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金银行上市三年营收规模裹足不前 不良贷款率一直没能得到有力控制

来源: 江苏经济报

上市以来已三换董事长

紫金银行业绩徘徊不前,或许与其领导层频频变动有一定联系。2022年4月28日晚,紫金银行发布高管聘任公告称,聘任史文雄为行长,徐燕、王清国、许国玉、杭浩军为副行长,吴飞为董秘。而在2022年第一季度,紫金银行还相继发布了董事长以及副董事长人事变动的公告。1月29日,紫金银行发布了关于赵远宽董事长任职资格获核准的公告;3月16日,紫金银行发公告称,朱鸣被选举成公司副董事长。这也意味着,2022年上半年,紫金银行的管理层已经完成一次大换血。

事实上,上述换血并不是孤例,自2019年上市以来,紫金银行已更换三位董事长,并有多位董监离职。2020年8月,紫金银行原董事长张小军因到龄,卸任公司董事长职务。随后,紫金银行董事会选举汤宇为公司第三届董事会董事长。此前的2019年末,紫金银行原副董事长黄维平已因“个人原因”申请辞去相关职务。2021年11月,紫金银行接连发布两份公告称,董事长、监事长均有调整。其中,汤宇不再担任公司董事长,改由赵远宽接任。此时,距离汤宇的董事长任职资格获核准,刚刚一年左右。虽然紫金银行对外表示,董事、监事离职大多系个人原因,“不会对公司经营管理工作产生重大影响” 。但对于投资者来说,稳定的高管往往代表公司有坚定的发展方向,高管频频变动,很难不影响公司长线的战略决策。

管理层频频变动,直接导致了紫金银行的业绩徘徊不前。但是结合历史来看,稳定的管理层确实对紫金银行的业绩起到了一定的提振作用。投资者没有忘记,2014年8月,江南农村商业银行行长张小军转任紫金银行董事长,正是在张小军的治下,紫金银行不光完成了冲击IPO的壮举,并且实现了业绩稳步增长。

大股东择机减持 股价“跌跌不休”

在业绩徘徊不前、股价节节下探的背景下,紫金银行的管理层除了讲“普惠金融”的故事,也“真金白银”地挽回股价。不过这其中,也是因为触及稳定股价条件被动增持。去年11月24日至12月21日,紫金银行股票因为连续20个交易日收盘价低于公司最近一期经审计并调整后的每股净资产,达到触发稳定股价措施启动条件。管理层不得不在12月31日,发布稳定股价方案。

这并不是紫金银行的高管第一次主动增持。2021年4月28日,紫金银行也曾发布稳定股价方案的公告,在公司领取薪酬的时任董事(不包括独立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增持公司股份的货币金额不低于其上一年度从公司领取税后收入的 25%,即增持金额合计不低于 216.14 万元。

2021年11月24日,紫金银行发布了关于稳定股价方案实施完成的公告,有关增持主体以自有资金,以集中竞价的方式累计增持公司股份 60.62 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 0.02%,累计增持金额 221.34 万元,成交价格区间为3.17元/股至3.84元/股。横向对比可以发现,上一个阶段的增持计划刚刚完成一个月左右,紫金银行又马不停蹄开启了新一轮的稳定股价方案。将时间拉长来看,紫金银行的增持计划对公司萎靡的股价,几乎没有起到效果。2019年上市后,紫金银行的股价曾冲至10.62元/股的高点,随后,其股价就开始“跌跌不休”。截至2022年8月1日,紫金银行的股价仅为2.8元/股,较曾经的高点下跌超75%。

高管当然有义务稳定股价,但“趋利”的大股东却也像散户一样,开始用脚投票紫金银行。2022年3月24日,江苏省省属国资控股公司汇鸿集团发布公告称,同意两家控股公司(汇鸿中锦、汇鸿中鼎)择机减持分别持有的紫金银行2820.1608万股股份。

总而言之,虽然表面来看,紫金银行的高管频频增持,确实可以给资本市场一定的信心,但是在最核心的业绩上,紫金银行却止步不前。此外,紫金银行高管频频生变,也会让资本市场质疑其公司到底能否有延续性的宏观战略。

因此,在资本市场看好紫金银行的,大多数都是投机者。这一点,从每次紫金银行发布增持计划,其股价都有一个短暂的波峰可见一斑。但是由于公司不具备成长性,每次增持的热潮退去,紫金银行的股价又开始稳步下探。(无 忌)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标签: 江苏上市银行 紫金银行股价 紫金银行市值 紫金银行营收规模 不良贷款率

精彩放送

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