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子有点不好使了?原来我变笨是全球变暖...

觉得自己脑子有点不好使了?现在,给你一个谁也无法反驳的借口。科学家研究称,如果全球变暖继续加剧,到2100年,全球96%的人口可能...

研究:温度变化巨大,抗热珊瑚仍可生存

前不久《自然》杂志曾发文警告,如全球变暖继续,那么到2070年地球上所有珊瑚礁将全消失。而《自然·通讯》杂志近日最新发表的一项...

太空城迎来“嫦娥”和“玉兔” 中国“奔月”开启法式浪漫之旅

太空城迎来“嫦娥”和“玉兔” 中国“...

嫦娥四号玉兔二号进驻图卢兹太空城活动。本报记者 李宏策摄当地时间18号,法国图卢兹太空城举办中国嫦娥四号探测器与玉兔二号月球...

暗物质占宇宙全部物质总质量85% 部分暗...

包括欧核中心(CERN)科学家在内的一个国际团队,借助超级计算机聚焦大爆炸后瞬间诞生的原始黑洞,再现了光子与氢之间的交互。他们分...

科学家发现恐龙新物种“北风冰龙” 翼...

据外媒报道,伦敦玛丽王后大学的研究人员最近发表论文称,他们通过研究30年前发现于加拿大的寒翼龙属化石,确认一种寒翼龙属新物种...

研究:“人骨湖”成因有新解 萦绕喜马拉雅山脉的谜团仍未散去

研究:“人骨湖”成因有新解 萦绕喜马...

散布在喜马拉雅山脉卢普康湖岸边的大量人骨因为美国科学家近日发表的一项研究成果,来自喜马拉雅山脉人骨湖的传说走进公众视野。通...

继“奥陌陌”之后 太阳系迎来第二个“...

2017年,奥陌陌成为第一个闯入太阳系的星际访客,在天文学界引发一阵喧哗与骚动。关于奥陌陌可能是什么,众说纷纭,包括外星人的飞...

不能养牛养羊 靠什么才能在火星上养活1...

靠什么才能在火星上养活100万人?据美国太空网近日报道,一项新研究给出了答案:实验室培育的肉类、管道培育的农作物和蟋蟀农场。该...

研究:新型机器鱼速度和能效大幅提高

研究:新型机器鱼速度和能效大幅提高

研究人员开发的机器鱼,是一种探索鱼类游泳性能空间的高频实验平台。图片来源:《科学》网站仿生学对机器人研发至关重要,机器鱼就...

我大型先进商用压水堆燃料组件进入批量...

燃料组件是核反应堆的核心,记者22日从中核集团获悉,4组CF3燃料组件近日插入秦山二期4号机组反应堆进行考验。此前,已有8组CF3燃料组件入

壮举!黄河济南段开挖世界水下最大直径...

万里黄河流入河南,开始形成地上悬河。在济南泺口段,河床高出南岸城区地面5米,最大洪水位高出河床11 62米,是一条罕见的、水量巨...

最新!我国成功研制ITER首个大型超导磁...

近日,由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承担研制的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计划首个大型超导磁体线圈——极向场6...

绿色新国门!北京大兴国际机场 高效利...

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即将迎来正式通航,作为屈指可数的超大型航空综合交通枢纽,坚持绿色建设理念,高效利用各种能源。其中可再生能源...

研究表明:让SETD3蛋白失活 可预防普通感冒

美国研究人员针对人类培养物和小鼠的研究表明,暂时禁用人体细胞内的单一蛋白或能保护人们免受普通感冒和其他病毒性疾病的侵害。相...

暗物质是“何方神圣”?引力波天文台或...

科学家已有确凿证据证明暗物质的确存在,但它是何方神圣一直是未解之谜。有理论认为,暗物质可能是一种名为轴子的粒子,对现有的引...

研究:人体内的微生物与出生方式有关

据英国《自然》杂志19日发表的一项医学研究指出,人类体内的微生物,与出生方式有关:剖宫产婴儿的肠道菌群容易发生改变,且较易受...

采取一箭五星方式 “珠海一号”03组卫星发射成功

采取一箭五星方式 “珠海一号”03组卫...

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发射珠海一号03组卫星。汪江波摄9月19日14时42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采取一箭五星的方式成

航天“硬核”科技显实力 50多件展品亮...

借鉴月球车技术的智能巡检机器人、能自主进行消防巡检并预警的灭火机器人、安装了微型太阳电池的智能太阳镜……正在上海举行的第21...

巧用“黑科技”  武汉杨泗港快速通道青菱段跨铁路斜拉桥转体成功

巧用“黑科技” 武汉杨泗港快速通道...

近日,伴随着9号和8号两个主桥墩顺利转体到位,武汉杨泗港快速通道青菱段的跨铁路斜拉桥转体成功,成为世界首座独柱塔钢箱梁半漂浮...

2070年地球所有珊瑚礁可能会全部消失!

如果全球变暖以目前的速度继续,全世界的珊瑚礁到2070年可能会全部消失!英国《自然》杂志18日刊发数名科学家撰写的评论文章,敦促全人类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