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满黔中画卷舒——安顺市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综述 世界新消息

来源: 掌上安顺

青山绵延、碧水长流。瀑乡安顺,绿色是最美的底色,生态已成最大的优势。

去年以来,安顺市奋力打造“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和全过程,厚植绿色屏障,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擦亮绿色生态发展底色,为谱写安顺现代化建设新篇章提供了生态支撑。

绿色发展擦靓生态底色


(资料图片)

仲夏时节,行走于瀑乡大地,清风扑面间,可见层峦叠翠白云悠,碧水清流映霞光,举目之处皆是景,令人心旷神怡。

安顺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持续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强力实施大生态战略行动,推动生态环境“高颜值”与绿色发展“高质量”协同并进,奋力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出新绩。

都说七月最是热,但时下黄果树风景区,绿意浓浓,飞瀑直下,空气清新,欣赏美景、感受凉爽之余,游客多是流连忘返。

黄果树旅游区推进“绿色黄果树”行动计划,实施绿化造林、石漠化综合治理等重点生态工程,提升景区森林覆盖率。

近年来,黄果树旅游区推进“绿色黄果树”行动计划,实施绿化造林、天然林保护、石漠化综合治理等重点生态工程,提升景区森林覆盖率。加大对湿地类型、生态环境保护,集中建设黄果树湿地公园,把石头寨、大瀑布、天星桥、郎宫四大核心景区串联起来,将喀斯特地貌、生态环境优势、布依族文化元素等特点转化为生态旅游资源。

“绿”起来的黄果树,依托“国家5A级景区”“全国森林康养基地试点”等生态名片,绿色发展步子迈得愈发坚实。如今,黄果树风景名胜区森林面积达20.9万亩,森林覆盖率66.31%,其中核心景区森林覆盖率超过85%。空气质量优良率保持100%,获评“全球低碳生态景区”称号。

曾经,关岭自治县石漠化率高达42.5%,水土流失、石漠化阻碍了该县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

十年来,该县坚持生态与经济并重、共建与共治并行、发展与保护并举,重点实施以“林”治石、以“草”治石、以“药”治石工作,强力推进石漠化综合治理生态修复,建设“生态关岭”。2019年至今,该县共实施退耕还林8万亩、花椒种植11万亩、森林抚育项目13万亩、饲草种植5万亩,使群山尽染“生态绿”。

关岭自治县在石漠化地里种植成片皇竹草

2021年,关岭被评为全省“南方典型草原生态保护示范区”和“石漠化综合治理示范区”;今年,该县正积极创建“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县”。

厚植绿色屏障做“加法”,安顺持续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实施国家储备林建设,累计营造林510万亩。如今,全市森林覆盖率长期保持在60%以上。

擦靓生态底色护环境,安顺科学实施水土流失、石漠化综合治理,推进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近年来,全市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861平方公里、治理石漠化面积1460平方公里,石漠化减少面积和幅度居全省岩溶地区前列,曾经光秃秃的大山披上绿装,焕发勃勃生机。

以“绿”打底绘就生态画卷

黔中大地添绿意,山川美景入画来。

夏日的邢江河,水清如镜,柳枝摇曳,游人惬意,鸟儿翩跹自在飞,绿色生态正舒展和美画卷。

夏日的邢江河水清如镜

邢江河属长江流域乌江水系,全长约80公里,其植被的保护与恢复已成为“两江”上游生态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市始终坚持“全面保护、科学修复、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的基本理念,使邢江河流域的生态系统得到有效保护和恢复。2019年1月,邢江河获“邢江河国家湿地公园”授牌,目前公园有湿地486.6公顷,湿地率为80.9%。

邢江河生态环境变美,正是安顺持续深入开展河长制工作、推进河湖治理蝶变的生动写照。

安顺市围绕水生态环境保护做文章,把打造“水美安顺”放在首位,构建了市、县、乡、村四级河长体系,设立河长1662名,其中市级河长33名,县级河长183名,乡级河长485名,村级河长961名,让安顺每条河流、每个水库、每个湖泊都有河长来管,迎来了“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河湖生态新格局。

