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年总统府见证苏丹激荡历史 前沿热点

来源: 环球网

【环球时报驻苏丹特派记者  谢佳君】苏丹冲突持续发酵。5月9日,一则消息让许多苏丹人彻夜无眠。快速支援部队声称政府军对苏丹总统府发动了空袭,“导致总统府被完全摧毁”。由于总统府所在地系冲突双方激烈争夺的重要战区,因此这座承载了苏丹人太多记忆的重要历史建筑群一直备受关注,许多人担心它是否能在战火中幸存。

它是一整片建筑群


(资料图片)

苏丹总统府坐落在绿树成荫的青尼罗河畔,它并不是一栋孤立的大楼,而是一整片建筑群的统称,主要由总统府新办公楼、旧共和宫、总统府博物馆及配套建筑等组成。其安保森严,是苏丹最高领导人办公、生活和举行重要国事活动的地点,也是苏丹最著名的人文景观之一。

总统府旧共和宫,是一栋白色的三层楼建筑,外观古朴、简约,富有英伦风情。它的主体建筑呈“山”字状,山字底朝向青尼罗河,中间是其主楼,东西两边是两座配楼。主楼和配楼的南侧中央,是一个精心设计的花园。花园呈椭圆形,是当时英国总督举行各种庆典和聚会的重要场所。

据当地友人向记者介绍,英国殖民者在改造旧共和宫时,十分看重王权和统治地位的造型意义。它的“山”字形状酷似当时英国维多利亚女王的王冠,而从侧面看上去又呈现出英语的“E”字母模样,恰好又是英语中英格兰(England)的首字母。这样的设计,不仅代表着英国殖民者的傲慢,也蕴含了其长期统治苏丹的野心。

见证苏丹的变迁与动荡

苏丹朋友对记者说,旧共和宫原本不是这个样子。它的前身,是土耳其人在1834年修建的一座行宫,名为“呼克姆达里亚宫”。19世纪70年代,英国殖民者入侵并统治了苏丹,给它改造成了新的外观。旧共和宫外表的改变,是苏丹社会变迁的象征,而在里面发生的故事,则见证了苏丹动荡的历史。

1885年,苏丹人为反抗英国和埃及的殖民统治,在穆罕默德·艾哈迈德·马赫迪的领导下发动了马赫迪起义,攻陷了首都喀土穆。当年1月26日,在旧共和宫的一处台阶上,愤怒的起义军用长矛刺死了苏丹总督戈登,并将他斩首弃尸。

苏丹此次武装冲突爆发前,记者恰好在朋友的带领下,进入旧共和宫和总统府博物馆参观,那种历史与现实相互交织的复杂感仍历历在目。在旧宫的一个不起眼角落的墙上,挂着一块牌匾,上面用英语写着“戈登殒命处”。朋友说那里最初是一处台阶,后因改造,台阶被改成了一个角落;而原本在周围还有一些悬挂物件和配饰,不知什么原因被撤走。

相比于旧宫的“荒凉”,总统府博物馆要显得大气厚重一些。旧宫中的大部分文物,都转移到了总统府博物馆中进行保护和展览。但在当天,记者仍未能一睹那幅著名壁画“戈登之死”的原貌。取而代之的是一块宣传板,上面拼接了一些历史照片,以及当地画家的二次创作,旁边配有阿文、英文和中文说明。有趣的是,苏丹画家和英国画家都创作了以“戈登之死”为主题的画作,但描述和立意却是大相径庭的。

苏丹并没有因为推翻英国和埃及的殖民统治而真正实现稳定。相反,在百余年时间里,各种势力的错综交织长期让苏丹人民陷于政变的怪圈。旧共和宫正是这个国家的缩影,它在这些历史事件中反复易主,反复被破坏,直至今天的没落。

新共和宫

如果说旧共和宫代表着苏丹的历史,那么总统府的新办公楼则承载着苏丹人对建设美好国家的梦想。这座建筑是由中国与苏丹合作修建的,于2015年1月正式启用。它位于旧共和宫的东南侧,处于整个总统府大院的中庭位置,整体外墙为富有喀土穆特点的金黄色,造型上既体现了苏丹的古建筑传统,又兼具北非地区、阿拉伯建筑艺术等多种风格,气势恢宏。其投入使用以后,成为苏丹政治生活的重要中心,也是中国与苏丹两国人民长达半个多世纪互惠互利友好合作的结晶,当地民众充满崇敬地将它称为“新共和宫”。

4月15日,因对民主过渡进程和人事安排不满,原本是铁杆盟友的快速支援部队与政府军爆发了激烈的武装冲突。自开战以来,双方就一直在围绕总统府展开激烈争夺。记者问当地朋友,为什么冲突双方对占领总统府如此“情有独钟”。朋友回答说,“因为在双方眼里,总统府就像是一面旗帜、一个权力的符号,谁拥有了它,就会在士气和心理上占据很大优势。”

5月11日,当地互联网视频显示,总统府新办公楼的顶部和外墙遭到严重损坏,大楼玻璃被震碎,楼前的道路上还有数个弹坑。而当地无人机爱好者冒险拍摄后发现,旧共和宫面向青尼罗河一侧的墙体被打穿了3个大洞。也就在当天晚上,苏丹政府军和快速支援部队的代表在沙特吉达签署了初步原则性宣言。宣言中有一条写道:“双方承诺不攻击和占领公共设施。”

一位参与了新总统府建设和维护项目的中企在苏负责人对记者表示,“当初为了修好这个项目,不论是苏丹政府,还是中国企业,都倾注了很多心血,没想到现在陷入战火,令人惋惜。”

标签:

精彩放送

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