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冶云商举办产业互联网节 苦练多年的内功浮出水面

来源: 财讯网

10月18日,欧冶云商在上海举办了主题为“产业互联网赋能实体经济”的2021(首届)欧冶峰会-相聚欧冶1018活动。

钢铁,是国家工业实力的象征,但是伴随着产能过剩、生态环保等问题的出现,曾经备受瞩目的钢铁产业,一度被视为传统、笨重、产能落后,是夕阳产业,和轻盈的互联网玩法相距甚远。

然而默默发力的钢铁行业,一直在紧跟技术进步的步伐——智慧钢铁、一键式炼钢、黑灯工厂、远程操控、自动驾驶、无人仓库等一系列技术进步,已经使中国先进的钢铁企业俨然成为一家高科技企业。

钢铁产业互联网也在诸多探索与波折后,趟出一条前所未有的新路。

01

钢铁行业要办产业互联网“电商节”,产业老炮儿正在成为新主角

钢铁行业是重要的中游行业,上游承载有色金属、电力和煤炭行业,下游衔接机械、房地产、家电及轻工、汽车、船舶等行业。不管是炼铁、炼钢、轧钢等生产环节,还是流通中以吨计算的各种钢材,都让钢铁行业有了“傻大粗黑”的印象。

与笨重外表不符的是,在国内大宗商品电商交易中,钢铁电商一直走在行业探索的前列。

回看钢铁电商的发展历程,欧冶云商总裁金文海称之为“春秋时代”、“战国时代”和“三国时代”。

所谓“春秋时代”,指的是2012年-2013年,随着“互联网+”概念的盛行,300多家钢铁电商平台一夜之间冒了出来,百花齐放。那时还停留在概念阶段,大家都在讲模式创新。

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分化整合,一些公司模式不成立,一些公司无法往前走,到2017年的下半年,剩下7家大公司(欧冶云商、钢银电商、找钢网等)。这时大概到了“战国时代”。

到今天,钢铁电商形成了“三国鼎立”的格局,即三家综合性的平台(欧冶云商、钢银电商和找钢网)和一群垂直电商相互协作的大格局。

钢铁电商要做的是基于大数据支撑的撮合交易、金融服务、物流整合三位一体的钢贸服务,解决了产销过程中交易难、融资不易、物流贵等问题,从而推动着钢铁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比如,欧冶云商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促进钢铁行业从制造向服务转型、重塑钢铁流通领域新秩序、提升中国大宗商品国际定价权和话语权。

只不过钢铁行业的产业链的复杂程度超乎想象,在钢铁交易中,电商平台上的线上渗透率还不到20%。为了这不超过20%的线上渗透率,钢铁产业互联网已经经历了很多波折。

比如,在商业模式的探索上,早期大家习惯按照消费互联网的思路来看关键指标,以至于拖垮了现金流。

再比如,在产业互联网的探索中,困难多、压力大、见效慢,决心、信心、耐心缺一不可。

尽管如此,钢铁电商还是在产业逻辑的基础之上,生生走出一条钢铁供应链的创新之路,大大丰富了国内大宗商品B2B的实践经验。

这次的欧冶1018活动,让他们苦练多年的内功浮出水面。

02

办好一场产业互联网节,背后是整个生态在支援

想要办好产业互联网“电商节”,必须要有很强的行业影响力和资源运营能力——产业链各环节上的小伙伴缺一不可,信息流、商流、物流都不能掉链子。

对主办方欧冶云商来说,尽管在行业里摸爬滚打6年多,这也是一次勇敢的尝试。

欧冶云商要做什么?

总裁金文海认为:“欧冶云商要做大宗商品交易的服务者、基础设施的提供者、信用体系的构建者。”

基于3个定位,欧冶云商要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解构和重构产业链,实现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

如何解构与重构产业链?

在金文海看来,就是要“在供应链中形成服务资源的整合。”这需要提升平台交付能力,也需要新的交易手段。

为此,他们将目标瞄准了电商购物节。“简单来说,我们平台能不能帮钢厂卖得掉、卖得快、卖得好、卖得准,帮用户实现一键下单、一件起运、一票结算、一天到货,这很重要。

产业互联网“电商节”,对欧冶云商来说也是一次综合大考,除了行业影响力,更重要的还有基本功。

基本功一:大宗商品智慧物流服务体系。

欧冶云商率先运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自主研发了国内钢铁行业领先的数字化物流管理软件系统。

同时基于物联设备集成、边缘处理技术(计算机视觉)、数字孪生技术,设计并研发了适用于钢铁行业的物联感知设备,对钢铁行业不同应用场景进行智慧化改造。

还基于微服务技术、大数据建模与分析技术,对产业互联网平台进行了重构。

这样就形成了面向钢铁生态圈的智慧物流综合服务能力。

基本功二:将线下物流网络与线上物流平台的深度融合,并加强物联网等新技术场景化应用,持续提升在库和在途全程智能监管能力,保障货物安全。

基本功三:加强交易模式创新,促进时间、空间、品类等多维度的精准匹配,打造高能级要素市场。

如产能预售模式,满足下游用户不同交付周期的零单采购需求,促进上下游的高效对接,助力钢厂组炉、组坯生产,优化生产组织模式,实现降本增效。

一次成功的钢铁电商节,需要一个成体系的生态圈的协作,这也证明整个钢铁产业互联网已经进入了生态圈协同优化的部分。

在这方面,欧冶云商作为集交易、仓储、运输、加工配送、数据、技术、资讯等综合服务为一体的第三方B2B平台,需要为整个钢铁行业带来交易效率的提升、交易成本的降低,同时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增强实体企业发展的新动能。

