单式管理的要求)》中“三线一单”管理要求,系统高效地指导园区开发建设工作,对不符合园区产业引进政策、不符合环境功能区划、不符合园区规划环评要求的一律不予引进。

打好环境整治攻坚战。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持续抓好重点行业废气治理、建筑工地防扬尘治理等工作,加大园区废气排放污染源单位的检查频次,指导企业进一步完善废气治理设施运行台账记录。按照6个100%的管理要求,督促区内建筑工地做好防扬尘治理,环境空气优良率达98.6%以上。

全力打好碧水保卫战,全面完成90余个入河排水口现场排查,每周对区内地表水出入境断面进行水质监测,累计巡河1200余人次。

扎实推进净土保卫战,强化建设用地土壤环境管理,督促海伦堡·太阳湖人才小镇、贵阳高新区科技人才小镇甲秀小学高新分校项目、恒悦学府、宜民医院等8个项目开展土壤污染调查。

打好固废治理战,认真开展固废污染防治治理攻坚行动,全区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为99.98%,危险废物处置利用率为95.9%。

营造水清岸绿美生态。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修复,实施一批重点生态环境系统整治工程,排查淤积、破损、外水渗入等问题并及时整改完成共计3115个;累计建成雨污水收集管网约350公里;贵阳高新区出境到观山湖区小平坝河、白云区麦架河的雨水水质达到地表水Ⅳ类以上。

一个个环保设施的建设,一项项环保制度的出台,充分表明了贵阳高新区全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心和信心。在这里,一幅山清水秀的城市图景正徐徐展开。

挺起工业脊梁

强健高质量发展筋骨

贵州达沃斯光电有限公司是贵阳高新区电子信息产业中的佼佼者。作为建立全球首条类7代触摸屏智能生产线的厂家,公司自成立以来,在贵阳市和贵阳高新区的大力支持下迅速成长,今年一季度完成1亿元产值。

贵州达沃斯光电有限公司主要以生产1——105寸触摸屏为主,除了教育电子白板以外,产品还广泛运用到智能家居、智能办公、智能手表、笔记本电脑、车载工控、安防医疗、金融等领域,产品从第一代第二代到第三代不断迭代进步,主要供应传音、TCL、LG、HP、ELO、3M、海尔、CVTE、鸿合、长虹、海康威视、联迪、百富计算机等知名企业,有30%的产品销往韩国、德国、美国、日本、印度、法国等国家。

“我们研发建成的全球首条类7代智慧大屏智能生产线,实现了1——105寸全尺寸、全结构的覆盖。小到一块手表、大到一面墙的触摸屏都能做,这项技术在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贵州达沃斯光电有限公司董事、副总经理陈卡斌说,该生产线运用AGV机器人、JIT实时生产管理系统、MDC设备管理系统、生产大数据管理可视化平台等智能化设备和技术,实现生产智能化管理。

贵州达沃斯光电有限公司在全省“万企融合”政策红利下,利用大数据,建立条码追溯系统,每次生产前给产品附上专属条码,并在每个关键工位配置一台数据采集器,产品的编号、生产员工、终检是否良品、完成数量、良品数量等数据都会统一录入。“通过实时收集产品的生产情况,管理人员随时能通过系统,监控生产现场,产品出厂后,也能随时通过条码追溯当时的生产情况,保证了产品质量。”陈卡斌说,目前,贵州达沃斯光电有限公司在贵阳高新区建成的十条生产线均实现全自动生产。

电子信息产业是贵阳高新区的主导产业,也是近年来贵阳高新区工业经济迅速发展的一匹“黑马”。从2017年的10亿元,到2018年的20亿元,到2019年的40亿元,再到2020年的68亿元,2021年,贵阳高新区电子信息制造业产值更上一层楼,完成了90亿元,同比增长67.4%……数据显示,贵阳高新区电子信息制造业产值已连续五年迅速上升。

产业兴则经济兴,工业强则经济强,为实现工业经济的跨越式发展,贵阳高新区大力实施工业倍增行动,做大工业总量、强化结构目标、提升产业效益,强力提升工业经济的规模、质量和效益,推动工业产业高质量发展。

同时,贵阳高新区把新型工业化作为第一工程、第一动力、第一任务,聚焦电子信息制造、先进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两主一特”产业,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产业链与创新链深度融合。培育龙头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打造具有影响力的企业和产业,为全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形成支撑。2021年规模工业总产值首次突破200亿元大关。

此外,贵阳高新区以新型工业化为引领,优化产业结构,补链延链强链,将打造电子信息制造业、先进装备制造业、新能源汽车等“百亿级制造业产业集群”,实现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发展迅速,推动比亚迪、神奇制药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投产生效。2021年,全区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累计完成产值165.57亿元。

追赶数字浪潮

激活高质量发展引擎

“戴上AR/VR眼镜等可穿戴式设备,就可直击手术现场,实时观摩手术,即使远在上百公里之外,也可以清晰看见细微的血管和操作电钩,实现医生‘零距离’交流,学生‘面对面’教学。”贵阳朗玛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项目经理刘枭介绍,这是贵阳朗玛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朗玛信息)正在打造的“基于5G技术的39互联网医院专科建设服务平台及应用”项目,通过利用5G大带宽的特性,为远程会诊、治疗、培训过程提供网络通信保障,能突破地域限制,建立区域协同救治体系,缩短抢救时间,解决危重病患者异地就医的困难,从而做到医疗资源下沉,推进分级诊疗建设。该项目还在去年入选了全国“5G+医疗健康应用试点项目”名单。

