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谈“金融23条”:释放纾困信号,稳定市场预期

来源: 中国新闻网

原标题:专家谈“金融23条”:释放纾困信号,稳定市场预期

中国央行、国家外汇局发布《关于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金融服务的通知》(下称“金融23条”),为深入理解文件出台的形势背景、举措价值,提出政策细化落地的建议,推动金融机构扎实做好疫情防控下的金融服务,近日,央行上海总部召开专家座谈会。

专家们表示,“金融23条”政策全面性、针对性、及时性、前瞻性都很强。既释放了金融积极支持应对疫情、为受困主体纾困的政策信号,又强调了金融支持畅通国内外循环,着力强信心、稳增长的政策取向,有利于迅速稳定市场主体的预期。

光大证券研究所所长助理王一峰认为,“金融23条”的迅速出台,是政策面通盘考虑、快速响应的典范。首先,疫情导致供给与需求双重收缩,加大结构性货币政策使用、再贷款加量扩面、对特定领域进行纾困,政策效果良好。

其次,从零售端看,线下业务受阻、线上化能力提升。业务量下降,市场经营难度加大。“封控”、隔离防护、延迟复工等对紧密依赖人员作业的催收业务产生巨大影响。客户还款能力受到影响,风险有所上升。“金融23条”给予客户宽限期,合理确定还款安排,调整客户征信报送,意义较大。

再次,从对公领域看,疫情对建筑业、批零业、运输业、房地产业等影响较大,批零、餐饮、旅游、会展、仓储等行业受持续的疫情冲击,本身不良率较高,可能受冲击更大。

王一峰表示,从扩大有效需求的角度看,下一阶段,需要继续加大抗疫保供领域政策支持,用好央行再贷款政策;将信贷投放重点逐渐转向支持企业复工复产倾斜。

浦发银行战略发展与执行部总经理李麟表示,“金融23条”抓住供应链产业链的难点堵点,推动政策工具箱创新,具有较为深远的影响。针对本轮疫情对产业链供应链的冲击,政策当局出台多项有针对性的政策,稳链、固链、强链,最大程度地减少疫情对中国产业链供应链的冲击。

李麟称,“金融23条”强调积极帮扶困难行业和受困人群,强力保就业、促消费;促进外贸企业避险成本分摊;强调积极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作用,大力支持受困企业,托底经济。综合来看,“金融23条”具有较强的改革创新含量,对于后续金融改革创新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此轮疫情暴发以来,上海金融机构积极响应人行要求,快速响应、助力实体、同舟共济。浦发银行推出《浦发银行支持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十六条”措施》,加大信贷支持力度,设立专项信贷额度2000亿元,提供直接融资渠道1000亿元,切实提升金融服务的可得性和便利度,减费让利中小微企业,助力保障上海市生产生活平稳有序,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

上海银行也结合“金融23条”等政策,出台落地传导方案。一是,推出上海银行普惠金融助企纾困十八条,在审批程序和办理时限上做“减法”,重点加快对抗疫一线企业的审批速度。

二是积极落实延期还本付息政策,加大无还本续贷支持力度,制定中小企业延迟还款暂行方案,提供征信修复服务。

三是主动开展利息费用减免。

四是积极运用人行支小再贷款,并设立首期百亿普惠纾困专项信贷额度,为受疫情影响较大的行业提供差异化的金融服务。

五是针对疫情期间传统线下信贷业务办理不便情况,紧急开辟差异化办理流程。推出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云超市,对接各级政府部门、协会、园区超过68家机构,已发放贷款21.16亿元。发挥线上产品优势,主动对接民生保障、防疫建设、医药医疗等企业需求。

六是加大对物流航运循环畅通的金融支持力度。疫情以来,上海银行向叮咚买菜上游供应商企业累计放款14亿元,服务企业近700户;为美团平台的小微个人商户发放经营性贷款1270万元,累计服务小微商户近200户。(记者 夏宾)

标签: 上海银行 浦发银行 信贷额度

精彩放送

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