03

深挖数据价值,产业互联网的空间很广阔

尽管一直在进步,欧冶云商的探索也时不时受到一些质疑。

比如,欧冶云商发展初期,“钢铁电商是不是伪命题”曾经是争论激烈的话题。现在,欧冶云商通过自己的实践证明钢铁产业互联网的价值空间非常广阔。

再比如,对持续盈利能力的质疑。

金文海很坦然地表示:“质疑总是难免的。事实上,长周期而言钢铁的需求总量应该是下降的,但是在这个过程当中,如果能够及时转型,关注到下游用户对服务的需求,那么需求几乎是无限的。”

换句话说,伴随着在供应链服务里边提炼出来的数据技术以及针对现场的深度服务,是未来最大的成长点。

比如,通过数据分析,帮助客户制定不同的营销策略。同时可以为钢厂提供互联网的工具,实现精准营销。

这种服务模式,同时可以复制到无数钢厂,也就是将欧冶自身作为产业服务的共享平台,将服务能力通过平台向产业链上下游及关联产业开放。

对于行业浸润多年的欧冶云商来说,在大数据的加持下,他们更能下沉到足够细致的行业末端,服务更多的具体场景,同时将服务能力和数据驱动打造为一个正向运转的双轮结构,越来越显著得改变旧有的运行逻辑。

04

要发展,也要碳中和!

除了努力打造自身能力,提升服务效果,欧冶云商还积极参与到“碳达峰”、“碳中和”的国家战略中。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粗钢产量10.53亿吨,约占世界总产量57%,是全球最大的钢铁生产国。目前国内钢铁产能的90%采用的是高碳排放的高炉—转炉工艺,减碳任务艰巨。

为了力争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未来要“深入推进工业、建筑、交通等领域低碳转型”“推进钢铁、石化、建材等行业绿色化改造”。这也意味着淘汰落后产能,实现产业转型成为必然趋势。

对此,中国宝武设定了相应的减碳计划——力争实现2021年发布低碳冶金路线图,2023年实现碳达峰。不考虑压减产量前提下,二氧化碳排放量控制在2.95亿吨以内,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例持续提高。

2025年具备减碳30%工艺技术能力,2035年二氧化碳排放量较峰值降低30%,2050年建立绿色低碳经济发展与运营体系,实现碳中和。

同时,欧冶云商也将“碳中和”“碳达峰”作为自己工作的重要指标,重点展开3项工作:

(1)促进能源转型和流程优化相结合。

推进绿氢、绿电等清洁能源在物流和加工场景中应用,提升绿色车辆、船舶、仓库、加工产线比例;

提高仓储物流和加工设备自动化、智能化建设水平,优化仓储和加工作业流程,合理调度运输车辆,优化路径,减少车辆空载,推广共同配送、绿色载具等运作模式,推进物流和加工环节降本增效。

(2)促进内部合作和生态协同相结合。

加强内部交易、物流、加工等业务单元的合作,共同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同时加强与外部钢厂、仓储服务商、承运商、加工中心等供应链各环节的协同,助力钢铁制造和流通环节的协同降碳。

(3)促进社会责任和商业价值相结合。

提升平台社会责任意识,充分利用产业互联网平台,通过绿色供应链构建,为社会创造绿色价值。同时,通过绿色解决方案输出,以及协同参与碳场外交易等服务,提升平台碳相关核心业务能力。

结语

不管是减碳实践,还是供应链服务能力的锻炼,欧冶云商所做的探索都走在世界前沿。

正如欧冶云商总裁金文海指出的那样,“中国的产业互联网实践,是一项开创性工作。”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和新技术的发展,为更深层次的国内大宗商品流通体制改革和商业模式创新带来了可能。我们有必要、也完全有可能建立起一个更加柔性的供应链,通过互联网有效连接上下游,并广泛团结各方服务商,促进制造和服务深度融合,实现上下游的高效协同。”金文海如是说。

同时,钢铁产业互联网的实践有代表意义,不仅因为钢铁和国家基础建设紧密相关,更因为钢铁供应链非常复杂,解决了这样的复杂问题,相对其他简单的供应链来说,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尤其在解决产业链各个环节的发展问题上,正如本次欧冶峰会的主题“产业互联网赋能实体经济”一样,各个环节上的实体经济应该成为一辆强劲的越野车,之前依靠惯性驱动,接下来换上数字引擎,挂上四驱档位,它将以需求为基点,深化供给侧竞争力,强韧穿越各种周期。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标签:

精彩放送

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