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村的“样板间”时刻联通世界 乌镇四大风向标

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

编者按:

乌镇很小,轻摇乌篷船不消多少劳顿;乌镇很大,地球村的“样板间”时刻联通世界。

在乌镇栖居的两三日,也是大咖们的黄金时间。科技的争锋、产业的联姻、思想的碰撞、共识的磨合……足以搅动未来互联网发展的大事件,或许就起因于一次月光映照下的河边漫步,或是树影婆娑里的彻夜长谈。

乌镇是个风向标、瞭望台,在这里可以感知世界互联网新趋势。当前,新技术新应用层出不穷,数字经济发展动能强劲,极大丰富了人们的生产生活,延展了人类的想象空间,引领这个星球进入数字世界。

本期产业观察特邀参加世界互联网大会的记者,采访部分互联网大咖,共同感知互联网新趋势,从人工智能、开源芯片等角度,为即将召开的2019年“创新经济论坛”聚焦展望新议题。

智能经济将成核心引擎

未来人们将会以更自然的方式和机器、工具进行交流。人工智能不仅不会毁灭人类,反而可以让人们获得“永生”。

——百度董事长兼CEO李彦宏

在乌镇,一家酒店房间通过改造,已经可以实现简单的人机互动——有了人工智能音箱这一入口,窗帘拉合、灯光开关一呼即应,十分方便。

而这一场景,只是人工智能展现“智能”“人机互动”的一个缩影。今年世界互联网大会的主题是“智能互联 开放合作——携手共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智能是本届大会核心的关键词之一。

当前,新一代人工智能在全球范围内蓬勃兴起,呈现出深度学习、跨界融合、人机协同等新特征,成为引领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

在会上,智能是百度董事长兼CEO李彦宏口中的“智能经济”,是腾讯眼里的“ABC(AI+Big Data+Cloud Computing)”及产业智能化,是阿里看重的智慧零售、智能支付……

在互联网之光博览会上,“人机互动”的相关应用更是五花八门。腾讯展台里,AI正在重塑运动评估,凭借一部普通的智能手机,帕金森患者就可以在家完成运动功能日常评测,节省大量就诊或者随访时间。

另一款AI医学解决方案,可以利用AI医学影像分析,辅助临床医生筛查早期肺癌、眼底病变、结直肠肿瘤、宫颈癌、乳腺肿瘤等疾病。

而站在一个智能机器前,机器自动读取了参观者的脸部信息,就能比对出最相似的明星脸;另一个机器又让参观者变成了儿时模样,仿佛回到了“童年”;此外,在现场,AI技术帮助警方找回走失多年的儿童……

在我们的印象中,人工智能是一个非常有未来时代感的名词,但是它的诞生时长比我们许多人的年龄还大——1956年,科学界首次提出了“人工智能”这一术语。我国对人工智能的发展也十分重视。

2017年,国务院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提出了面向2030年我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指导思想,部署构筑我国人工智能发展的先发优势,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

截至2019年6月,我国人工智能企业数量超过1200家,位居全球第二位,“智能+”新模式、新产品、新业态不断涌现,形成了政产学研用协同发展的良好模式。

同时,行业应用不断深化。人工智能同一、二、三产业加快融合,人工智能技术在医疗、交通、金融、教育等领域广泛应用,加快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经济发展提质增效。

记者点评

人工智能发展到今天,仍有很多不确定性。它会让一部分人失业吗?它发展下去还安全可控吗?悲观派认为人工智能会毁灭人类,也对伦理提出了挑战。就像电影《机械姬》里上演的一出机器人潜伏并且“背叛”的好戏。先进的科学技术充满魔力,但在机器人超越人类智能这一方面,又的确让人恐惧。科技的进步究竟是利大还是弊大,需要人类深思。当然,也有乐观派,如李彦宏就认为人工智能可以让人们获得“永生”。

作为乐观派的一员,笔者认为人工智能在各个领域真正“穿透”之后,能够使人们拥有更多获得感。相信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人机互动在未来会越来越自然、融洽。

开源芯片或成世界主流

即使我们有了钱、有了市场,也买不来关键核心技术。我们已经认识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的必要性。

——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

有没有办法摆脱芯片产业受制于人的现状?在第六届世界互联网大会现场,开源芯片被不少人寄予厚望。

芯片研发的门槛之高、投入之大业内公认。以主流的14纳米工艺为例,芯片制造精度最小要达到14纳米尺寸,仅相当于头发丝的万分之一,以这样的标准研制一款芯片,往往需要上亿元经费、上百人的团队和大量时间。

