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博主成“顶流”的启示

来源: 光明网

2年点赞破亿,拥有近2000万粉丝,做科普也能这么火?当然!这几天,《博物》杂志副主编,《中国国家地理》融媒体中心主任张辰亮通过短视频成为顶流科普博主的故事引发了不少关注。

实际上,张辰亮已经有十年的科普经历。他所负责的《博物》杂志官方账号,账号粉丝从2万达到1300万用了十年时间。但他的抖音号“无穷小亮的科普日常”,只用了一年多就完成了从0到2000万粉丝的积累。“亮记赶海”“身边的花鸟鱼虫”等多个短视频作品合集播放量上亿,最热门的“网络热传生物鉴定”合集播放量更是突破12亿。新的传播形式,为科普带来了全新的机会。

张辰亮的科普顶流之路,并非孤例。近年来,在抖音上掀起了一股科普热,涌现了一批自然科普创作者。他们可能是普通的科学爱好者,专心致志搞大众自然科普,也可能是从象牙塔走上云端的老师、教授甚至科学家,还有可能是高校或者科研机构。他们改变了过去出书、办讲座、上电视参加科普节目等创作和传播科普知识的方式,化身科普主播,以短视频为载体,把严谨枯燥的科研理论,变得津津有味,把日常生活忽略的自然奥妙,变得令人恍然又震撼。天文地理、生物化学,再高深的学问也有了更简明清晰的表达方式,再简单普通的事物,都有不一样的内涵和故事。不久前,《2021抖音泛知识内容数据报告》显示,过去一年科普类内容增长达207%,新增609位万粉以上自然科普创作者,相关内容播放量达258.39亿次。正是用户对自然科普知识的庞大需求,成就了张辰亮们的科普顶流之路。

一方面是民众对自然类科普知识有着强大的需求,另一方面则是国家层面对科普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今年6月,国务院印发《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就科普和科学素质建设作出了重要部署,提高科普宣传效果,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

近年来,我国科学素质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果,第十一次中国公民科学素质抽样调查结果显示,2020年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10.56%,比2015年提高了4.36个百分点。但在公民科学素质整体快速提升的同时,也显现出区域、城乡不平衡问题,西部地区公民科学素质与东部相差4.83个百分点,差距在拉大,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也相差了7.3个百分点。因此,下一个阶段,不仅要提升整体科学素质,更要瞄准薄弱地区发力,着力缩小公民科学素质的区域和城乡差异。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提出深化供给侧改革,推动科普内容、形式和手段等创新提升,提高科普的知识含量,满足全社会对高质量科普的需求。互联网时代,网民数量大幅增加,巨大的网民数量为网络科普提供了更为广阔的信息接受面和受众群体,也让科普活动能够覆盖人群广。受众在哪里,阵地当然就要向哪里转移。受众的转移决定了必须打造科普主阵地,必须向新的媒介平台转移。

而新的传播方式下,用户的视听习惯也在改变,这也就要求今天的科普活动以用户喜欢的方式开展,实现形式和手段的创新。与传统科普形式相比,短视频科普内容在信息数量、表现形式以及受众的参与性和交互性上均有很大的突破。新的传播格局下,优秀的科普内容有了更多的曝光度、更广阔的展示空间。受众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有意识地、自主地获取,能够方便地找到高品质信息。科普短视频具有突出个性、注重内容、视听兼具以及强调互动等特征,避免了单向传输、灌输式传播、表达方式生硬的问题,真实而接地气,能够迅速拉近与用户尤其是青少年用户的距离。试想,当科普不再是“高高在上”的说教,而是真实贴切的展现,能不火吗?

毫无疑问,充分利用短视频等新的媒介形式开展科普活动,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契合了深化科普内容供给侧改革的要求,也有利于让科普工作延伸至田间地头,抵达更多科学素质薄弱群体。(一帆)

标签: 科普

精彩放送

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