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亿养猪产业站在风口上 农信互联做对了什么?

来源: 财讯网

我们国家每年要吃到7亿头猪,是世界上最大的猪肉生产国,也是最大的猪肉消费国。

农信互联创始人薛素文算过一笔账:“中国每年的生猪出栏率为7亿头,一头猪的价格按1500元去算,就是超过1万亿的市场;生猪产业链还涉及饲料、屠宰和加工等领域,这里有大概七、八千亿的市场;流通环节卖猪还有1万多亿,加起来就是近3万亿的市场。”

与之相对的是,大起大落的猪肉价格像过山车一样令人心惊肉跳。

在本轮超级猪周期内,猪肉价格一度飙升至40.98元/公斤,半年时间涨幅达262%。2021年又持续下跌,第三季度成了猪企的比惨大会。

猪价的短期涨跌更是十分剧烈。今年6月份,由于肥猪压栏,养殖户集中出栏,猪价快速下跌,然而6月底,价格触底反弹,5天收复6月全部跌幅。10月,这样的剧情再次上演。

薛素文也发现:“本轮猪周期,猪价之高、维持时间之短、跌幅之快,都是罕见的。”

万亿生猪市场,如何抗衡整体风险,让产业健康发展,无疑成为当整个行业不可忽视的问题。

10月19日,在2021世界猪业博览会上,一群猪企管理者、科技专家、农牧学者还有金融工作者聚在一起,讨论在大起大落的猪肉价格背后,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可以做些什么。

01

猪价大起大落,万亿养猪市场如何入局?

养猪其实是一个高风险的行业。

不管是上游的饲料厂,中游的养殖场,还是下游的屠宰、加工、零售,都包含太多不确定性。

今年玉米豆粕的价格上涨,跟气候有关,跟国际形势有关,还跟需求有关系;下游的销售价格也不确定,跟疫情有关系,还跟周期有关系。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付文阁认为,养猪场赚的不仅是卖猪的钱,也是风险控制的钱。

如何提高风险控制能力?

付文阁认为,除了提高农牧业的风险控制意识,还要快速推进整个产业的数据化和智能化进程。为什么养猪周期像坐过山车一样,就是因为大家都不知道全行业养了多少猪,养得好不好,增加多少减少多少,这样就没法做出生产预判。而且不管是防疫问题还是降本增效问题,都数字化和智能化的支持。

其次,快速推进产业链的融合。中国的猪周期其实和产业链结构有关系。快加产业链融合,有助于对抗周期性波动。

第三,还要高度重视双碳对农牧养殖模式的影响。能源如何循环起来多次利用,对未来的养殖模式挑战巨大。

对此,清华互联网产业研究院秘书长蒋任重则认为:“我们比较欣喜地看到,农信互联深度打通产业链上的各个环节,形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生态。”

把6000万头猪连接上网,服务5万多家规模猪场,服务超过400万专业涉猪人群,凭借着一张连接起养猪产业链上各环节的猪联网,农信互联在这场农牧业的数字化变革中一直大步向前。

02

养猪,正在越来越时髦

农信互联从2015年开始做猪联网平台,这个想法来自薛素文多年的思考。

规模万亿的市场,却在剧烈的波动面前束手无措。为此,薛素文有了猪联网的想法,“就是把所有的跟养猪相关的人、猪、厂商连在一起,猪联网就是把与猪相关的资源连在一起的网

将人、猪、厂商的信息连在一起,不仅可以让市场信息及时反馈给上游,而且可以让管理者们基于国际国内的全行业信息进行决策。

连点成线,连线成网,让数据流通起来,并通过数据重组生猪行业的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这是薛素文对产业互联网的设想。

在这个变革过程中,农信互联想要成为产业互联网中要素的提供者、交易的组织者和信用的构建者,首先就要帮助猪企度过这个超级猪周期的难关。

中国畜牧业协会秘书长何新天直言:“当下,农牧企业现在最需要的是资金,这时候就需要有一个平台去对接金融机构,起到桥梁的作用,帮助产业一起共度难关。”

在本次猪业博览会上,农信互联联合多家金融机构共筹100亿资金,发起“百亿共助”计划,资助处于困难期的生猪企业。资金可用于包括但不限于原料、饲料、生产耗材、设备、基建、智能猪场建设、数字化升级等企业经营过程。

因为具备了服务全产业链的能力,农信互联可以依托大数据和自主开发的农信资信模型,提高自身的抗风险能力,也获得金融机构的信任。

养猪这个有着几千年历史的行业,正在疫情、周期的影响下,在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的加持下,正在站在产业互联网的风口上,变得越来越时髦。

03

赋能上下游,探索产业数智化新模式

经过6年时间的积累,农信互联已经形成猪企网、猪小智、猪交易、畜牧市场、猪金融、猪服务六项业务,把超过6000万头猪连接上网,构建了一张链接生猪全产业链的数智养猪生态服务平台——“猪联网”。