“只有少数企业能承受中高端芯片的研发成本,这一点制约了芯片领域的创新。”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说,希望开源软件的模式同样可以用于芯片领域,减低门槛,减少芯片设计时间和投入。

开源芯片广受关注的背后,芯片行业正在发生变化。随着物联网时代的到来,车联网、可穿戴设备、工业互联网等不同应用场景,对芯片的要求千变万化。芯片研发不仅要求快,还要满足功能多样性。这些变化,都非常适合开源芯片的成长。

然而关于开源芯片的愿景美好,现实却有些“骨感”。

开源并不意味着核心技术可以“拿来”。阿里巴巴旗下半导体企业平头哥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开发出性能领先的玄铁910开源处理器,是因为研发团队有着近20年的行业积累。一套开源指令集仅仅是规定了芯片的“骨架”,其中的“血肉”需要自己填充。

阿里巴巴达摩院研究员谢涛说,如果把整个芯片制造流程比作出版一本书,设计就是写书,制造就是印书,封装就像把书装订好大量分发出去。

在这个过程中,开源芯片只是对于书写有帮助,对于制造一颗芯片来说,这还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

“我们希望芯片行业蓬勃发展,但缺少人才是很大的挑战。”浙江大学教授储涛说,虽然芯片业一天到晚都在喊缺人,但奇怪的是,他们就是不愿意开高工资。

“一个芯片专业的博士到一家大型集成电路工厂,年薪只能开出20万元人民币。很多学生毕业以后学了软件、图像处理,然后去互联网公司编程序了。”他说。

开源芯片也带来安全性的考验。如果研制芯片的门槛降低,任何一个企业都能够研发芯片,该如何保障品质、鉴别芯片硬件中是否有后门,从而让用户放心地使用开源芯片?

“开源芯片想要像开源软件推动互联网繁荣那样,对整个半导体行业产生影响,可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谢涛说。

记者点评

在2018年举办的第五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旨在推动开源处理器的中国开放指令生态联盟宣布成立。短短一年间,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加入到世界开源处理器的“朋友圈”。

在第六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像阿里巴巴平头哥这样的企业不仅开始尝试研发开源处理器芯片,还将开发平台进一步开放给中小企业,这体现的就是开放、协作、分享的互联网精神。

在科技进步的赛道上,比拼的始终是硬实力。中国是开源的受益者,也是开源的贡献者,我们期待开源也能为芯片行业开启更广阔的天地。

互联网也要有制动装置

如果能做到安全大数据、知识库、安全专家能力的协同、共享、相互调用,就会让整个行业能力提升一个数量级。

——360公司董事长兼CEO周鸿祎

“有多少嘉宾,是从杭州抵达乌镇的?”在一个网络安全相关论坛上,面对从世界各地赶来的互联网界大咖,主持人提出一个互动性很强的问题。

台下纷纷举手。

主持人继续说,如果从杭州抵达乌镇的话,几乎必经的练杭高速公路,承担了高峰时期50%的流量,其中100多个红绿灯是由阿里大脑提供的。

“如果它有一天被篡改了,难道不会瘫痪半个城吗?”主持人问道。

互联网方便百姓生活的同时,也让个人信息采集变得更加随意,信息遭肆意传播贩卖现象屡禁难绝。

“当网络给我们提供了更多生活上的方便时,安全变得越来越紧迫。”这句话道出了论坛嘉宾坐在一起的理由。

尼泊尔“互联网之父”马哈比尔·潘举例说,今年8月,尼泊尔有大量资金从ATM上被盗窃,攻击者通过一个中介的支付方跳过了一些漏洞,影响了尼泊尔的财务系统和金融系统。

“这是国际社会共同面对的问题,需要加合作力度。”马哈比尔·潘表示。

大会期间,多场讨论围绕信息安全话题展开。你点击过的商品,浏览过的新闻,订过的酒店,查询过的地图,点过的外卖……一切数据构成了用户网络画像。

信息越丰富,画像越精准。

会场外的相关新闻,也时常引发热议。比如某跨国的连锁酒店集团泄露了很多客户的资料,其中包括加密的信用卡信息和不加密的护照信息,“如果生物特征信息一旦被泄密了,我们难道换张脸吗?”