作为贵州最早涉足大数据产业的科技企业之一,朗玛信息以大数据为引领,致力于互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的开发,自主完成了互联网社交、移动通讯、云计算、“大数据+医疗”等多个领域的产品研发,并成功探索出了以实体医院为依托的“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模式。

朗玛信息五次入选“中国互联网企业综合实力指数100强”名单,成为唯一一家入选的互联网医疗企业。已在医疗信息服务、“互联网+专科建设”、智能便携式健康检测设备、5G技术应用、药品流通等领域完成业务布局,旗下的“39互联网医院”注册用户量超100万,业务咨询量约300万次,签约合作市、县医院1300余家,签约合作专家超2000名,累计完成来自27个省份、37个专业的46万次疑难重症医疗服务。

随着贵州大数据产业全面开花,大数据产业集聚效应显现。在贵阳高新区,大数据创业、创新成为常态,一大批大数据企业正在不断成长壮大,朗玛信息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

作为全省、全市大数据发展的主战场、核心区之一,贵阳高新区始终以大数据引领高质量发展,呈现产业加快聚集、行业深度融合、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信息基础设施不断改善的良好态势。因为有大数据的“搭桥”,贵阳高新区在大数据与实体经济的融合发展上大展拳脚,频频出彩,数字经济实现快速发展。

2021年,贵阳高新区实现500万口径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业收入95.19亿元,同比增长26.6%,先后完成了云码通、电子证书、永鼎云、宏信达、彩数网络、图智信息、溪山科技等7家企业上规达标入统;引进了多彩网安、云税数字、麒麟软件等数字经济企业20家;培育大数据及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初创型企业28家、成长型企业41家。

2022年,贵阳高新区将全力推动数字经济产业集群发展,依托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核心区的优势,打造国家级信创产业基地;依托贵州云上数据交易公司的“云网”数据交易权限,进一步培育数字经济平台项目,引导企业完善区域数据交易市场体系,激发数据交易流通活力。预计全区规上互联网和相关、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实现78亿元,净增上规企业5家,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软件业务收入达113亿元。

打造人才磁场

振兴高质量发展之路

“本届会长、副会长、秘书长人选得票全票通过,符合《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和《贵阳国家高新区高层次人才促进会章程》的规定。”3月1日,贵阳高新区高层次人才工作服务促进会举行换届大会,39名会员代表参加,共同选举出新一届理事会成员。

自2015年成立至今,人才促进会在贵阳高新区的统筹指挥下,累计举办并参与大中型招聘现场活动32余场,提供就业岗位7830个,现场活动洽谈人才37393人次,达成意向累计14769人,现场直接签约人才1451人,为人才与政府之间搭建了良好的沟通桥梁。

人才促进会是贵阳高新区打造人才“聚宝盆”的其中一项举措。

为更好地发挥“全省人才蓄水池”和高端人才创新引领的作用,大力集聚各方优秀人才,贵阳高新区瞄准园区重点产业发展方向,同步绘制“重点人才地图”与“重点产业地图”,动态开展人才资源盘点梳理。通过精准分析产业链现状、摸清产业链企业发展情况、梳理产业链上下游关系,动态掌握重点产业人才现状、分布、结构、岗位需求,明确人才招引和产业发展目标、思路和任务,构建重点产业链和人才池,形成人才发展与产业发展同向发力、同频共振的良好局面。

目前,已累计新增制造业产业人才200名、大数据人才265名,全区累计聚集重点产业人才2.8万余名、高层次人才4700余名。

同时,紧盯产业用才需求,深化“政校”“校企”“校所”融合发展,共建了清华·贵州大数据研究生实践教育基地、上海交通大学大数据研究生联培基地、贵安双创生态示范基地,建成省市大数据人才培训基地,促成重点项目比亚迪与贵州装备制造职业技术学校产校合作,探索实施“订单班、厂中校、企中校、现代学徒制”等政校企协同育人模式,构建教师、企业和学生“三位一体”的培养链条,形成“校企协同、学训一体、岗位成才”的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

为了让人才“引得来”“留得住”,贵阳高新区先行先试,通过以城聚才、以才促产、以产兴城,探索开辟一条“产才城”融合的新路径。

贵阳高新区以提升人才满意度和归属感为标尺,按照政府让利、企业微利、人才得利原则,沿数博大道规划建设人才小镇5个,着力将“教育+、产业+、科技+、环境+、城市+”等要素纳入人才小镇,并在人才小镇周围建有南园智谷、中小企业孵化园、甲秀小学高新分校、海嘉国际学校、高新国际会议中心、太阳湖公园、云巴T2线等公共服务、生活服务、产业创新服务等综合配套,不断促进产学研城联动、学智财住交互,构建集生产、生活、生态为一体的融合发展圈。

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 杨婷 易颖

标签: 贵阳高新区

精彩放送

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