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冬奥带来“酷炫”赛事体验

来源: 《中国科学报》

■记者 郑金武

10月27日,2022年北京冬奥会迎来倒计时100天。“科技冬奥”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提出的愿景之一,旨在通过冬奥筹办,为世界探寻更好的未来城市生活解决方案,实现对人友好、对环境友好、对产业友好、对社群友好的人类城市生活永续目标。

国家速滑馆“冰丝带”、赛道环境营造及观赛环境保障、冷链食品溯源……面向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重大需求,一系列“科技冬奥”成果实现转化和应用示范,助力打造一场“酷炫”的赛事盛会。

超前部署

2015年7月31日,国际奥委会宣布北京携手张家口获得2022年冬奥会举办权。从那时起,在科技部等部委的支持下,北京启动了“科技冬奥”相关研发部署。

“科技冬奥”既有创意设计,也有机器人服务。早在2019年,北京市科委就联合相关单位启动了北京冬奥会创意征集和服务机器人比选工作。

“创意征集和机器人比选是北京市确定的首批科技冬奥示范项目工作清单的重要内容。北京市科委高度重视这两项工作的落实,协调组织在北京重点区域搭建实际应用场景,推动相关技术、产品的产业化和市场化。”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副主任许心超介绍。

在北京冬奥服务型机器人创新产品测评比选工作中,北京市综合分析冬奥会及城市发展典型应用场景,结合遴选出的创新服务型机器人产品特点,开展实景化测试验证及示范应用,提升机器人产品的应用场景适应性,为冬奥会提供优秀产品和解决方案。

为推动“科技冬奥”项目建设,促进新技术新产品在冬奥会中的示范应用,北京还举行了多场“科技冬奥专场对接会”。

许心超表示,结合冬奥“园区大脑”平台、智慧全景安防、机器人技术集成应用、智能综合服务体验、智能网联车等应用场景,北京充分利用科技创新资源优势,使得一批智能机器人、智慧安防、显示系统、地图导向、气象监测等领域的创新技术产品,已经在冬奥会项目中实现应用,为冬奥会的筹备提供了有力支撑。

在今年举办的2021中关村论坛、2021全国双创周北京会场,众多“科技冬奥”成果纷纷亮相。京东的智能仓储系统、利亚德的LED显示屏、新奥特的云转播、四维图新的地图信息软件、久译科技的人脸识别系统、华云升达的智慧气象站等技术,目前都已经在冬奥会的相关项目中示范应用。

应用牵引

国家速滑馆作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唯一的新建冰上竞赛场馆,被人们称为“冰丝带”,其外形就像把一个“网球拍面”盖在房顶上。

编织索网的关键零件是高钒密闭索。建设之初,国内并无厂家生产这种产品。“借助场馆建设契机,我们希望能突破技术壁垒,实现核心技术国产化。”国家速滑馆项目总工程师李久林表示。

2019年4月,“冰丝带”索网房顶工程完美收官,高钒密闭索实现国产化。“如果不能自主掌握技术,那么制造和运输成本极高,建设周期也受限于人。”李久林表示。

冬奥会期间,张家口赛区气温将降至零度以下。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科技冬奥重点专项课题“赛道环境营造及观赛环境保障技术研究”,可以为冬奥会期间现场观众和工作人员提供有效的热舒适保障。

自2018年开始,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曹彬及团队就开展了一系列基础研究和设备研发,力求在冰雪运动场馆极端寒冷条件下,为广大观众提供较为温暖舒适的观赛保障,从而提升观赛体验。

“课题组以人体的热调节为理论基础,使用暖体假人模拟真人的产热和散热过程,将暖体假人置于不同的气象条件下,通过分析假人各个部位的表面温度和导出指标,判断人的热舒适状况。”曹彬介绍。

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防止疫情通过冷链传播成为重要课题。北京微芯研究院基于区块链技术,开发了“冷链食品溯源平台”,实现冷链食品全流程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让溯源信息在使用时兼顾数据隐私和监管要求,有效支撑冬奥会期间的疫情常态化防控和冷链食品监管。

“目前,在冷链食品溯源方面,北京接入这个冷链食品溯源平台的企业达2万多家,追溯货物量56万吨,处理冷链阳性事件200多起。”北京微芯研究院工作人员介绍。

如何让听障人士“看”冬奥赛事?由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研发的手语播报数字人可以帮忙。

在新闻播报员播报新闻时,手语播报数字人可根据收听到的语音,自动实时生成手语手势,让听障人士能够了解新闻播报员播报的信息内容。手语播报数字人将用于北京冬奥会期间赛事新闻的实时手语翻译播报,方便听障人士收看赛事报道。

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副院长唐杰表示,手语播报数字人依托“悟道2.0”超大规模预训练模型为底层核心技术研发,能够提供智能化的手语生成服务,展现科技带来的信息无障碍效果,让听障人士也能享受冬奥盛会。

壮大产业

随着北京冬奥会的临近,冰雪运动受到越来越多国人的关注和喜欢,冰雪产业展现出广阔前景。

通过深入实施“科技冬奥”攻关计划,我国积极支持企业加强冰雪装备创新研发,取得了积极进展和丰硕成果,有力支撑了冰雪产业发展。

例如,目前,相关单位研发的“高速大运量脱挂式客运索道”核心技术成果成功转化,并在张家口赛区设立示范工程,使国产脱挂索道在国内新增同类产品市场中占比50%。“零摄氏度以上人工造雪和储雪一体化技术研究”取得阶段性进展,克服高温天气造雪难题,示范样机造雪量可达每小时6立方米,极大提高造雪质量和效率。

“以北京冬奥会为契机,我国群众性冰雪运动、竞技冰雪运动、冰雪产业积极补缺项、强弱项,均实现不同程度的跨越式发展。”中国奥委会副主席、国家体育总局冬运中心主任倪会忠表示。

不久前,《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遗产报告(2020)》发布。该报告显示,5年来,国家聚焦冰雪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完善产业发展的政策支撑体系,推动中国冰雪产业实现快速发展。截止到2019年底,中国冰雪产业整体规模为4235亿元,较2015年的2700亿元增长56.9%。

科技部部长王志刚表示,“科技冬奥”要做好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示范,让科技冬奥的成果用得上、用得好、用得精彩;要坚持既管当前、又利长远的原则,既满足赛事期间需求,又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 责编:武玥彤]

标签: 科技 冬奥 带来 酷炫

精彩放送

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