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基因研发费用率远低于行业平均值 2实控人有美国永居权

来源: 中国经济网

编者按:浙江东方基因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方基因”)于10月10日更新招股说明书上会稿。最新招股书显示,2016年、2017年、2018年和2019年上半年,东方基因营业收入分别为1.82亿元、2.24亿元、2.86亿元和1.70亿元;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分别为3562.70万元、3335.66万元、6536.96万元和3321.47万元。

报告期内,东方基因综合毛利率分别为48.08%、48.12%、48.67%和46.81%,同行业可比上市公司的毛利率平均值分别为78.41%、75.06%、72.33%和71.84%。

东方基因本次计划发行股份不超过3000万股,拟募集资金5.62亿元,将用于建设年产24000万人份快速诊断(POCT)产品项目等3个项目和补充流动资金。保荐机构为光大证券。

东方基因共有三名实际控制人,分别为方效良、方炳良和方剑秋,方效良和方炳良系兄弟关系,方效良和方剑秋系父子关系。3人均为中国国籍,方炳良和方剑秋还拥有美国永久居留权。

报告期内,东方基因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分别为1.37亿元、1.95亿元、2.69亿元和1.26亿元,较同期营业收入分别低0.45亿元、0.29亿元、0.17亿元0.44亿元。

该公司报告期内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1180.86万元、3354.47万元、4432.61万元和291.28万元,除2017年略高于当期净利润之外,2016年、2018年和2019年上半年分别低于同期净利润2381.84万元、2104.35万元和3030.19万元。

东方基因拟登陆科创板,报告期内,其研发费用分别为925.63万元、1230.37万元、1864.16万元和1496.87万元,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分别为5.08%、5.49%、6.52%和8.82%。同期行业内可比公司的研发费用率平均值分别为12.27%、11.52%、11.81%和11.02%。

对上述问题,中国经济网记者发送邮件至东方基因董秘办,截至发稿未收到回复。

3名实际控制人中2人拥有美国永久居留权

东方基因成立于2005年12月,是一家专业从事体外诊断产品研发、生产与销售的公司,目前已完成从抗原抗体等生物原料,到体外诊断试剂以及体外诊断仪器的全产业链布局,形成了以 POCT 即时诊断试剂为主导产品,重点发展分子诊断、生物原料、诊断仪器和液态生物芯片等产品的业务格局。

东方基因前身系浙江东方基因生物制品有限公司由自然人方炳良(持有美国永久居留证)于2005年12月1日在湖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注册成立的外商独资企业,设立时投资总额为 2998万美元,注册资本为1200万美元。2017年4月18日,发行人召开首次股东大会,决议通过以2016年12月31日为基准日,将东方有限整体变更为股份公司。截至2016年12 月31日东方有限经审计的净资产为1.15亿元,折合股份总额9000万股,每股面值1元,共计股本9000万元投入,余额2509.49万元计入资本公积。

2019年5月9日,东方基因披露招股书,该公司拟于上交所科创板上市,保荐机构为光大证券,审计机构为立信会计师事务所。

东方基因本次公开发行股票数量不超过3000万股,占发行后公司总股本的比例不低于25%,发行后总股本不超过1.20亿股;拟募集资金5.62亿元,将用于年产24000万人份快速诊断(POCT)产品项目、技术研发中心建设项目、营销网络与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项目和补充流动资金。

该公司控股股东为安吉福浪莱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FANGS HOLDINGS LLC(中文名称为方氏控股有限公司)和安吉涌威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实际控制人为方效良、方炳良和方剑秋。

据了解,福浪莱贸易持有东方基因26%的股份,方氏控股持有该公司25%的股份,安吉涌威持有该公司13.7472%的股份,合计持有该公司64.7472%的股份,福浪莱贸易和安吉涌威系方效良和方剑秋父子共同控制的企业,方氏控股系方炳良控制的企业,方效良和方炳良系兄弟关系。方效良、方炳良和方剑秋三人之间已签署《一致行动协议》,共同负责公司的日常经营管理。

方效良,男,1958年9月出生,中国国籍,无永久境外居留权,研究生学历。方炳良,男,1960年12月出生,中国国籍,拥有美国永久居留权,博士研究生学历。方剑秋,男,1983年7月出生,中国国籍,拥有美国永久居留权,研究生学历。

2017年增收不增利,扣非净利润同比下滑18.60%

报告期内,东方基因的营业收入呈持续增长趋势,但其净利润并非持续增长,2017年净利润同比下降6.37%,当期扣非后净利润降幅达18.60%。

2016年、2017年、2018年和2019年上半年,东方基因营业收入分别为1.82亿元、2.24亿元、2.86亿元和1.70亿元;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分别为3562.70万元、3335.66万元、6536.96万元和3321.47万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分别为3479.40万元、2933.73万元、6260.02万元和2961.21万元。

对2017年净利润下滑,东方基因表示,“主要原因系2017年财务费用中汇兑损失高于2016年度。因发行人主要业务市场集中在境外,基本采用美元结算,2017年美元汇率波动较大,形成汇兑损失金额为795.91万元,2016 年形成汇兑收益金额为438.78万元”。

