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HCb实验发现新的奇异粲介子激发态 开展研究并测量性质
记者从LHCb清华大学团队获悉,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大型强子对撞机(LHC)上的底夸克实验(LHCb)近日发现了一个新的奇异粲介子激发态,对其开展研究并测量性质,将有助科学家更深刻地理解强相互作用的机制。
本次研究由LHCb国际合作组共同完成并发布,相关成果3月26日发表在《物理评论快报》上。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博士研究生陈晨主导了具体分析工作,张黎明副教授和杨振伟副教授指导了此次发现过程。
据陈晨介绍,LHCb清华团队利用LHCb实验在2016—2018年采集的质子—质子对撞数据,研究了底介子的一个四体衰变过程,观测到一个全新的共振结构,对其基本性质展开测量后发现,它与奇异粲介子的径向激发态相符。新粒子质量约为2590Mev(兆电子伏特),近乎质子质量的3倍,带一个单位正电荷,且自旋为零,被命名为Ds0(2590)+。
粒子物理标准模型认为,夸克是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包括上夸克、下夸克、粲夸克、奇异夸克、顶夸克、底夸克6种。夸克通过强相互作用束缚形成强子,强子包括介子与重子。重子由3个夸克组成,包括质子和中子等;介子则由一个正夸克和一个反夸克组成,如奇异粲介子由一个粲夸克和一个奇异反夸克组成。
陈晨解释说:“相同夸克组成的系统构成一类粒子,其中能量最低的称为基态,其他为激发态,我们这次发现的就是奇异粲介子的激发态。实验上寻找强子激发态并测量它们的性质,对验证理论模型和指导理论计算有重要意义。此外,这个奇异粲介子的质量比理论预测小约70Mev,为何有这一差别仍需科学家们进一步厘清。”(记者刘霞)
相关阅读
-
LHCb实验发现新的奇异粲介子激发态 开...
记者从LHCb清华大学团队获悉,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大型强子对撞机(LHC)... -
通过磁性金属原子精确可控掺杂 最终实...
3月29日,科技日报记者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国家同步辐射实... -
发现瓢叶目家族新物种 属于前裸子植物
约3亿年前,靠近赤道的一片热带雨林地区发生了一场火山喷发,火山灰... -
成果:多功能离子液体作溶剂 钙钛矿不...
3月28日,科技日报记者从南京工业大学获悉,中国科学院院士黄维、南... -
下地幔最大的低速异常体可能起源于地球...
记者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吴忠庆教授课... -
俄开发出可以假乱真的人形机器人 外观...
在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俄国内最大的自动服务机器人制造商Promob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