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中国特色生物多样性保护之路

来源: 科技日报

    10月8日,《中国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发布,这是中国在生物多样性领域的第一部白皮书。白皮书指出,中国将生物多样性保护上升为国家战略,并把保护纳入各地区、各领域中长期规划,加强技术保障和人才队伍建设等,不断提升生物多样性治理能力。

    在当日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说:“中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作为最早签署和批准《生物多样性公约》的缔约方之一,中国高度重视生物多样性保护,不断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时俱进,创新发展,取得显著成效,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生物多样性保护之路。”

    加强和创新生物多样性保护举措

    赵英民说,中国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以建设美丽中国为目标,不断加强和创新生物多样性保护举措,形成了政府主导、全民参与、多边治理、合作共赢的机制。

    白皮书指出,中国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率先在国际上提出并实施生态保护红线制度,明确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在维护重要物种栖息地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据统计,中国90%的陆地生态系统和71%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物种已得到有效保护,野生动物栖息地空间不断拓展,种群数量不断增加。如大熊猫野外种群数量40年间从1114只增至1864只,朱鹮由发现之初的7只增至目前野外种群和人工繁育种群总数超过5000只等。

    “实施了系列生态保护修复工程,一体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系统保护和治理。生态恶化趋势基本得到遏制,自然生态系统总体稳定向好,服务功能逐步增强。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极大缓解了生物多样性保护压力,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国家生态安全屏障骨架基本构建。”赵英民说,还首次将生物多样性指标纳入生态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协同推进高水平生物多样性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

    构建保护和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技术体系

    科技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有力支撑。白皮书指出,通过“生物多样性保护专项”“典型脆弱生态修复与保护研究”“物种资源保护专项”“珍稀濒危野生动物保护专项”等一批基础科研项目,加强濒危野生动植物恢复与保护、种质资源和遗传资源保存、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和产业化等技术研发,逐步构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技术体系。

    “还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和科技研发力度,建立完善生物多样性监测观测网络,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等,强化能力保障。”赵英民说。

    白皮书显示,目前,我国已构建涵盖2376个县级行政单元、样线总长超过3.4万公里的物种分布数据库,建立物种资源调查及收集信息平台,准确反映野生动植物空间分布状况;完成长江经济带、京津冀等国家战略区域180多个县级行政区生物多样性调查与评估,陆续发布《中国植物红皮书》《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等,基本掌握生物多样性总体情况。

    “下一步,在政策法规方面,将更新《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11—2030年),推进相关领域法律法规制修订等;在行动措施方面,制定和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十年规划(2021—2030年)》,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本底调查,完善监管数据和信息平台等,全面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能力和治理水平。”赵英民说。

    李 禾

[ 责编:涂子怡]

标签: 中国特色 生物 多样性 保护

精彩放送

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