植绿更护绿,水美山更美。为让群山耸翠万年青,安顺坚持生态红线、筑牢保护防线,推动林长制工作常态化开展,以“林长制”助推“林长治”。

安顺实行市、县、乡、村四级林长体系,设立林长2046人,确保林长制工作专人抓、专人管。在城区周边、重要生态功能区、主要交通路口等设立各级林长制公示牌1064块。

去年,市、县总林长共签发总林长令9件,开展巡林2.4万人次,市级林长协调解决各类林草资源保护发展重点难点问题18个。全市纳入考核调度的涉林案件194起。

今年以来,安顺市持续深化部门协作和“林长+”工作机制建设,凝聚森林资源保护发展强大合力。目前,完成营造林7.09万亩,占任务的61%,全市未发生松材线虫病疫情,退耕还林补助资金兑现的各项基础工作如期完成,走在全省前列。

生态优势就是发展优势,更是未来的生产力。近年来,安顺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全面做好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减法”,大气、水、土壤环境质量持续稳中向好。

——看水质,水环境质量保持良好,市辖区国控、省控断面水质优良率100%,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全市12个地表水水质考核断面全部达到考核要求,优良比例达100%。在全国339个地级以上城市国控断面水质排名中,安顺市在2022年位列第20名,2023年第一季度位列第18名。

——闻空气,2022年,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99.7%,较2021年上升2个百分点,环境空气质量均达到二级标准。中心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99.5%,较2021年同比上升1.7个百分点。

——听噪声,全市区域噪声环境质量稳定保持在“二级”以上,交通环境噪声稳定保持在“二级”以上,声功能区昼间、夜间达标率均为100%。全市辐射环境质量总体良好稳定。

天蓝、水净、地绿、气爽,绿色生态之美由外向内逐渐延伸,安顺人民群众的生态环境获得感、幸福感显著增强。

逐“绿”而行壮大生态经济

绿色,不仅是生态优势,也是经济红利。近年来,安顺逐“绿”而行,不断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实现“绿色颜值”和“金色产值”的双丰收。

一顶顶白色帐篷隐于小河湾村的绿水青山间

走进平坝区夏云镇小河湾村,青山环绕,绿水穿行,绿油油的草坪连成一片,一顶顶帐篷点缀其间,游客三五成群,在此露营、野餐,享受悠闲的假日时光。昔日的小河湾是一个封闭落后的小山村,如今正依托良好生态环境和丰富民族文化资源发展乡村旅游。今年“五一”黄金周,该村共接待游客2万余人次,旅游收入突破百万余元。

行走在西秀区旧州镇药王谷1.3万余亩林下中药材种植基地,只见各类中药材长势喜人。目前,该基地不仅带动周边6000多户农户种植中药材,每年还向农户发放务工费达700万元。可谁曾想到,这药香四溢的药王谷曾经是一片草树丛生、无人问津的低产林。

当下,药王谷正通过“药旅联动”,以林为基石,以药为媒,打造集中医药养生保健、医疗康复、休闲度假、民俗文化、生态示范、科普教育等多位一体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并举的综合森林康养基地,助力乡村振兴。

“好山、好水、好空气”,是安顺生态旅游最大的优势、最响亮的名片。

近年来,安顺用实际行动践行“两山”理念,始终坚持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生态经济、改善民生民本“三位一体”,发展生态旅游产业,将青山颜值转化富民经济,提升人民生活质量。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安顺坚持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打通“两山”转换通道,发展绿色经济。推动能源结构进一步优化,和煤炭能源转型升级、扩能技改;清洁能源保障能力提升,水、风、光伏发电齐头并进,绿色能源蓬勃崛起;林下经济利用面积达127.44万亩,林下经济全产业链产值38.43亿元;深化“旅游+”“+旅游”,发展休闲度假康养、山地体育旅游、文化体验、乡村旅游等融合业态,构建绿色金融体系,推动辖内经济低碳转型和高质量发展。

宜居宜游之城——安顺

优良的生态环境,已成为安顺最大的发展优势和竞争优势。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最佳适宜居住城市、中国最具潜力避暑旅游城市,成功获批国家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国家第二批生态修复城市修补试点城市……如今的安顺,以生态打底、用绿色作画,是名副其实的宜居、宜游之城。随着“走进21℃的城市、体验360度的人生”城市IP的成功打造,生态文明建设的磅礴力量,正在黔中大地喷涌而出、渐次成势,持续赋能安顺走出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绿色发展之路。

安顺日报融媒体中心记者

吴学思

来源:掌上安顺 编辑:张小维 责任编辑:陈泽赟 编审:谭力

标签:

精彩放送

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