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热议!这个中部小城为何能与东部大城“轮流坐庄”办大赛

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

这个中部小城为何能与东部大城“轮流坐庄”办大赛

没有互联网头部企业也没有名校扎堆的江西共青城,靠改革成为“双创热土”

一个中部地区的小城市,不是自贸区,也不是保税区,却吸引了6200多家基金企业、500多家人力资源服务企业、近700家跨境电商企业落户。


【资料图】

这里没有互联网头部企业,也没有名校扎堆,从2018年开始,却和杭州轮流举办中国青年创新创业(互联网组)大赛。

这里是江西共青城。

城市“年龄”67岁,人口平均年龄30岁

8月22日,第九届“创青春”中国青年创新创业大赛(数字经济专项)颁奖仪式在共青城市举行。今年4月大赛启动以来,全国近3000个数字经济领域青年创新创业团队、万余名创业青年报名参赛。

这里没有互联网头部企业,也没有名校扎堆,但从2018年开始,共青城和有着“双创”热土之称的杭州“轮流坐庄”举办这一大赛。

一个城市的活力,关键在于吸引年轻人。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共青城市22万人口,平均年龄仅30岁,8万人口的受教育程度在大专以上。

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末,在共青城举办的一次人才专场招聘考试,128个没有编制的岗位却吸引全国超1300人报考,超七成为共青城户籍以外考生。类似的场景是共青城的常态。

“住的是免费的人才公寓,一起工作的都是年龄相近的青年。更为关键的是,在这里不必纠结编制,单位给了足够的空间。”家在安徽安庆的孙欣,两年前硕士毕业一直处于待业状态,不久前通过考试进入共青城人才发展集团,找到了满意的法务工作岗位。像她这样学历的硕士人才,共青城人才发展集团今年一次性招了5名。

走进共青科教城,南昌航空大学科技学院、江西财经大学现代经济管理学院、江西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学院等5所高校、3所职校沿鄱阳湖畔错落分布。

8万余名高校师生是共青城最为珍视的资源。聚焦青年成长过程中的需求、困难,共青城始终不遗余力为青年搭建成就梦想的舞台——

近3年里,共青城陆续建成3000套拎包入住式人才公寓,以优质的公共服务保障青年吃、住、学、医等需求。建立大学生实习实践机制,按照专业对口等办法,连续4年选拔大学生进机关实践锻炼,平均有25%的大学实习生留在了实习单位工作。

共青城人才发展集团大厅,电子大屏上光圈闪烁,地图上以共青城为基点,连接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光束汇成一幅耀眼的“人才版图”。

共青城市委人才服务中心主任王均国指着地图介绍,我们搭建了全市人才数据库,所有在共青城工作学习的青年人才、有意向来共青城发展的高端人才都登记入库,同时汇集全市1.7万条市场主体人才需求,企业需要什么人,我们就提供什么人。

大屏上实时更新的数据显示,截至8月底,在共青城市人才发展集团数据库注册的人数达8.6万余人,较上月增加3456人,其中35岁以下的占95.12%。

一项改革带来500多家人力企业落户

走进共青城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一栋楼聚集了500多家人力资源服务企业落户,其中很多还是企业总部。

这里不是人口大县,也非“用工大户”,为何能吸引众多人力资源服务企业落户?

企业落户经营看重的是成本。共青城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负责人罗浩介绍,在很多地方,企业注册必须一址一照,这对业务范围动辄辐射数个省份的人力资源服务企业来讲,如果只为了注册,很多场地是闲置浪费的。但在这里,500多家人力资源服务企业注册在一个地址上,大多数企业并无经营场地,也能顺利注册。

一址一照,主要是为了避免空壳公司虚开发票、偷税漏税等风险。这么多企业注册在同一个地址,企业成本是降低了,风险咋控?

但如果找一个责任主体呢?

共青城探索在园区设立一家“商务秘书企业”,允许人力资源服务企业以签订“托管协议”的方式入驻。共青城市行政审批局局长文娜介绍,企业不仅省下场地租金,还可以共享会计、财务等服务,同时,监管部门、税务部门也能通过“商务秘书”随时联系到企业。

立足实际先行探索,共青城市还主动向省直部门专题汇报,争取政策支持,最终省里认可并发文支持。

“一观望,就会错过。回过头来看,也正是因为有先行一步的勇气让共青城抢得了先机。”文娜说。当一些地方还在通过给干部压招工指标的方式解决用工难问题,共青城已经有了市场化渠道。

江中食疗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食疗行业头部企业,落户共青城以来公司规模不断扩大,2021年销售额近10亿元。公司常务副总经理付刚剑说,之所以选择这里,很重要的一点是这里的人力资源服务企业多,生产旺季随时能招到想要的工人,企业用工200人左右,平均年龄只有30来岁。

中部小县集聚6200多家基金公司

共青城南湖新城,一个占地仅42.5亩的小镇,却聚集了6200多家基金公司,数量仅次于宁波、深圳等地,影响社会资本上万亿元。

基金小镇现在业内占有一席之地,然而,11年前共青城却是摸着石头过河。一家在共青城有开发项目的金融控股企业,对当时的市领导建议创建基金园,双方一拍即合,创建了全国首个县级私募基金产业园——共青城对冲基金产业园。

