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热门:探寻大运会场馆“冰篮转换”奥秘

来源: 科技日报

◎芶文涵 陈 科

作为举办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的体育馆之一,位于四川成都的东安湖体育公园多功能体育馆具备“冰篮转换”功能,可在4—6小时内由冰球场转换为篮球场。“冰篮转换”的功能如何实现?5月3日,笔者前往该体育馆探寻其中奥秘。


(资料图)

铺设750根“冰管” 保证制冷均匀

初夏将至,东安湖体育公园多功能体育馆内,气温凉爽,1.8万张红白灰色相间的座席排列整齐。场馆中央工作人员来来往往,正在进行维护,他们脚下1800平方米的混凝土地面均匀平整,“冰篮转换”的奇妙过程正是在此实现。

“秘诀在于场馆地面下铺设的制冷管道。”场馆建设方、中建三局西南公司东安湖体育公园三馆项目技术负责人袁贵福说,在馆内底部混凝土平面下,精准地铺设着750根制冷管道,这些管道呈蛇形弯曲排列,“类似家用‘地暖’造型,但它们的总长却有22500米,竖起来有珠穆朗玛峰的2倍多。”

在“冰篮转换”中,冷却水流进制冷管道后可使地面温度降低,从而给冰面形成创造条件。“场馆内配有专门的制冷机房,待地面温度降低后就洒上水,再辅以专业的制冰工艺,就能使地面形成均匀的冰层。”袁贵福说,为保证冰管制冷均匀,项目施工中采取了施工模拟、精确定位放线、专用固定管卡等精细化施工方式,确保每根管道实现仅80毫米的均匀间隔。

如何实现“冰”转“篮”?

袁贵福说,其中离不开一层叫“冰盖”的保温材料。冰上比赛结束后,待冰车修整完冰面,便可在其上铺一层冰盖,这种特殊材料可保证打篮球时冰不会融化,后续只需在冰盖上铺一层木地板,便可开展篮球比赛。同时,如要实现“篮”转“冰”,只需将篮球木地板拆下、取出冰盖后,再均匀洒上一层水,将冰层厚度补充到特定要求便可开展冰球比赛。

13层“夹心饼干” 保障场馆多用途

冰上比赛结束后,厚度达4公分的冰层有需要融化的时刻,排水需求也会随之提高,这又该如何应对?

环绕场地一圈、紧密相连的排水盖板和其下的排水沟给出了最佳“解法”。“我们场馆里每个排水盖板上有4个排水口,整个场地共有450块盖板,加起来就有1800个排水口,可以将冰层融化后形成的水快速排出且不会出现积水现象。”袁贵福说。

“场馆地下,仿佛一个夹心饼干。”华体集团有限公司东安湖体育公园三馆项目冰场现场负责人李阳说,为保障场馆地面能够防水、防渗透、平整且坚固等,场馆地面在建设中有13个构造层。“从被压实的塑土开始,从下往上,我们分别铺设有管道层、保温层、防水层、制冰层、冰夹板层、混凝土层等层次结构,为场馆各项功能提供保障。”

地下可实现控温,地面也可以实现。作为甲级特大型体育馆,多功能体育馆内四周看台设置有1.5万座固定座席,以及3000座活动看台。在比赛过程中,随着地面温度的降低,场馆内的气温也会随之降到适宜的温度区间,但在场内人满为患的情境下,如何快速降温?

东安湖体育公园三馆项目经理王晋说,直径180毫米、均匀分布在每个座席下的1.5万个通风口发挥了作用。在座席下方,通风口端部通过通风软管与横向风管连接,再与最长19米的主管道相连,主管道由两侧C型钢固定后,再通过系统主风管与机房风柜连接,“它们甚至可以控制不同片区、不同座席的温度。”

标签:

精彩放送

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