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压力仍存 中小银行资本补充将继续推进

来源: 经济参考报

岁末年初,多家非上市银行申请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以下简称“定增”)被证监会受理。回顾2021年,银行通过IPO、可转债、配股、定增、永续债、二级资本债等形式 “花式”募资轮番上阵,资本补充累计超2万亿元,同时也是连续第三年突破万亿元。分析人士指出,在积极支持实体经济的政策导向之下,信贷投放规模不断扩大,以及系统性重要银行名单确定资本金要求提高,是2021年银行多渠道进行外源性资本补充的重要原因。

展望2022年,中小银行资本补充将继续推进。业内人士预计,政策层面将会更注重在永续债、二级资本债等方面给予支持,对于市场化融资能力较弱的中小银行来说,地方专项债的作用还将进一步发挥。同时,中小银行也应积极促进转型发展,多发展轻资本业务,减少资本消耗。

多重“补血”渠道打通

过去的一年,银行补充资本工具愈发丰富,多元化特征更为突出。除了传统的IPO、配股、定增、可转债、二级资本债、永续债、地方专项债补充资本也进入实操阶段。

2021年,银行IPO掀起小高潮,重庆银行、齐鲁银行、瑞丰银行和沪农商行4家银行先后上市,使得A股银行板块扩容至41家。

Wind数据统计显示,2021年以来上市银行通过IPO、增发、配股和可转债等方式补充一级资本外部补充工具(除永续债),募集资金合计约1300亿元,系上一年3倍。其中,配股在沉寂7年后“重出江湖”,可转债发行规模同比增长5倍,临近2021年末,兴业银行500亿元可转债成功上市,成为A股历史上第二个规模达到500亿元体量的发行机构。

二级资本债和永续债已实现常态化发行。根据Wind统计数据,2021年来,银行发行135只二级资本债,规模为1.24万亿元。永续债2021年全年发行规模达到6600亿元,连续三年超过5000亿元,连续两年超过6500亿元,发行规模持续放量。

“整体来看,2021年银行补充资本工具更加多元,中小银行补充资本尽管单笔额度较低,但补充资本的中小银行数量明显增加。同时中小银行资本充足率有所回升,更重要的是,中小银行融资渠道得以拓宽,永续债、可转债、二级资本债等都为中小银行补充资本提供了有力帮助。”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进入2021年四季度后,发债名单中屡屡出现国有大行和股份行身影,且额度较大。例如工行、建行、中行、兴业银行等,二级资本债最低发行额度都在300亿元以上,最高的工行获准发行不超过1900亿元。

对于部分大中型银行四季度发债提速的原因,分析认为,与2021年10月中旬系统重要性银行名单公布有关,金融监管部门要求19家系统重要性银行应达到一定的附加资本要求。此外,中国版TLAC管理办法也于10月底落地。

综合多家机构测算,2025年达标前,被确定为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的工农中建四大行的TLAC资本缺口总计在2万亿至3万亿元左右,各家银行未来5至8年每年的缺口在1000亿元左右。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标签: 融资压力 中小银行 资本补充 融资需求

精彩放送

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