基金小镇概念源自美国格林尼治小镇,当地以174平方公里的面积,集中了500多家对冲基金,其中一家公司就掌管着1500亿美元的规模。

“共青城既不是自贸区,也不是保税区。想法很前卫,现实很骨感。”共青城基金小镇负责人金德平说,更何况,彼时私募基金还没有明确的法律地位,《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出台要到3年后。这一做法在当时的中部县城来说,堪称破天荒。

67年前,98位上海青年在滩涂地上搭起帐篷拓荒,荒地起新城,靠的就是胆大敢闯。

“路是逼出来的,就是用手刨、用头拱,我们也要闯出一条路来。”这是原共青垦殖场党委书记、场长蒋仲平的“名言”,说的就是共青城一贯以来的精气神。

仅有胆魄还不够,在全国范围内“抢资本”还得有硬招。

瞄准基金企业注册时间长、程序复杂等行业痛点,共青城率先实行并联审批、率先免面签、率先分页签署合伙协议、率先探索企业注册认缴制。企业登记注册的16个环节所有事项,入驻企业只需参与其中的2步,注册一家基金企业最快仅需4个小时。

中节能晶和科技有限公司综合管理部经理鄂海娇说,企业注册资金1亿元,在其他地方注册资金需实缴一步到位。但在共青城因为实行认缴制,先行拿出1000万元即可先发营业执照,后续补上认缴额度即可,这大大提升了企业资金使用效率。

前几年,一些私募股权类企业涉非法集资等案件频发,引起监管层关注。一些地方望而却步。

但共青城没有停下脚步,一方面对前来注册的企业进行尽职调查,并在北上广深等地设立办事处,不定时实地探访,另一方面应用大数据技术,24小时监测企业市场动态,第一时间排查隐患。

数千家基金企业落户共青城,为当地带来不菲的税收。“但税收并不是基金小镇设立的唯一目的,我们还是想发挥基金企业资本的敏锐性,创新招商引资,吸引更多的实体产业项目。”共青城市市长刘阳青说。

中科院无人机中心产业平台——江西翱翔星云科技有限公司在共青城注册落地,公司总经理王法磊说,科研人员创业最缺资金,两年前靠着共青城市青创集团提供1500万元的启动资金起步,就在不久前,公司主打的无人机搭载车已销出第一单。

到2021年底,基金小镇落户的企业已累计投资共青城实体项目达111个,投资共青城实体金额(直接融资)占共青城市总融资额的24.3%。

煮熟的“鸭鸭”飞回来了

一年卖出80亿元!国民老品牌“鸭鸭”2021年销售额刷新公司历史纪录。

1972年,中国第一个羽绒品牌、国内第一件销往外国的羽绒衣——“鸭鸭”在共青城诞生。高峰期“鸭鸭”曾创造日销10万件羽绒服的销售奇迹,畅销世界60多个国家和地区,一度被选为国礼。

然而,20世纪90年代以来,“鸭鸭”不仅被后来者宁波“波司登”反超,而且被外地企业收购,在多元经营中被边缘化,以至于在过去羽绒行业飞速发展的十余年间成为怀旧的代名词。不少人曾调侃,煮熟的“鸭鸭”飞了。

这两年,“鸭鸭”有了新变化。2019年公司销售收入仅5亿元,一年后猛增到约35亿元,2021年近80亿元。

火箭速度,却频招质疑:年销量两千万件,在共青城生产的羽绒服仅二十万件,有人说,这只“鸭鸭”和共青城还有多大的关系?也有人认为,生产、销售两头在外,还是原来的“鸭鸭”吗?

2020年,“鸭鸭”重组,“新掌门人”樊继波说,2019年是个暖冬,但对羽绒行业却是一个“寒冬”,多少企业死在了库存上。在接手“鸭鸭”之前,樊继波曾在另一个羽绒品牌上创造了三年时间年销售额增至30亿元的业绩,用的就是现在的模式。

走进“鸭鸭”厂区,办公楼大平面办公设备几乎搬之一空,只有少数核心管理人员,人员总数从2000多人精简至200多人。看出了记者的迷惑和不解,樊继波说,“鸭鸭”的战略重点转移到线上,变过去的自产自销为供应商生产、分销商销售,企业专注于品牌推广和核心技术研发。

在长城举办走秀,登上海拔6000米的珠峰直播卖货……“有品牌不去宣传,那是落后的,也是最大的浪费。”樊继波说。

人有去也有来,这两年,厂区新来了一些年轻的新面孔,那是武汉纺织大学共青城研究院的师生们。

15位研究生、4名老师常驻,三个学生一组创意设计,在老师的指导下,500多套电脑上的设计图变成一件件新潮时尚的羽绒服挂上衣架、走上T台秀。“鸭鸭”的技术总监就在台下,一旦看中就有可能成为“鸭鸭”新一季的款式。

樊继波的目标是今年把销售额做到100亿元,下一步还将引导核心供应商到共青城来设厂,通过订单回流把共青城的羽绒产业做起来。在共青城人看来,这是“煮熟的鸭子飞回来了”。

“鸭鸭”在创新中突围,一如共青城在变革中充满活力。这座年轻的城市,一直在路上。(本报记者高皓亮、余贤红)

标签:

精彩放送

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