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萧科技:颠覆传统建筑工业的现代化引领者

来源: 财讯网

 

  近日,记者慕名走访一家位于浙江嘉兴海盐县的建筑装配式预制构件生产企业——锦萧建筑科技有限公司。还未到达公司生产基地,远远地,记者就被一片几乎望不到边际的巨大厂房所吸引;稍近,近30米宽的厂区移动大门、厂区内宽阔的堆场、忙碌的吊运场面渐次映入眼帘……规模宏大、生产火热,这家2018年10月全面投产的公司究竟是一家怎么样的企业?“以海盐PC生产基地为核心,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勇于担当、追求卓越,打造以设计为主,融合技术咨询、生产智能制造、集成安装一体化的房屋集成科技型企业,争做建筑工业现代化的创新引领者,这是我们的目标。”锦萧建筑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军告诉记者。

知识产权:坚持“自力更生”

走进厂区,记者感觉自己真的太“渺小”,因为厂区实在太大了。

锦萧科技公司海盐生产基地总建设用地238亩,一次性规划和投资建设,总投资10.8亿元,总建筑面积12.3万平方米,主厂房达9万多平方米,相当于12个标准足球场那么大,其中生产面积4.8万平方米,室内堆场4.2万平方米。同时,配备有216米钢筋加工车间一个、5400吨胶凝材料储存罐、40000多吨的砂石料堆场以及可同时停靠三艘1000吨级货船的自用运输码头一座。

公司的“硬件”如此优越,但李军一直强调“软件”的重要性:“我们是一家科技型企业,只有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再有‘硬件’的加持,企业才能拥有真正的核心竞争力。”

  宽阔的室内堆场

  新建的行政研发设计大楼

记者看到,在公司办公生活区域,新建有一幢8层楼的大楼,外墙灰、绿、蓝相间,造型新颖,创意独特。李军介绍,这是公司的行政研发设计大楼,总面积达16000多平方米,除了行政办公外,自主设计研发新技术将是该楼的最大功能。目前公司拥有各类博士、硕士等专业技术人员及创新型人才20多人,并与同济大学、嘉兴学院、交大南洋学院等高校建立了长期合作伙伴关系。

几年来,公司努力建立研发、设计、生产、集成安装一体化新机制,“自力更生”开发装配式建筑领域的新技术,取得突出成绩。比如,被称为“鱼雷罐”的混凝土双轨环形运输系统,便是公司自己研发的拥有国家发明专利的核心技术:环形轨道共有1700米长,是目前国内最长的混凝土运输轨道之一,生产车间的混凝土运输通过双轨环形轨道运输,可确保任何一个点位随时都有混凝土,保证了生产过程中的混凝土供应,并有效节约土地资源。再比如公司自主研发的固定模台智能蒸汽养护技术:所有固定模台生产的构件全部实行蒸汽养护,养护棚内设置温度、湿度传感装置,可根据构件所处环境的温度和湿度自动控制阀门流量,养护过程自动智能控制,并形成实时养护K线图,该技术有效缩短了构件养护时间并较好提高了产品质量。

李军透露:“截至2019年12月底,公司拥有实质性审批生效的发明专利27项,实用新型专利48项,科技成果喜人。”

智能智造:善于“拿来主义”

锦萧科技公司创始人李军,在建筑行业摸爬滚打了20多年,主持过多个重大项目的施工,其中一些项目先后获得过国家优质工程鲁班奖、全国装饰质量奖、上海市优质工程白玉兰奖等,拥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和广博的见识。他认为,建筑装配式预制构件生产必须突破传统工艺,向智能智造跨越。为此,公司除自主研发外,还积极引进国内先进的生产设备,善于“拿来主义”,运用完善的自动化生产线,提升产品质量和工作效率,目前公司已形成了年产30万立方米预制构件的生产能力。

