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生态系统生产价值业务化核算体系

来源: 中国环境报

张林波 张文涛 王昊

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是指特定区域内生态系统为人类社会提供的所有最终物质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总和,在反映生态保护成效方面发挥着类似国内生产总值(GDP)在经济领域的重要作用。

但是GEP核算目前在核算范围、核算方法等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还难以发挥出应有的重要作用。笔者认为,GEP核算应充分借鉴GDP核算体系发展的经验与做法,建立由地方自主开展的可重复、可比较、可应用的业务化核算体系,推动GEP核算结果进项目、进决策、进规划、进考核,使GEP成为国家或地区生态环境保护政策制定的风向标,成为与GDP同等重要的“指挥棒”。

GEP核算目前存在的问题

作为与GDP相对应的一个指标,GEP是构建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重要内容,是实施生态文明绩效评价考核制度、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制度、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的基础。GEP核算一直是生态经济学研究的热点和难点,国内外已经开展了大量相关研究,并取得了丰硕成果。但GEP核算目前仍存在诸多技术难点,导致GEP无法像GDP一样核算,尚难以成为深入指导地方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有效政策工具。

一是GEP核算范围的认识不统一。生态系统服务的类型繁多、属性特征差异巨大,造成学术界对生态系统服务概念内涵认识不统一。虽然目前MA(千年生态系统评估)、TEEB(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经济学项目)、IPBES(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政府间科学政策平台)、SEEA-EA(环境经济核算体系试验性生态系统核算)等国内外认可度较高的核算指标体系在部分指标上已经达成共识,但仍有一些指标体系和核算科目存在较大差异,存在同名不同义、同义不同名的情况。例如气候调节服务,有的是指生态系统降低气温、增加空气湿度,有的则是指对温室气体的调节;再如生态系统对大气污染物的吸收、过滤和降解等,有的叫空气净化服务,有的则称之为大气化学成分调节服务。

二是GEP核算方法的专业性过强。目前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核算方法主要有生物物理模型法、当量因子法、能值分析法等几种方法,其中当量因子法可操作性强但结果精确度较低,能值分析法可以克服不同生态产品和服务量纲不统一的问题但基础理论体系尚存在缺陷,生物物理模型法的精确度高且获得国内外专家的广泛认可,是其他所有方法的基础。然而生物物理模型法的核算过程相当复杂,操作人员需要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背景,利用专业的科研工具进行数据处理与结果核算。因此GEP目前只能完全依赖专业的科研机构进行核算,政府非专业人员难以掌握核算方法,当地政府部门无法自主定期开展核算工作。

三是GEP核算结果既有虚高也有亏缺。核算范围认识不统一、核算方法复杂多样等原因除了造成不同团队得到的GEP核算结果存在较大差异,核算结果准确性也不足,既有虚高也有亏缺。一方面,许多重要的生态系统服务被遗漏。由于生态系统服务过程机理涉及面广且种类繁杂,已有的监测体系和方法还不完善,导致生态系统减灾、病虫害防治、面源污染控制、海洋固碳等很多对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极为重要的生态系统服务没有被纳入主流核算体系,GEP核算结果被严重低估。例如,生态系统减灾是重要的生态系统服务之一,联合国千年生态系统评估结果表明,由于生态系统遭到破坏,过去20年洪水、火灾等灾害暴发次数显著增加,造成的经济损失增加了10倍。另一方面,一些不应纳入核算的服务被纳入核算。目前一些核算体系的指标中,化石燃料、海水温室气体吸收等生态系统服务的发生并没有生物参与,水源供给、大气污染净化、海洋污染净化和远洋渔业捕捞等服务的受益区域与其生产区域不一致,洪水调蓄、温度调节等服务的发生并不是随时随地的,而是在某些前提条件满足后才能得以实现,这些产品和服务的核算会造成GEP核算结果存在水分。

综上所述,目前GEP核算存在核算范围认识不统一、业务化核算技术缺失等不足,这主要会造成两个后果:一个是GEP核算结果的精确度与可靠性较低,缺乏社会公认度和市场认可度;另一个是同一区域的核算结果不可重复、不同区域的核算结果不可比较,难以应用于实际操作中。

GEP核算的发展目标与技术方向

GEP核算体系的发展应该是一个长期和近期结合的过程。一方面,应该通过持续不懈的长期努力,不断改进GEP核算方法,提高核算结果的准确性、科学性与可靠性。另一方面,GEP不可能等着技术体系完全成熟再去应用,应坚持“边研究、边应用、边完善”的推进原则,在短期内尽快解决核算结果的可重复性问题。在系统梳理生态系统价值核算研究进展的基础上,建立国际认可的基础理论框架,在科学的生物物理模型基础上,构建可操作性强的统计经验模型,设计一套服务编码表和统计报表,以《生态系统生产价值(GEP)统计年鉴》的形式定期发布核算结果,形成统一的生态系统生产价值业务化核算体系。

一是建立统一规范的基础理论框架。鉴于当前在核算指标体系方面还未达成共识,应首先厘清生态产品与生态价值的关系,提出统一、规范GEP核算科目的基本原则,通过广泛讨论形成共识,最后基于筛选原则确定衡量生态系统生产价值的指标体系,为同类地区、同类生态系统建立统一、规范的核算科目提供标尺。这样可以有效避免评估指标选取随意、评估结果难以对比分析等问题,奠定生态系统价值业务化核算的理论基础。

二是建立可复制的统计经验模型。生物物理模型是所有核算方法的基础,是统计经验模型中生产系数和固定参数产生的来源,也是校正统计经验模型参数的基础。在生物物理模型核算结果的基础上,固定模型结构和参数,将其转化成由生态系统数量、质量、生产系数等变量构成的统计经验模型。每3年-5年设置一次详查年,详查年利用各部门常规业务监测数据、资源清查数据、科研普查数据、野外监测数据、问卷调查数据等各种详细数据,通过科学的生物物理模型和统计经验模型同时进行核算。一方面校正生物物理模型的参数,另一方面率定统计经验模型的生产系数等参数,不断提高非详查年GEP业务化核算的准确性。

三是设计一套便于地方操作的编码系统与统计报表。由于传统科学模型所需要的数据源复杂多样,应针对土地利用类型、控制单元、监测点位及各服务功能关键参数制定相关的编码表。在此基础上,设计一套统计报表,明确数据来源及统计处理方法,使变量数据均来源于当地政府部门的调查监测、资源清查等统计数据。政府工作人员不需要具备很强的专业基础知识和使用专业工具的能力,对常规监测和统计数据进行简单处理之后就可使用,为实现生态系统价值业务化核算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撑。

四是建立核算结果的定期发布制度。借鉴GDP的经验,建立定期发布制度,确定生态系统生产价值业务统计核算流程和结果发布程序,明确各部门职责和任务分工设计,每年以《生态系统生产价值(GEP)统计年鉴》的形式发布核算结果,包括生态资源基本概况、生态系统价值核算框架、生态系统存量价值、生态系统生产价值、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投入等内容。这既是对生态系统价值核算成果的集成表达,也是对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的有机补充,可以为当地生态文明建设决策提供有力支撑。

作者单位:山东大学黄河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研究中心

标签: 生态系统服务 核算方法 GEP 物理模型法 业务化

精彩放送

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