报告期内,东方基因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1180.86万元、3354.47万元、4432.61万元和291.28万元;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分别为1.37亿元、1.95亿元、2.69亿元和1.26亿元。

毛利率低于同行业可比公司

报告期内,东方基因综合毛利率分别为48.08%、48.12%、48.67%和46.81%,主营业务毛利率分别为49.78%、49.31%、49.54%和47.23%。

对毛利率水平,东方基因自称“毛利率保持较高水平且相对平稳”。事实上,该公司毛利率水平远低于同行业其它公司。

东方基因将明德生物、基蛋生物和万孚生物作为同行业可比公司。报告期内,明德生物毛利率分别为85.54%、81.86%、77.10%和78.78%;基蛋生物毛利率分别为81.21%、82.13%、78.90%和71.55%;万孚生物毛利率分别为68.49%、61.20%、60.99%和65.18%;3家公司毛利率平均值分别为78.41%、75.06%、72.33%和71.84%。

东方基因解释称,“公司所处行业为体外诊断行业,体外诊断试剂行业高技术门槛的特点决定了行业整体利润水平较高。公司与同行业可比上市公司销售的产品同属于体外诊断试剂大类,但不同企业间在产品类别、技术、销售模式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产品的综合毛利率不尽相同”。

研发费用率远低于行业平均值

报告期内,东方基因研发费用分别为925.63万元、1230.37万元、1864.16万元和1496.87万元,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分别为5.08%、5.49%、6.52%和8.82%;销售费用分别为1971.38万元、2214.28万元、2553.10万元和1310.61万元,销售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分别为10.82%、9.87%、8.93%和7.72%。

报告期内,虽然东方基因的研发费用和研发费用率(研发费用/营业收入)逐年增长,但其研发费用率水平与同行业可比公司平均水平相比明显偏低。

报告期内,明德生物的研发费用率分别为14.88%、15.51%、15.37%和16.17%;基蛋生物的研发费用率分别为10.64%、11.06%、11.74%和9.50%;万孚生物的研发费用率分别为11.28%、8.00%、8.32%和7.38%;三家公司研发费用率平均值分别为12.27%、11.52%、11.81%和11.02%。

东方基因研发费用率与同行业可比上市公司的情况比较

多项专利不受《专利法》保护

根据中国经营报报道,东方基因共有90项专利,其中实用新型专利48项,外观专利34项,发明专利仅有8项。

公开资料显示,实用新型是指对产品的形状、构造或者其结合所提出的适于实用的新的技术方案。专利法中对实用新型的创造性和技术水平要求较发明专利低。而外观专利是对产品的形状、图案或其结合以及色彩与形状、图案的结合所做出的富有美感并适于工业应用的新设计。

从专利获取时间来看,东方基因8项发明专利均是2016年上半年之前取得的,2018年专利获取数量为41个,是2017年的3倍多。该公司的专利集中于近几年爆发,且2016年下半年以来获取的专利无一例外是实用新型专利或外观专利。

据中国经济网记者了解,东方基因核心技术对应的专利共24项,其中16项专利该公司仅专有技术而未申请专利,不受《专利法》的保护。

也就是说,虽然该公司均与核心技术人员签署了保密协议,明确双方在技术保密方面的权利和义务,对核心技术采取了必要的措施,但仍可能存在核心技术泄密的风险。

东方基因主营业务之一的液态生物芯片方面,自主研发的液态生物芯片检测仪已处于最终测试阶段,计划于2019年提交NMPA注册申请,与其配套的肿瘤标志物检测、过敏原筛查、心肌标志物检测等多款试剂盒正处于研发阶段。

但在奠基液态生物芯片平台的4项核心技术中,3项均来自于外购所得,仅有液态生物芯片检测仪系统技术为自主研发。

募投项目或已完工

东方基因本次拟募集资金5.62亿元,将用于建设4个项目,分别为年产24000万人份快速诊断(POCT)产品项目、技术研发中心建设项目、营销网络与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项目和补充流动资金,拟投入募集资金分别为2.41亿元、8257.20万元、8841.98万元和1.50亿元。

其中,年产24000万人份快速诊断(POCT)产品项目从开工建设到建设完工的周期为2年左右。期中土建施工阶段约为15个月,设备购置及安装为9个月,人员招募、培训周期为12个月。

东方基因并未在招股书中披露项目开工时间,但中国经济网记者查阅该项目的环评报告后发现,项目建设期预计从2017年12月至2019年5月,建设期为16个月(除去春节放假),

职工培训及设备安装调试期为6个月,预计项目将于2019年12月投入正式生产。

来源:浙江东方基因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年产24000万人份快速诊断(POCT)产品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类似的情况也发生在技术研发中心建设项目。招股书显示,东方基因的技术研发中心建设项目建设计划为2年。环评报告显示,东方基因的技术研发中心建设项目建设期预计从2018年5月至2019年6月,建设期为12个月(除去相应假期)。研发中心建成后,设备安装等需要5个月,预计项目将于2019年12月正式运营。

来源:浙江东方基因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技术研发中心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标签:

精彩放送

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