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聚焦住房政策 2022年将筹集建设房源6万套

来源: 成都日报

3月5日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继续保障好群众住房需求。全国两会期间,各位代表委员也聚焦住房政策,对保障租赁住房等相关话题提出建议。那么,成都在住房保障方面情况如何?又将如何发力?

听代表委员怎么说

全国人大代表、58同城CEO姚劲波:

稳步推动租购同权

全国人大代表、58同城CEO姚劲波建议,住房租金年度涨幅不超过5%,让新市民和年轻人更安心,提升幸福感;稳步推动租购同权,确保购房者和租房者享受同等的权利,逐渐推进租赁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保证租房的弱势群体在合同范围内合理使用和占有住房的权利,以及其他相关服务和权益,特别是教育、医疗卫生、就业等方面。

此外,姚劲波还建议设置专业高效的租务法庭,借鉴“诉调对接”经验,设计专门处理租房纠纷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采取更接地气的夜间开庭、巡回开庭以及远程开庭等便民措施,解决司法救济“最后一公里”的阻隔。如遇租房者拖欠房租等损害房东利益的行为,应倡导双方通过法律途径进行解决。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冯远:

为群众供给高品质绿色低碳百年住宅

“从源头促进住宅品质提升,为群众供给长寿化、低能耗、人化、易更新、可持续的高品质绿色低碳百年住宅。”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冯远在此次两会中提出建议。

冯远认为,在国家高质量发展要求背景下,房地产市场正从高速扩张走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因此,她建议倡导健康、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住宅开发建设理念,从政策、标准、产业等各个环节进行引导,通过住宅评价市场机制,避免开发商过度追求利润导致品质下降。“进一步修订完善住宅评价标准和细则,促进精细化、高品质住宅建设;规范和支持专业认证机构的发展,通过房地产开发商与消费者积极互动,满足广大消费者对房屋评价的需求。”她提出,对产品优质、反响良好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可在企业信用、项目审批等方面予以优待。

看成都怎么做

有何创新举措?

创新应用BOT模式 将闲置办公楼改成住房

公寓时尚整洁,离办公室仅一步之遥;整栋楼租住的都是自己的同事,居住氛围亲切、舒服——最搬到新家的博士刘先生,心情甚是愉悦。

刘先生的新家——中电科十所37号楼租赁公寓,是成都市探索利用BOT模式(Build建设-Operate运营-Transfer移交)建设并投入使用的第一个租赁住房项目,也是全国首个采用该模式实施租赁住房改建的项目。

位于成都市的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研究所(以下简称“中电科十所”),年来一直被员工住房问题困扰。“由于单位提供的住房数量有限,部分新招录的员工便租住在单位附的老旧小区,居住条件相对较差。”该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为了让新引进的人才有得住、住得好,更加专注于科研工作,他们一直在寻找解决员工居住问题的办法。

2020年底,作为成都市国有住房租赁业务重要台的成都城投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找上门来,提出通过BOT模式,改建中电科十所位于金牛区一品天下大街300号的闲置办公楼。

此前,成都市相继出台《关于进一步发展和规范住房租赁市场的意见》《成都市租赁住房规划设计技术导则(试行)》等文件提出,支持租赁企业将闲置和低效利用的厂房、商业办公用房等房屋,经批准、按规定改建为租赁住房,并明确了改建审批流程、改建要求,以多种模式,为更多人群提供住房保障。

有了改建标准、财政支持以及创新应用了BOT模式,中电科十所37号楼租赁公寓194套住房于2021年12月底顺利改建完工,并正式投入使用。闲置房屋得到了高效利用,员工也得到了安置,租金仅相当于附同品质房源三分之一左右。城投公司也在该项目实现了适当盈利和品牌扩张。

去年进展如何?

供给6万套保障租赁住房 筹建人才公寓2.28万套

“建设发展保障住房,是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的具体实践。当前,成都及时出台贯彻落实措施,建立健全配套制度,细化落实支持政策,积极推进项目建设,各项工作正有力有序推进。”成都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标签: 住房政策 筹集建设房源 安居资格 公租房保障

精彩放送

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