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企奏响新一轮护盘“三部曲” 超30家企业抛回购计划

来源: 国际金融报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020年春节之后开市以来,资本市场始终起起伏伏、震荡不断。其中,中资美元地产债近期跌幅明显、甚至惨遭抛售,更加让正处于还款高峰期的房企雪上加霜。

重压之下,不少上市房企不约而同地采取股票回购、债务回购、高管增持等一系列举措来稳住股价。

新一轮的“护盘大战”号角已经吹响。

超30家企业抛回购计划

每逢股市震荡或股价低迷期,回购股份都是企业提振股价的首选策略。

据《国际金融报》记者统计,截至4月10日,沪深两市在春节后已有包括格力地产、华侨城、新湖中宝、阳光城、万通地产等在内的15家房地产企业先后发布股份回购方案。

根据格力地产近日发布的第四次回购股份进展公告,截至2020年3月底,公司第四次回购股份已累计回购7417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比例为3.6%,耗资总额超过3.65亿元(不含交易费用,下同)。其中,仅今年3月,公司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回购股份就有200万股,支付金额约931.6万元。

万通地产亦公告称,自2月4日首次实施了回购至3月31日,不到2个月时间内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方式累计回购股份1700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比例为0.8275%,已支付的总金额8657.6万元。而根据企业去年底公布的回购计划,此次回购总金额将达到2.5亿-5亿元。

此外,主业之一为房地产的雅戈尔,回购“额度”达到10亿元,回购时间窗口将集中于2月-5月;浙江广厦的回购“额度”还有9600万元,回购时间窗口将集中于2月-8月。

除了A股之外,港股上市房企同样动作频频。据《国际金融报》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4月9日,2020年已有超过20家上市房企加入回购大军。

其中,新世界发展以5.5亿港元的回购总额,冠绝港股。而复星国际2020年的回购股份也达到了3175万股,耗资达到3.16亿港元,仅次于新世界发展。此外,诸如龙光地产、融信中国等内房股,也均有不同规模的回购动作。

实控人、高管掀起“增持潮”

在上市公司进行股票回购的同时,部分上市公司重要股东和高管也在本月掀起了增持公司股票的热潮。

正值年报密集发布季,不少上市公司管理层均在业绩会上表达了股价估值过低以及准备加大回购和增持力度的意图。

例如旭辉控股董事长林中在回复投资者提问时就表示,“我永远都是认为我的股价是被低估的,尤其是疫情以后,整个行业的股价都是被低估的。”

林中坦言,此前公司股票短期被低估,但由于此前处于静默期而无法增持,现在即将离开静默期,届时管理层将经常做增持;在恐慌的时候,公司亦会出面增持,且增持的量非常大。

果如其然,作出上述表态的3天后(3月30日),旭辉控股发布公告称,将根据股份奖励计划向执行董事林峰授出435万股股份,占已发行总股份的0.06%。

无独有偶,世茂股份的实际控制人许荣茂此前更是通过旗下的世茂投资增持世茂股票,增持数量高达7502万股,占总股本的2%,增持后其持有的世茂股权占比达到了70.15%。

此外,上海临港此前亦公开表示,公司董监高及公司和实际控制人部分核心人员拟自2月4日起6个月内,拟增持公司人民币普通股A股,拟增持金额10万元-100万元。

北京上市公司协会秘书长、公司治理专家余兴喜认为,在当前全国上下齐心协力抗击疫情的大背景下,上市公司积极行动,积极履行社会责任,部分对自己公司业绩有信心的公司以实施回购、提振信心、稳定股价的做法将成为一种趋势。

华融证券某资深分析师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同样指出,当前A股市场的运行方向尚不明朗,不少个股股价持续低位震荡,这既不利于上市公司的市场形象,也对持有大量公司股票的大股东和高管的利益造成损害,而回购和增持行为能对上市公司股价形成一定支撑,同时也有助于提振市场的信心。另外,当前正处于年报披露期,上市公司大股东和高管在财报披露窗口期到来之前买入自家股票,也在一定程度上向市场表明公司的基本面预期较为乐观。

回购美元债成共识

需要指出的是,上市公司目前所面临的来自资本市场的挑战,除了股市波动之外,还包括近期美元债惨遭抛售带来的融资成本上涨以及现金流短缺。

伴随国际金融市场剧烈波动,一直以来颇受上市房企追捧的美元债,自3月以来发行越来越少。并且,在疫情影响下,受美元流动性危机、中国房地产销量大跌等因素叠加影响,3月以来中资美元地产债跌幅明显,陷入巨大的抛售潮。以Markit iBoxx指数来看,截至3月20日,亚洲中资美元非主权高收益债券指数3月以来跌幅约13%,房地产高收益级别跌幅则高达15%。

与此同时,多家房企高管也在业绩会上表示会考虑回购美元债。

3月19日,融创中国决定从公开市场回购2020年7月与8月到期的两笔美元债,合计7860万美元,虽然公告未透露其购入成本,但按照当日探底价亦有约95%折价。此前一天,新湖中宝公告称,其在公开市场回购1700万美元的2022年到期票据,按当日收盘价87.256美分计算,折价比例达到近8成。

当代置业于3月20日公告称,公司回购1亿美元15.5%高息票据,占比约为40.759%,仍有1.49亿美元未兑付,预计节省0.046亿美元。

泛海系回购动作幅度更大,持续斥资抄底中资美元债地产板块。根据统计,泛海集团及泛海酒店共计认购票面价值约2.13亿美元的中资地产债,息票率均在11%以上,总支付对价约1.9亿美元,折价约10%。其中,3月23日泛海集团认购的一笔由金轮天地控股发行的息票率12.95%美元票据,按照票面价格计算,本次认购的总票面价值为1065万美元,而泛海集团仅支付了692万美元,相当于总票面价值的6.5折。

无论回购股票还是回购美元债,在年初这个债务集中到期的特殊时间,对于企业的现金流都是一个巨大的考验。特别是一些快速增长型房企,如弘阳地产,2019年末的现金短债比仅有0.7,即便如央企中国金茂,2019年末的现金短债比也只有0.64。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向《国际金融报》记者分析称,2020年一季度,在新冠肺炎“黑天鹅”的袭击之下,所有房企都面临严峻考验,能否及时调整战略方向,是企业能否顺利度过疫情的关键。这也是众多在2019年之前均保持较高增速的房企,今年突然宣布减速、降负债、提升利润等的原因之一,“区域深耕”和“现金为王”成为2020年房企的热词。

“值得庆幸的是,3月份不少房企的销售额增速已经转正,4月份以来还在持续回暖;并且国内目前的融资环境和调控政策正在适度放松,随之而来的是,资本市场对于房企的信心也将逐渐恢复,相信不久就会步入正轨。”严跃进补充道。(记者 张志峰)

标签: 房企 回购计划

精彩放送

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