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粮信托外资股东持股降至16% 4家外资机构股东撤离

来源: 证券日报

日前,信托业外资股东阵容再度收缩。中粮信托的一笔增资使蒙特利尔银行的股份稀释至16%,下降约4个百分点,这也是入股8年多蒙特利尔银行持股首次发生变化。

随着金融业对外开放持续深入,银证保纷纷上演外资涌入的盛况。然而,这一幕却并未发生在信托业上。相反的是,随着今年监管取消境外金融机构入股信托公司10亿美元总资产要求,进一步降低外资准入门槛地利好政策并没有燃起外资的热情。

外资机构与信托公司曾经历过长达数年的甜蜜期。鼎盛时期,国内有外资背景的信托公司一度达到两位数,自2015年起开始减少,外资机构股东陆续清退或减持信托公司股份。目前仅有7家信托公司有外资背景,其中3家外资机构股东的持股有一定的缩水。

4家外资机构股东撤离

2月18日晚间,中粮资本发布公告,披露了对于中粮信托增资相关事宜。公告显示,日前中粮信托已完成增资,注册资本由23亿元增至28.31亿元。

此次增资使中粮资本的大股东地位进一步稳固,持股比例由76.01%增至80.51%。相对而言,其余两家股东股份均有不同程度地下降,蒙特利尔银行的股份由19.99%降至16.24%,中粮财务则由4%降至3.25%。

可以看出,此次增资无疑将增强中粮信托资本金实力,进一步推进业务转型。不过,引人注意的是,蒙特利尔银行的持股缩水折射出年来“中外联姻”下外资股东的处境:水土不服、退意明显。

蒙特利尔银行并不是年来唯一减持的信托外资机构股东。现有的7家外资背景的信托公司中,已有3家均出现减持,均为未跟进增资、股权被稀释。

据《证券日报》记者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共有紫金信托(三井住友信托银行,股份占比19.99%)、国通信托(东亚银行,股份占比19.99%)、中航信托(华侨银行,股份占比17.27%)、中粮信托(蒙特利尔银行,股份占比16.24%)、百瑞信托(摩根大通,股份占比19.99%)、北京国际信托(威益投资,股份占比15.30%)、新华信托(巴克莱银行,股份占比5.57%)等7家信托公司具有外资背景,其中新华信托的巴克莱银行、中航信托的华侨银行、中粮信托的蒙特利尔银行均因未跟进增资而股权被稀释,出现被动减持。

此外,另有4家外资机构股东选择主动清退股份。据记者不完全统计,鼎盛时期国内共有11家具有外资背景的信托公司,除了上述7家外,还有苏州信托、杭工商信托、华澳信托、兴业信托等4家信托公司。2015年,原银监会将境外金融机构持有国内信托公司比例上限取消。不过,这却并未阻挡外资退出的决心。

2015年以后,这4家外资机构股东陆续出清股份,获取了丰厚回报。以兴业信托为例,澳大利亚国民银行曾先后两次出清手中的兴业信托股份。2016年5月份,澳大利亚国民银行以4.21亿元价格转让给福建能源集团8.42%股权后,于2018年又将剩余8.42%股权以高于11.56亿元的价格转让,两年间增幅两倍。这也凸显出信托牌照的不菲价值。

信托“中外联姻”或续新缘

年来正处于信托公司高速发展的时期,外资股东为何频繁减持甚至清退信托公司股份?

“通过引进外资机构,有利于提升信托公司的内部治理、业务管理以及拓展国际化视野都有很大好处,不过由于外资机构股东多为财务投资,加之国内外信托业务模式差距较大,外资机构股东的作用并没有预期的那么高。”资管行业研究员袁吉伟对《证券日报》记者分析。

普益标准研究员于康对记者表示,回顾国内信托业发展,信托公司业务主要以融资类为主,外资机构作为战略投资者被引入后,其管理优势和资源优势并未充分展现,投资合作效果一般,因此出现部分外资机构股东撤出投资

“外资机构参股信托公司虽然能够获得高额投资回报,却无法在战略层面上获得深入的话语权。”百瑞信托博士后工作站研究员张坤对记者解读道,此外,部分外资机构希望通过减持信托公司股权,在国内成立法人机构,以独立市场主体的身份更加深入地参与到我国资产管理行业。目前,外资机构减持国内信托公司的局势尚未得到改变。

尽管如此,随着信托公司转型升级提速,将更关注资本市场的机会,与外资机构可结合的协同业务将越来越多,有望再度开启“蜜月期”。

张坤分析称,在我国现阶段金融分业经营格局下,外资机构能够通过信托横跨资本市场和实体经济的制度优势调整在我国的投资组合,能够实现资本边际效率的最大化。随着信托行业纵向转型带来的良好市场发展前景,以及外资机构对于国内实体经济发展模式和金融业态的逐步适应,再度进军国内信托市场未来可期。

于康认为,当前国内信托公司纷纷开启业务转型,逐步压降融资类信托业务,拓展在财富管理、家族信托等方面的业务发展,外资机构与国内信托公司的业务协同优势可以充分发挥,未来,无论是出于政策导向或是业务协同发展角度考虑,都将促使更多外资机构进驻国内信托市场。(记者邢萌)

标签: 中粮信托

精彩放送

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