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即时看!内蒙古包头规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7.7%

来源: 人民日报

核心阅读

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大力培育新产业、新动能、新增长极,淘汰落后产能,化解过剩产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加快推进工业绿色制造体系建设。通过技术改造,当地传统产业实现了节能降耗、产能提升,走上了绿色发展之路。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进入内蒙古自治区包头钢铁集团包钢股份薄板坯连铸连轧厂,只见宽敞的厂区内一派忙碌。不远处,5根高耸的烟囱格外显眼,离近时却未发现有烟气从中排出,让人不免心生好奇。

不多时,记者来到一处厂房边,门口牌子上写着“余热综合能源站”。走进厂房,200多平方米的空间内摆放着4套正在运行的设备。“通过技术改造升级,我们如今走上了绿色发展之路。这4套设备能够回收利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实现冷热电三联供。”工厂能源主管赵园龙说。

近年来,包头市淘汰落后产能,化解过剩产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加快推进工业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实现绿色转型发展。

引入回收设备,实现烟气循环利用

“我们厂主要生产建筑结构用钢板,拥有一台五段辊底式加热炉,会产生大量400至600摄氏度的烟气。”赵园龙说。几年前,烟气经过处理后会直接从烟囱排到大气中,虽然排放的各项指标合格,但温度无法降低,既浪费热量又对环境有影响。

由于烟气回收改造难度大、回收成本高且利润低,一直都没有很好的解决方法。3年前,通过政府牵线搭桥,工厂与一家技术服务公司合作,通过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由对方负责设备投资、运营管理,对工业废气进行高效合理利用,发电、制冷、供热等能源效益按比例分成,10年后设备及运营归包钢集团所有。项目投资4600万元,于2020年12月建成投用。

“这套汽轮发电机能够有效利用烟气进行发电。”能源站设备运行主管王如坤指向一台设备说,“通过技术改造,我们将供热段产生的烟气全部收集到余热锅炉中,产生过热蒸汽,再通过主管道进入余热能源站,推动汽轮发电机进行发电,实现了烟气零排放。”

与此同时,汽轮发电机发电后冷凝出的水,通过凝汽器进入热水井,经过凝结水泵、除氧器、给水泵等,再次返回余热锅炉,为汽轮机发电补水。“这样就实现了水循环利用,能节省60%的用水。”王如坤说。

整个钢厂在炼钢转炉中排放的饱和蒸汽,原设计为外送至企业外部蒸汽环网。“由于饱和蒸汽含水量大、压力波动大,常常产生水锤效应,冲击力过大使得管道容易爆裂,加之输送距离较远,最终无法有效利用,只能无奈排掉。”包钢集团节能环保中心主管程向东说。

如今,这些饱和蒸汽在余热能源站经过不同设备处理,产生了发电、制冷、供热3种效果。据统计,整座余热能源站年净发电量3720万千瓦时,年供热量5万吉焦以上,年减少碳排放4万吨以上。

“这些年我们压缩炼铁产能133万吨,在污染防治、固废资源综合利用等方面投入资金超150亿元,每年减少烟粉尘排放量约2800吨、二氧化硫排放量约57吨。”程向东说。

优化流程升级产品,助力能耗持续下降

走进包头美科硅能源有限公司的二期厂房,几十座八九米高的银灰色单晶炉映入眼帘,半圆形炉座上的直拉头不停旋转,炉中的高纯度多晶硅料被加热熔化后,一点点结晶成几米高的圆柱体单晶硅棒。

移步加工车间,在全自动机械的操作下,一根根单晶硅棒经过截断、开方、磨面、倒角、清洗等工艺,变为一块块长方体单晶硅棒。随后,这些硅棒将被运往位于江苏的公司总部,切片成方形的单晶硅片,用于制作太阳能光伏板。

“2019年4月我们开工投产时,生产一公斤圆棒需消耗26千瓦时电,一年用水量达50万吨。”公司副总经理李明政说。据了解,完成一根单晶硅圆棒需50小时左右,一座单晶炉可以同时生产八九根棒,加上后续加工,耗电、耗水量都不少。

为此,企业不断探索技术创新,对电加热等环节持续升级改造,并循环利用含硅污水。“现在生产一公斤圆棒只需消耗电量15—17千瓦时,每小时循环处理污水500吨,循环利用率达92%以上,实现了节能降耗。”李明政说。

来到包头中车电机有限公司,工人正在分门别类地组装一台台白色圆形底座。这些底座直径达数米,是驱动草原、荒漠上巨大风机的永磁发电机。

“企业一直以生产直驱永磁发电机为主,近年来,随着铜、磁钢、硅钢片等原材料成本不断上涨,生产销售面临很大压力。”企业总经理蔡敏说。

为了改变这种情况,今年以来,企业进行技术改造、产品升级,转为以生产半直驱永磁发电机为主。与相同功率的直驱发电机相比,原材料使用减少了近3/4,生产成本大幅降低,产品不仅实现了轻量化,运输和吊装也更加方便。

“设备单价大幅降低后,风力发电机的整体建造成本也将降低,能够减轻风电平价上网的压力。我们今年的销量预计能提升43%。”蔡敏说。

据介绍,今年1—9月,包头市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7.7%。“包头市积极推进工业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全市累计拥有自治区级以上绿色园区7个、绿色供应链3家、绿色工厂38家、绿色设计产品37个。”包头市工信局副局长白国生说。

培育新产业新动能,提高清洁化、集约化、现代化水平

在北奔重型汽车集团有限公司的试车场上,一辆辆白色的新能源重型卡车整齐地并排停靠。如今,这些新能源重卡让曾经生产了30多年燃油重卡的北奔重汽实现了绿色发展。

“我们于2018年5月启动新能源资质准入工作,在研发、制造、售后等方面都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并对现有技术、设备进行改造升级,难度很大。”北奔重汽新能源事业部副总设计师张晓东说。

在自治区的大力支持下,北奔重汽与相关科研院所、电池企业等深入合作,探索试验、生产试用产品。2019年6月,北奔重汽取得电动重卡生产资质,并于同年7月,首批交付18辆纯电动自卸车。

“企业重点开发了智能驾驶和纯电动自卸车、纯电动牵引车等新能源车型,主要应用于环评、干线物流等领域。”张晓东介绍,“截至目前,企业的新能源重卡已在40余家钢铁企业投入使用,总运营里程超过1.5亿公里。”

北奔重汽还与合作伙伴在包头西部陆港创新推出了“新能源+散改集”绿色低碳物流运输模式,将电煤散货运输改为集装箱运输,并在陆港园区内采用新能源重卡,提高效率、减少拥堵、降尘、降噪声。据统计,采用新模式后,陆港内煤炭物流运输效率提升约4倍,端到端运输成本大幅降低,每年减少碳排放超50万吨。

据了解,包头市近年来大力培育新产业、新动能、新增长极,重点打造稀土、现代装备、光伏、风电等产业集群。“我们在大力发展新兴产业的同时,不断提高清洁化、集约化、现代化水平,实现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促进各行业走低碳发展的绿色道路。”白国生表示。

《 人民日报 》( 2022年12月01日 11 版)

标签: 同比下降

精彩放送

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