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好自己的事是面对外部压力最好的回答

来源: 北京日报


(相关资料图)

随着美国将中国明确视为战略竞争对手,遏制反遏制很可能成为当下及未来中美关系的常态,美国的反复无常,更是中国发展必须充分考虑的外部变量。在这个问题上,关键还是要以我为主、保持定力,既不寄望于某种能带来惊喜的突破,听其言观其行,不犯幼稚病;也无需担心出现什么难以预料的变故,坚定立场、敢于斗争,勇于捍卫自身权益。继续保持耐心、信心,不被任何外在因素牵住鼻子、扰乱步伐,再多的困难挑战也都将被踩在脚下。

继中联部部长刘建超之后,国务委员兼外长秦刚日前也会见了美国驻华大使伯恩斯,强调美方应端正对华认知,扣好中美关系的第一粒纽扣,奉劝其“不能说一套做一套”。不少外媒将此视为中美关系回温的积极信号,但也有学者指出,中方释放的信号是一贯的,美方需要用行动而不仅是言辞展现其改善中美关系的诚意。

“说一套做一套”,早已是国际社会对美国的基本印象。诚如基辛格所言,美国在世人眼里是个“矛盾角色”:以“天定命运”之名在整个美洲大陆扩张,却宣称绝无帝国企图;对重大事件发挥着决定性影响,却矢口否认有国家利益的动机。翻译得直白点,就是“伪善”。随着国际秩序进入一个充满矛盾、竞争并加快重组的时期,美国这一特质更加凸显。两大政党“轮流坐庄”,内外政策朝令夕改,种种承诺的保质期越来越短;“人权”“民主”喊得山响,种族偏见、贫富差距闭口不谈,更在国际上制造了无数人道主义灾难;满嘴“自由竞争”“市场经济”,实则“合则用不合则弃”,贸易保护主义大棒随意挥舞……具体到对华政策上,一边要对话,一边搞遏制;一边谈合作,一边捅刀子。可以说,美国是一个大国,但完全谈不上“负责任大国”,中美关系屡屡遭遇寒冰,责任全在美方的两面三刀。

一个超级大国,为何表现得像个“无赖大国”?秦刚外长点出了一大症结,即美国的认知出现了偏差。就自我认知来说,美国习惯于以“样板”“灯塔”自居。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实力巅峰自带的滤镜还能勉强维持这种幻象,但由于对外战争、金融危机等的巨大消耗,以及长期存在的实体产业空心化、贫富差距扩大化、种族矛盾极端化等问题,今日美国迅速步入下行区间。“灯塔”稀碎,一个色厉内荏却沉迷昔日荣光无法自拔的“真实美国”更加赤裸地展现在众人面前。再就对华认知来说,美国深陷零和博弈思维,将中国的正常发展统统视为对自己的挑战,千方百计打压遏制,同时将“打中国牌”作为转移视线、转嫁矛盾的救命之方。由于对华认知的第一粒扣子就扣错了,后面的行动“歪到太平洋”也就不足为奇了。

自己生病却强迫别人吃药,如此不公正不合理的行事逻辑,中国当然不会接受。事实上,随着美国将中国明确视为战略竞争对手,遏制反遏制很可能成为当下及未来中美关系的常态,美国的反复无常,更是中国发展必须充分考虑的外部变量。在这个问题上,关键还是要以我为主、保持定力,既不寄望于某种能带来惊喜的突破,听其言观其行,不犯幼稚病;也无需担心出现什么难以预料的变故,坚定立场、敢于斗争,勇于捍卫自身权益。近段时间,美国不少政客频频放风,抱怨中国“冷落”美国,对与美方的接触“缺乏兴趣”,被网友调侃“有这种感觉就对了”。中国一向是带着极大的善意看待和发展中美关系的,也付出了足够的耐心、拿出了足够的诚意,但“来而不往非礼也”,如果美国一些人真觉得自己可以肆意妄为、信口开河而不用付出什么代价,那这种“被冷落感”恐怕还会越来越强。

有学者曾指出,中美双方之所以能够沟通对话,不是因为美国改变了对华认知,而是中国自身的发展让我们有实力谈,正确的立场让我们有底气谈。做好自己的事情是中国最大的本事,也是我们经营中美关系的基本立足点。回首来路,从超高压被卡住了脖子到“特高压都搞定了”,从石油勘探、开采、炼化、输送全面落后到能源开发利用世界领先……一次次封锁、遏制、围堵,成就了一个个自立自强的传奇。任凭风吹浪打,我自岿然不动,靠的正是把自己的事情做好的坚定与执着。由此审视当下,美国这战那战招数出尽,表演极其卖力,但中国一次又一次突破了美国人设定的剧本。继续保持耐心、信心,不被任何外在因素牵住鼻子、扰乱步伐,再多的困难挑战也都将被踩在脚下。

法国历史学家托克维尔两百年前写道:小国的目标是国民自由、富足、幸福地生活,而大国则命定要创造伟大和永恒,同时承担责任与痛苦。这个判断至今仍有启发性。中国这么大的国家,不是一个小池塘,岂是一些小伎俩或者三言两语就能搅浑的?我们孜孜以求的复兴梦想,又怎会因外部的污名和打压而轻言改变?历史终将证明,我们前进道路上的那些“绊脚石”,一定会成为奋斗逐梦的“铺路石”。至于两面三刀的美国,我们当然期待其能有所改变,不过其若执迷不悟、信誉彻底破产,受伤最深只会是它自己。

标签:

精彩放送

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