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涵控股遭遇集体诉讼:招股说明书被指存在虚假、误导性描述

来源: 中国网财经

近期,“网红经济第一股”如涵控股(RUHN.US)备受关注。近日,据投资者权益律师事务所 Bernstein Liebhard LLP 发布声明称,将对如涵控股发起集体诉讼,主要是因为该公司招股说明书中存在虚假、误导性声明或未披露的信息。

对此,如涵控股相关负责人向中国网财经记者表示,信息披露合法合规,“针对这一诉讼,我们也会积极应诉处理相关事宜,目前公司的美国律师STB律所在处理这类事务;公司日常运营一切正常,不受任何影响。”

招股说明书被指存在虚假、误导性描述

据投资者权益律师事务所 Bernstein Liebhard LLP 的声明,如涵招股说明书中存在虚假、误导性描述,具体体现在四方面。

1)在如涵控股进行首次公开募股时,这家公司的网店数量已经减少了近40%;

2)在进行首次公开募股时,如涵控股的全服务网红数量已经减少了近44%;

3)该公司来自全服务部门的净营收环比减少了46%;

4)被告在所有相关时间段关于其业务、运营和前景状况的陈述存在重大虚假和具有误导性嫌疑,并/或缺乏合理性依据。

而对于上述第二、三问题,如涵控股相关负责人向中国网财经记者表示,网红数量减少44%,主要是由于公司的这些红人尝试着更多的平台模式下的网红业务,是公司主动升级业务模式的结果。其次,从公司上市之后到目前业绩均保持良好的增长势头。并没有出现自营业务部门(即上述提及的全服务部门)的净营收环比大幅度减少的情况。

除了当前遭遇到一些海外诉讼之外,北京普思投资董事长王思聪在公司4月IPO时候的点评也让如涵控股成为市场的焦点。他曾表示,网红孵化存在不可复制性。王思聪认为,如涵控股目前的经营方式没有验证成功,也没有造出新KOL。之所以会上市破发,并不只是因为大家对于“KOL变现”的商业模式有质疑,而是在于这家公司本身有问题:业绩亏损,营销费畸高;对“张大奕品牌”的依赖度过高等,才是问题关键。

对于上述质疑,如涵控股相关负责人向中国网财经记者表示,对公司长期增长的光明前景信心十足,同时我们有能力通过扩充完善网红矩阵、优化红人结构和为更多品牌及网店提供价值增值服务,进一步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并高于行业平均增速。

如涵控股作为电商网红孵化与营销平台,主要采用“网红+孵化器+供应链”的经营模式,投入大量资金孵化网红。截至2019年6月30日,如涵共签约网红数量为133个,其中头部网红3位,肩部网红8位,腰部网红122位,为其提供网红广告服务的品牌数量增加到701个。

股价市值遭腰斩

公开资料显示,如涵的前身是冯敏创办的淘宝店铺“莉贝琳”。2013年张大奕提出做自己的服装品牌,但在生产设计等供应链环节存在一定的瓶颈。于是,莉贝琳团队从2014年开始与张大奕合作经营服装品牌。

2014年,开创“网红营销”新商业模式的如涵控股受资本青睐,同年获赛富亚洲的A轮融资;2015年获得君联资本领投、赛富亚洲跟投的B轮融资,如涵估值一度暴增至31.32亿元;2016年获得阿里巴巴3亿C轮融资,并借壳登陆新三板,估值达到33亿。

2018年4月,挂牌不到两年时间正式摘牌,称“为配合公司未来发展及规划战略的需要”,几个月后被曝将于2019年赴美上市;直至2019年4月3日,如涵控股正式登陆纳斯达克,成为国内首家赴美上市的网红孵化营销MCN。

其招股书显示,如涵控股2017财年总营收成本约为3.65亿元,毛利2.12亿元,运营亏损2182万元,净亏损4013.7万元;2018财年总营收成本6.43亿元,毛利3.04亿元,净亏损8995万元。这意味着,如涵控股在赴美IPO之前就在经历持续亏损。

2019年4月3日,“网红电商第一股”如涵控股(RUHN.Nasdaq)在美国纳斯达克敲钟上市。其股价4月初上市首日暴跌37%,上市5个交易日股价即被腰斩,投资者的质疑声不断。

根据如涵控股官网公布的2020财年第一季度(截至2019年6月30日)未经审计财报显示,一季度交易净利润同期增长34.3%至3.128亿元,平台业务同比增长200%,经调整后归母净亏损为2160万元,同比亏损大幅收窄51.6%。

截至发稿,如涵控股每股6.95美元,相比其12.5美元的发行价缩水近半,当前市值为5.7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40.40亿元)。(记者 段思琦)

标签:

精彩放送

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