这两年,随着大数据、AI技术的突飞猛进,指纹、声纹、人脸识别等信息采集通道越来越多,隐私保护、网络安全已经成了与每个人息息相关的问题,制止滥用甚至非法盗用大数据、加强网络安全,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乌镇峰会传递出鲜明信号,互联网应用无限扩张的本性,离不开有效治理甚至“刹车”。

今年,中央网信办会同工信部、公安部、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开展了App违法违规收集个人信息专项治理,旨在保障国家重要数据安全和公民个人隐私。

此外,我国先后制定出台了《网络安全法》《电子商务法》等法律法规,加快推动数据安全、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保护、个人信息保护、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等重点领域的立法进程。

记者点评

住了一次酒店“被会员”,个人信息安全如何守护;“深度模仿”是否会让网络诈骗更加精准;人脸识别等生物特征采集越来越多,“丢脸”的风险加大,谁才是那个最让人放心的采集人;注册容易“注销”难,让互联网“遗忘自己”为什么这么难……在商业发展与数据安全之间,时刻存在着两种力量的“暗战”:商业发展需要数据共享,但出于安全考虑又不得不拉起警戒线。如何寻找最佳的平衡点,已成为未来互联网发展的重点课题。

怎样避免信息泄露?我想,一方面需要每个个体增强信息安全意识,另一方面,数据采集方需要对规则充满敬畏。此外,政府监管要跟上,完善相关法律,保障每个人的隐私权益。

互联网让所有人都同步

在世界各地,残疾人可能都面临难以接近的物理环境、重要的服务及信息障碍,缺乏基本的辅助技术等等。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华代表处主任欧敏行

在世界互联网大会召开前不久,上海盲人女性独立出国旅行的故事,在她的朋友圈里掀起一阵不小的波澜。靠着一根手杖,一部手机,31岁的陈思颖独自一人,在韩国展开了一场旅行。

“当我说打算一个人去国外旅行时,很多人都说不现实,也有人觉得盲人就不应该出门。”思颖有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如果不拄着导盲杖,很少有人知道她看不见这个世界的色彩。

16岁时,爱打扮的思颖害了青光眼,由于手术失败,她的视力不断下降,视野也日渐缩小,“最后像电视雪花一样,白屏之后,再也看不见了。”

她一度很懊丧,原本自己是学校里走在时尚前沿的人,失明后只能跟着家人朋友去商场,衣服也只能由别人帮忙挑选。

在没有互联网,没有各种App的年代,思颖经历了钱包被偷,买东西被骗,和盲人朋友去商场被保安拒之门外。

“当时觉得世界真的挺黑暗的,家人、朋友都不赞成我出远门。但是我想,如果被这些事打倒,我就永远生活在黑暗中了。”虽然失去了视觉,听觉和其他感官却变得十分灵敏了。思颖靠着手机的辅助读屏功能和各类信息无障碍App,一点一点扩张着生活的版图。

这次她决定挑战自己的极限,“走出国门”。出国前她也曾担心,肯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沟通障碍、找不到路、怎么付钱等等。

但是一些常用软件帮了她大忙。交流可以借助翻译软件,买东西可以刷支付宝和微信,出门可以用地图导航,路远了还能用打车App……

回到旅馆,每天她还会用蓝牙键盘和手机录音,记录下自己在韩国旅行的见闻。把编辑好的文字和有声读物,发布到个人公众号上,和网友分享自己的旅程。

“互联网缩小了我和陌生人之间的距离,让我和正常人一样同步了。”有了互联网和辅助视障人士的软件,思颖又能像16岁前那样,亲自挑选喜欢的衣服和化妆品,做一个时尚达人。

对思颖来说,互联网和各类科技已成为她生活的一部分。她坦言,除了看不见,她现在的生活与常人无异。她能用文字和朋友微信聊天,上淘宝网购,还能网上叫外卖、打车。

现在她不仅定期制作发布有声读物,把自己的故事发布到公众号上,还计划借助互联网创业,自力更生。

记者点评

从信息无障碍软件、网络慈善指尖筹款,到推动乡村振兴的“互联网+乡村”移动工作平台,数字技术的发展,不仅能让弱势群体受益,也有助于缩小城乡、区域之间的发展差距。

在中国,像思颖这样的弱势人群还有很多,是技术给了他们探索世界的勇气和可能。

不可忽视的是,一些弱势群体也可能被技术发展潮流拒之门外,如老人因为不会手机预约不到车;乡村和偏远地区仍缺少信息基础设施……

让科技普惠大众、推动社会发展,国内科技企业纷纷提出数字包容、科技向善的口号。如何用科技为善,不让一个人掉队,是未来各方需要进一步探讨的。

标签:

精彩放送

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