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业在文化夜经济中不能缺位

来源: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据媒体报道,位于上海浦东新区周浦镇的傅雷图书馆,有了上海市图书馆第一个全年运营至午夜零点的深夜书房,正式开业10天来,每夜平均接待约300名读者;还有营业至凌晨两点的大隐书局创智天地店灯火通明,书店的灯光点亮了城市的上空,让夏季的夜晚更加璀璨多姿。

可见,书店积极参与夜经济,促进文化活动的全面提升,有着广阔空间。炎热的夏季,人们的作息时间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积极参与夜生活已经不再是年轻人的专利。笔者所在的小区,一到夜晚,唱歌跳舞的中老年人都载歌载舞,好不热闹。连个体书商都看准了销售时机,每年在夏季的3个月都要挑灯摆摊,出售各类图书。笔者发现,这个图书摊位不到晚上12点绝不收兵。这说明,夏季晚上市民对看书、买书的热情非但不减,甚至还会高于平时的白天。

其实,环顾我们的周围,24小时书店或者延长营业时间到晚上10点的书店还不是太多。那些夜晚营业的书店,多在大的购物中心,远离社区、学校等普通读者的常在地。对很多读者来讲,如何在晚上参与读书、买书、谈书的活动还是有些奢侈。好在近一段时间以来,全国不少城市已经将开展夜经济活动,作为拉动消费需求的一项战略举措加以实施。

夜经济绝不是简单的吃喝经济。从各级政府到有关机构,都应该意识到,文化活动也是夜经济的重要内容。

在文化活动中,利用漫长的夏夜,去逛博物馆,听音乐会,看话剧、歌舞演出,看美术展览等,都成为很多市民的热心选择;而参与读书会,听讲座,参与作品分享会、发布会也是很多读者的渴求。前几天的一个晚上,在北京百万庄图书大厦举办的“北京之夜”主题文化系列活动,就吸引了200多名北京市民参加,活动中,不但有画展、朗诵、手工制作,还有作家的讲座。这个活动不但提升了人气,还拉动了书店的销售。

因此,深度增强读者全方位的阅读体验,拓展他们的阅读空间、文化空间,才会使读者愿意光顾夜晚的书店。像上海思南书局,由于经常在晚间举办经典诵读和新书分享活动,吸引了大批读者光顾。晚间8点至9点半的客流量为日均200至300人次左右,这显然是文化活动提升了夜经济。果书店只是在那里不声不响一味地卖书,我想读者也不会愿意时常跑到书店去。读者更愿意在有人文关怀的书店,不但看书、买书,还能扩大文化视野,得到文化熏陶,这也正是实体书店的巨大魅力所在。

除了书店在夜经济扮演着不可替代的文化使者之外,出版社也应积极应对夜经济的到来,肩负起文化点灯人的角色,利用自己所掌握的社会名家资源和销售渠道,与书店、图书馆、社区、社会团体等单位积极合作,举办系列的文化讲座、新书分享、新书发布、图书优惠销售、文化展出等活动;打破出版机构闭门办社、与读者脱节的怪圈,通过参与夜经济,让出版物更大范围地走近读者、走进社区。出版社还可以利用晚上,举办本单位的“读者节”,把读者请进来,与读者面对面分享图书的魅力,如此,也改变了出版机构“正襟危坐”的形象,和读者在更大的范围内互动。( 赵强 )

标签:

精彩放送

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