在猪联网的基础上,农信互联还将数字供应链平台和金融科技平台打通,形成一个包括生产管理,数字供应链和金融科技的企联网平台,构建全产业链生态。

农信互联副总裁、研究院院长于莹分享了农信互联的数字化养猪发展路线图。

数字化养猪的第一步是生产过程的线上化。也就是通过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帮助饲料企业、养猪企业、屠宰企业、中间商等生产过程在线化。

生物安全成为养殖企业的立命之本,而少人化、无人化、远程化、数字化、智能化养猪将成为养猪企业关注的重心。

在本次世界猪业博览会上,农信互联展示了一个面积360平方米的“猪联网数智化猪场”。

这个数智化猪场包括生产管理、AI巡检预警、自动盘估、精准饲喂、洗消监管、智能环控、智能能耗、疫病监管、远程风控、远程卖猪、农户代养、环保系统十二大产品系统,背后是农信互联自主研发的猪联网系统。

第二步,是产业交易的电商化。也就是通过“产业电商交易平台+线下服务渠道”来解决了产业链条长、交易成本高等问题。

猪联网上接饲料企业的饲联网和下接屠宰食品的食联网,实现产业链涉猪企业的内部业财一体化和外部产销一体化。

农信互联还建立了农牧企业投入品在线采购平台农信商城。

于莹解释:“农信商城过去是淘宝模式的流量交易,现在我们也在拓展天猫模式的‘农信优选’交易,甚至未来探索京东自营模式的OEM自有品牌交易。目前,已经有猪联网上全程可溯源的自有品牌爱迪猪(ID-PIG)。”

农信商城作为农牧投入品采购平台,和国家生猪市场一起,构成了猪企产业链交易的闭环平台。更重要的是,在前期,国家生猪市场免收交易双方服务费,在尽量缩短交易链条之余,给全行业提供了一个国家级生猪的交易平台。

第三步,是金融服务的标准化。生猪产业链企业的生产、交易等实时数据,可以成为风控的抓手,也称为金融机构授信的客观依据。

资金缺乏一直是制约生猪产业发展的瓶颈,鉴于生猪产业风险较高,金融机构都不愿意给养殖户贷款,而农信互联可以通过从资本化金融到供应链金融,以“大数据+产业闭环”的方式形成风控能力。

具体来说,农信互联利用农信云、农信商城累积的大数据,让信用变得可计量,比如农户在“猪联网”养多少头猪,在“生猪市场—猪交所”买卖多少头猪,在“农牧商城”买多少饲料、药品等。

于莹解释:“只有在平台上进行线上交易,为猪场提供的金融服务就不是传统贷款,而是相当于一个平台的授信额度,让猪场能够在平台上进行投入品的买入,等猪卖出去后再在线还款,形成一个闭环后,风控也更安全。”

第四步,是经营管理的智能化。通过物联网的实时采集,对数据进行有效捕捉、分析、学习,就可以进行数据化管理和智能化决策。

由此,就能实现全产业链的数智化。也就是让生猪产业链的企业,一方面可以在一个产业链生态平台上,通过数据流通实现有机连接,打通全产业链,实现共享互助,联合共生;另一方面,大型饲料/养殖集团也可以自建产业链生态,实现自身品牌化。

通过着力打造的生猪产业一体化数智生态平台,农信互联希望无论是大规模猪场,还是中小规模猪场,都能够在这里找到适合自己的数智化工具和解决方案。

04

养猪产业,站在风口上

农牧业的未来一定是落后产能快速淘汰,互联网技术飞速普及。

嘉御资本董事长卫哲算过一笔账。在对比了中美市值百亿美元以上的产业互联网公司和消费互联网公司之后,卫哲发现,从0到100亿美元的市值,消费互联网公司平均用了5年时间,而产业互联网公司要用12年。

与之相对的是,产业互联网创造的经济规模,要比消费互联网公司大两到三个数量级。

由此他得出结论,这注定是一个需要长期主义的征程,但漫长的付出一定会得到更大的社会价值和回报空间。

扬帆伊始,薛素文就意识到,未来10年属于传统农牧业,但农牧业必须进行数智化重构,使数字竞争力成为企业新的核心竞争力。

除了赋能养猪行业,农信互联的成功实践也是整个农牧业急需的。“我们并没有刻意要走到猪以外的产业去,而是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大家不谋而合走到了一起,因此,农信互联得以在其他产业上做了的一些输出和探索。”

这是一个真正站在风口上的“猪”,农信互联正在从养猪行业出发,助推整个农牧业的数智化转型升级。时来天地皆同力,这大概就是在风口上奔跑的感觉。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标签:

精彩放送

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