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再入两城 生鲜电商平台叮咚买菜先扩张缓盈利

来源: 时代周报

据其透露,叮咚买菜在上海突破1万单花了221天,在深圳突破1万单花了42天,在北京第二天就实现了。且目前北京的前置仓数量已经接近80个,数量也将不断增长。

在站稳华东之后,生鲜电商平台叮咚买菜,正在加速跨区域扩张之中。

8月14日,叮咚买菜相关负责人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8月下旬,叮咚买菜将连开南京和广州两城。

在此之前的4月,叮咚买菜方才“挥师北上”,入局每日优鲜等竞争对手的大本营。

“我们在北京发展得非常快。”对于北上的成绩,该负责人表示道。

据其透露,叮咚买菜在上海突破1万单花了221天,在深圳突破1万单花了42天,在北京第二天就实现了。且目前北京的前置仓数量已经接近80个,数量也将不断增长。

然而,在生鲜电商赛道激烈的竞争中,头部生鲜平台已进入了下半场,盈利与否、如何达成盈利,相较于规模扩张更加受到关注。​

一度接近盈亏平衡

自2017年5月上线以来,叮咚买菜便没有改变过自身的业态,一直是以“前置仓”加“最快29分钟送达”的到家模式,为消费者提供生鲜菜品服务。

“从2017年开始,在过去3年时间里,我们是唯一只做一件事的生鲜电商公司。”7月,叮咚买菜创始人、CEO梁昌霖曾对外如此表示。

在主营品类上,叮咚买菜采取与每日优鲜所主打的水果差异化竞争的模式,主推品类为“家庭吃菜”。

明确定位,为叮咚买菜带来了高速增长。招商证券今年2月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叮咚买菜自上线以来便发展迅速。2018年7月,叮咚买菜日单量突破3万单,GMV达3600万+。

海通证券在2019年2月发布的研究报告中,曾给叮咚买菜算了一笔账:当叮咚买菜前置仓的日均订单达1250单时,按年度计算约亏2万元,占总收入的-0.1%,基本实现盈亏平衡。

如果以此为标准,叮咚买菜曾在华东地区一度接近盈亏平衡。据叮咚买菜提供的数据,2019年7月,叮咚买菜已有345个前置仓,日订单量已突破40万单,平均每个前置仓的日均订单量约1159单,距上述盈利模型并不远。

与此同时,叮咚买菜在上海地区调整了两次配送策略。2019年9月,上海地区实行28元免配送费,不满28元收取5元配送费。

今年春节开始,免配送费门槛又提高至38元。

8月13日,一位运营生鲜电商的人士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叮咚买菜在上海加收运费,意味着在上海的拉新需求已经不高,不再免运费也意味着其在上海有了更高的盈利空间。

在华东地区率先靠近“盈亏平衡”的同时,叮咚买菜选择扩张更大的市场版图。2019年8月,叮咚买菜进军深圳,首次开始跨区域经营。

从数据上看,继续跑马圈地令叮咚买菜离盈亏平衡更远了一些。

2020年1月,根据梁昌霖披露的相关业务数据,叮咚买菜2019全年GMV超过50亿元,2019年12月单月营收已达7个亿。目前,在上海、杭州、宁波、苏州、无锡、深圳6个城市开设了近550个前置仓,2019年年末日均订单量超过50万单。

也就说是,根据2019年年末的数据,叮咚买菜的单个前置仓日均单量约909单,距离2019年7月单个前置仓的日均单量明显减少。

今年4月,叮咚买菜继续北上,或将意味着其离盈亏平衡更远了一些。

上述业内人士表示,在新入局的市场,叮咚买菜需要继续“烧钱”抢占市场份额。今年4月,据媒体报道,叮咚买菜正在北京用赠送优惠券、低价等方式获取新用户,每位新用户都有一份“108元新人红包”,可分多次使用。配送方面则强调低门槛,即“0起送费、0配送费”。

抓住核心竞争力

进军北京之后,叮咚买菜没有止步。8月,还将连开南京和广州两城。

在此之前的6月10日,叮咚买菜对外表示,由于叮咚买菜的前置仓总数要从全国的600多家增长到1100家,因此工作岗位将新增约3万个。

8月13日,北京京商流通战略研究院院长赖阳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面对着更大的市场版图和更为复杂的跨区域竞争环境,生鲜电商平台真正的核心竞争力不在于模式本身,而是在供应链保障能力、商品品质采购能力、整个运营流程的成本控制能力。

叮咚买菜方面似乎也明白了问题所在。今年2月,叮咚买菜副总裁兼浙江事业部总经理颜现富在接受媒体专访时表示,叮咚买菜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成立第一年将用户行为测试完;第二年实行快速扩张;到了第三年,很多前置仓站点已经成立一年多,都差不多盈亏平衡了。

“之后怎么稳定单价、控制成本,把盈利模式打造出来,并且实现快速复制,则是公司面临的新挑战。” 颜现富对该媒体表示。

供应链成为其押宝的重点。

8月12日消息,日前,叮咚买菜与全球知名肉类供应商泰森食品在上海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根据协议,双方将基于产品、营销、数据等层面,整合各自优势资源,在国内冻鲜肉、快手菜及定制化产品等品类开展深入合作。

“卖菜本质上是供应链的生意。”上述叮咚买菜负责人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叮咚买菜坚持走到源头跟产地深入合作,同时加强大仓分选、加工生产、冷链运输等各环节,全自营前置仓和配送,“目前,生鲜直供产地达到350个,产地直供供应商超500家。”

据悉,叮咚买菜通过对供应链等环节的精确把控实现了较高的毛利率:从产地采购获取6%的毛利率,大仓的加工、生产、运输有8%的毛利率,前置仓有18%的毛利率,最终实现32%的毛利率。

“复购率”也成为聚焦蔬菜品类、客单价较低的叮咚买菜的决胜重点。

8月13日,上海财经大学电子商务研究所执行所长崔丽丽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到家模式成本较高,配送及生鲜损耗都是成本,在控制好供应链的基础上,关键还是产品创新增加溢价空间(提高客单价),以及购买频次的增加。“要赚钱无非就是多卖。”

今年1月,梁昌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示复购率为王:“目前叮咚买菜平均月用户单量在4次左右。2020年,叮咚买菜的目标是月用户单量达到6. 5次。”

今年1月,梁昌霖曾公布叮咚买菜大致的盈利关卡:在客单价65元,日均订单量达到1000单的情况下,叮咚买菜的前置仓是可以赚钱的。

不过,即便是目前的盈利模式逻辑成立,在业内人士看来,叮咚买菜的前进路上,还有许多难题待解。

8月14日,一位从事生鲜供应链经营人士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目前叮咚买菜进入的都是上海、北京等一线城市,65元的客单价和高复购率在二三线城市能否达成,令人怀疑。

值得一提的是,在持续扩张进程中,叮咚买菜显然有大量的资金需求。然而,自2019年7月以来,叮咚买菜再未传出过被证实的融资消息。(时代周报记者 陈婷 发自上海)

标签: 叮咚买菜 扩张

精彩放送

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