公司9万平方米的厂房被分隔为10个生产制造车间,共设有600多个生产模台。其中10号车间是专做叠合板的车间,记者在该车间看到,一个标有“SANY”字样,高有7、8米的方形庞然大物矗立在车间中央。锦萧建筑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沈秋良介绍,在 10号车间,公司花费1500万元资金引进了三一重工的一套自动化流水养护系统,包括静养护、养护窑、自动布料机等,这个庞然大物便是养护窑,是该养护系统的核心部分。该窑为地面十层地下二层,智能温控装置,自动切换温度和自动关闭养护,高效节能,同时又保障产品的养护质量,为目前国内最高的养护窑之一。“一般的养护窑每天只能养护30~40立方米构件,而我们的养护窑每天可以养护120立方米以上,效率提升非常明显。”沈秋良表示。

  养护窑

  自动布料机

公司除了在10号车间流水线采用自动布料外,其他车间固定台模工位全部实行半龙门式布料机进行自动布料,共设自动布料机19台,布料机轨道延长近6400米,是目前国内最大的自动化布料机群之一。此外,公司海盐生产基地引进了国内先进的全自动钢筋加工设备,使半成品材料尺寸标准,规格统一。尤其是自动焊接系统,在一个平面上可以同时完成几十个焊点,焊点处均匀平整,既保证焊接质量,又节省人工,令人啧啧称奇。

在生产管理方面,公司目前基本实现信息化智能管理。公司引进信息化智能技术,生产线实行全过程信息化软件和数控管理,600多个生产工位全部实行24小时视频监控,生产全过程无缝隙实时监控;同时,每个工人根据工作情况实时进行信息的录入,从而让每个构件产品都有信息可追溯的“身份证”。记者在预制围护墙的成品堆场,用手机随机扫了一块预制围护墙的“身份证”——二维码,立马显示出该产品的一系列详细信息,包括构件的编号、重量,是哪个单位、哪个模台、哪个模具生产的,应用于什么项目,安装在几号楼栋、什么楼层,等等,一目了然。“人都是有责任心的,通过产品‘身份证’,质量可追溯,旨在强化责任心,让工人对质量有敬畏之心。”沈秋良表示。

PC标准化:探索“批量复制”

李军介绍,公司主要生产外墙板、内墙板、预制柱、预制梁、预制阳台、楼梯、叠合板、空调板、凸窗、围墙板、其它建筑装饰预制构件,产品供应覆盖上海、苏州、嘉兴、杭州、湖州、绍兴、宁波等区域。目前公司发展态势良好,产能连续增长,从2018年的6万多立方米增加到2019年的11万立方米,今年可望达到15万立方米。

“但公司依然有忧虑和烦恼。”李军表示,现在的PC产品大多还是个性化的、定制的,造成生产成本依然较高,也阻碍了装配式建筑的进一步普及推广。“装配式建筑需要标准化,需要能够‘批量复制’。一个成熟的装配式建筑市场,产品必然是标准化的。”为此,公司也在不断探索。据悉,公司在上海青浦一个工地,就建了一幢100%PC装配的临时办公用房,两层楼,有1000平方米,墙与墙之间用螺栓连接,可拆下再利用。公司希望这样可以反复利用的装配式房子能够在工地项目上“批量复制”,推而广之。“虽然我们在标准化方面做了不少努力,但有时候也感觉势单力薄,感觉像是‘站在船上,有力使不上劲’,还需要政府、开发商、设计单位等其他力量的共同推动。”李军表示。

  上海青浦工地100%PC装配的临时办公用房

  由公司提供PC构件的上海大团镇地块征收安置房项目被列为上海市装配式建筑示范项目

不过,对于装配式建筑的未来,李军非常看好。他认为,住宅产业化是国家层面目前正在推进的全新建筑模式,是建筑行业的一次技术革命。其核心是用工业化生产的方式来建造住宅,降低成本、降低物耗、节能环保、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住宅的整体质量,这是我国住宅建筑的发展方向。

“公司海盐基地建设投产以来,各级政府予以很大关注和支持,国务院原国有重点大型企业监事会主席季晓南、浙江省政协副主席张泽熙、海盐县委书记陈玲芳等领导都曾前来我们公司调研指导,让我们更是坚定了信心。”李军表示,“展望未来,我们将用激情与智慧,努力去创造新型产业价值、助推绿色节能社会发展,争做住宅产业现代化的领先者。”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标签:

精彩放送

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