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第三家!沪籍国企A拆A再添一例 上海建工分拆上市瞄准主板

来源: 证券日报

继央企分拆子公司上市序幕拉开后,地方国企分拆子公司上市也加快了脚步。

首家央企中国铁建拟分拆铁建重工至科创板挂牌后,地方国资开启了分拆子公司上市浪潮。上海本地上市公司中,自上海电气打开地方国资A拆A的大门后,其他国资也开始筹划。

1月8日晚间,上海建工公告称,公司全资子公司上海建工材料工程有限公司(下称“材料公司”)及相关主体经过适当的重组后,材料公司整体变更设立股份有限公司,并作为拟上市主体向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递交上市申请文件,获得批准后择机公开发行A股股票并在上交所主板上市。分拆完成后,建工材料仍为公司控股子公司。

自此,上海建工成为全国第三家,上海第二家实行分拆子公司上市的国企。

上海建工分拆

国内第三家国企开启A拆A

作为上海本地的建工头部企业,上海建工分拆计划也打开了地方国资A拆A的新思路。与上海电气及中国铁建不同的是,上海建工拟分拆子公司材料公司去上交所主板上市。

对于分拆的原因,上海建工在公告中称:“本次分拆上市是上海建工深化国资国企改革,优化集团内资产布局、业务架构,激发企业内生动力,推动业务板块跨越式发展的战略性举措。”

“通过此次分拆将上海建工体系内建材工业相关企业独立上市,可深化国资国企改革,优化国资布局,可有效推动国有资产做强做优做大,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并为企业未来引入战略投资者、混合所有制改革提供平台基础。”上海建工在公告中称。

对于分拆上市的优势,上海建工方面称有助于进一步理顺公司业务架构,完善标的公司激励和治理机制,有助于标的公司内在价值的充分释放,形成独立的估值体系。分拆上市完成后,公司所持有的建工材料权益有望获得更为合理的估值,提升公司股东价值。

据悉,此次分拆后,上海建工及子公司可发挥各自优势。建工材料聚焦发展预拌混凝土业务,并拓展其他新兴、绿色环保材料,进而有利于改善上海建工资产质量,增强上海建工整体盈利能力。

据了解,上海建工是上海国资中较早实现整体上市的企业,前身为创立于1953年的上海建筑工程管理局,1994年整体改制为以上海建工(集团)总公司为资产母公司的集团型企业。1998年发起设立上海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后,上海建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2010年和2011年,上海建工经过两次重大重组,完成整体上市。

作为上海市城市建设主力军,上海建工建造了以上海中心大厦、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上海迪士尼乐园、昆山中环线、港珠澳大桥澳门口岸旅检大楼等为代表享誉国内外的一系列“超级工程”。

2018年、2019年上海建工相继完成进博会国家会展中心(上海)展览功能提升工程和规模提升工程,累计获鲁班奖114项。

2019年前三季度,上海建工新签合同额2444.7亿元,同比增长17.7%;营业收入1523亿元,同比增长32%;净利润27.2亿元,同比增长50.2%。在最新公布的2019年ENR全球最大250家承包商中,上海建工位列第9位,较2013年提升4位。

拓宽融资渠道

增强资本实力

根据《证券法》《上市公司分拆所属子公司境内上市试点若干规定》等相关文件,国企分拆子公司上市需要满足境内上市已满3年,连续三年盈利,累计净利润不低于6亿元等规定,上海建工完全符合分拆上市的规定。

公开资料显示,材料公司创立于1953年,是上海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是上海地区预拌混凝土、预制构件生产销售的龙头企业,业务范围辐射江苏、浙江、安徽、四川等省份的多个城市,并配套有湖州新开元石矿、外加剂厂、机运分公司等产业链。

“材料公司预拌混凝土总装机容量532.5立方米,日均配套生产能力15万立方米,2019年预拌混凝土年产量3783.6万立方米,同比增长39.6%,排全国第三、世界第六,具有超高泵送混凝土、特种混凝土等各类高性能功能化混凝土的研发和生产能力。拥有丰富的预制构件生产经验和强大的预制构件生产能力,年产能近60万立方米,是上海地区的行业领军企业。”上海建工内部人士对《证券日报》记者称。

根据上海建工官网资料,材料公司拥有完善的科技研发三级体系,技术和产品广泛应用于超高层建筑、地铁隧道、市政建设等方面,所参建的工程多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国家鲁班奖和上海市白玉兰奖。

“建工材料作为集团专门从事混凝土及预制构件研发、生产的子公司,近年逐步加大兼并收购拓展混凝土搅拌站布局,增加产能。分拆上市完成后,可为该项业务打造独立的上市平台,显著提升建工材料产业并购能力,实现跨越式发展,加大对绿色、环保建筑材料的研发,增强核心技术实力和市场竞争力。”上述人士补充。

“建工材料分拆上市直接对接资本市场,可提高公司及建工材料融资灵活度和效率,切实降低整体资产负债率,增强公司的综合实力。”上海建工在公告中称。(记者 施 露)

标签:

精彩放送

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