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养猪 稳住“二师兄”AI颇有可为

来源: 广州日报

网易猪场,阿里AI养猪,京东猪脸识别……面对万亿级的生猪产业,互联网巨头纷纷落子布局。人们打趣地说,人工智能技术已经渗透到了整个食物链。配上猪脸识别系统,每头猪从儿时起就有了一个数字身份,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情况被记录下来。凭借对环境参数的智能分析,养猪场的空气、温度、湿度可以自动调节,一切都为了猪儿们的幸福生活。改变的甚至包括猪粪处理环节,整个养猪过程都会在一个良性的闭环式循环中完成。

人工智能介入养猪场景,不但大大减少了管理养猪场的辛劳,而且能够有精力更深入地关注养猪中的痛点问题。以3D摄像头在智能养猪场中的应用为例,新技术会让人和机器更好地结合在一起,及时应对猪在成长中的身体和情绪问题。尤为宝贵的是那些在人工智能养猪中获取的数据。它将成为改变养猪行业经验式生产的资源,促使行业标准的建立和完善,支持AI养猪的迭代创新。

然而,人工智能养猪的影响仅限于“养”的环节吗?回答这一问题要看到,AI养猪实际上是在产业互联网兴起背景下的新生事物。产业互联网也被视为激发这类新事物的催化剂。它凭借互联网技术,连接、重构传统行业,加速市场融合,升级产品与服务,推进企业组织形态的改变,形成新的产业生态。所以,人工智能养猪只是国内万亿级生猪产业转型升级的开始,那些在产业生态上及早布局的企业才有可能赢得“互联网的下半场”。

高技术的应用,往往伴随着高投入。有资深业内人士算了一笔经济账,AI养猪所增加的投入和在饲料、人工、精准饲喂中节省的成本“打了个平手”。如果加上项目产生的环保价值,AI养猪非常划算。人们看到,AI养猪的成功需要其他产业和企业的配合,背后也是和产业互联网的发展需要多环节紧紧相扣有关。这意味着,产业互联网时代,试水AI养猪的企业要具备全产业链的解决能力,要能够推动产业赛道的升级进化。

实际上,“互联网+养猪”的讨论由来已久。然而,生猪产业进入平台经济,不会一蹴而就。缩短生猪从饲喂、出栏直至餐桌的环节,打通整个产业链,把科技红利真正送到消费者手中,才是生猪产业转型升级的终极方向。互联网等新技术与养殖业的融合,让“会卖也会养”的互联网平台企业进入生猪产业。互联网企业产业化的优势在于,可以在短时间内整合多个行业,提升生猪产业的专业化程度,为产业发展创造更多的机会。这为激发传统养殖行业的跨界合作、协同创新创造了机会,有可能打破生猪产业上下游的市场信息不对称,最大限度减少“猪周期”对群众饮食生活的影响。         (杨博)

标签:

精彩放送

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