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热讯:激活创新生态 让科创企业千帆竞发

来源: 科技日报

本报记者 张 晔


【资料图】

近日,前沿生物药业(南京)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前沿生物)与中科院上海药物所、武汉病毒所共同开发的FB2001,正式开启Ⅱ/Ⅲ期临床试验。FB2001是一种新冠病毒蛋白酶抑制剂,是专门针对新冠肺炎住院和中、重症患者的“救命药”。

从全球首个获批的长效艾滋病融合抑制剂,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冠药物,前沿生物董事长谢东表示,正是看中了良好的创新生态,他们才选择将公司落户南京,在关键时刻又获得南京的政策和资金支持,才有了今天自主创新药物与国际巨头同台比试的底气和实力。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近年来,国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支持企业创新发展的激励政策,南京科技管理部门通过畅通政企沟通渠道、强化企业精准服务、健全科技金融体系等举措,打出政策落实“组合拳”,精准赋能科创企业。

科技政策进企业,创新服务到一线

全息戏曲表演,全息数字人上演的劲歌热舞,全息动画特效“龙鲤呈祥”……在近日举行的首届文创潮玩嘉年华上,南京达斯琪数字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达斯琪公司)展示的全息显示技术,成为全场关注的焦点。

“刚开始创业时,我们在珠江路爱创大厦众创空间的一个角落,几个创始人只知道闷头搞研发,科技部门帮我们申报计划项目,有了初始的资金及政策的支持,公司的发展才越来越顺。”达斯琪公司行政总监史国强感慨地说,从大学生创业公司到全息显示行业领先的探索者,成长的每一步都离不开政府的扶持和帮助。

走好新时代赶考之路,如何让创新主体地位愈加强化、产业创新能力更加提升?南京的答案是,不断完善创新型企业培育机制,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培育“筑基、强基、链基”工程,构建大中小科创企业递进成长的“雁阵”梯队。

2021年,南京市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7801家,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1.68万家、增长67.3%,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44家。今年以来,已完成3批共11388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工作,同比增长14.2%。

今年南京新增的上市公司中,沪江材料、腾亚精工、灿能电力这3家企业都来自江宁区。巧的是,这3家企业都得到过同样的扶持——江宁区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资金项目。

“每家给15万到30万不等,一年选择50家左右企业进行扶持。”江宁区科技局负责人说,全区打造了“科小+高企+瞪羚+上市”梯队企业发展链条,针对不同的企业,实现扶持举措“精准滴灌”。

科技金融赋能,为科创主体浇灌金融活水

新药研发成本高、风险大,由于多重因素半途而废的创业团队不在少数,但是南京迈诺威药业却有着不同的经历。

成立不到一年,就获得南京市级科技创新基金500万元股权投资,南京银行、招商银行给予的2000万元科技贷款,不用任何抵押……

“按照市政府红头文件,这500万元股权投资3年后可以让创业团队原值回购,相当于零成本融资。”迈诺威药业战略发展总监唐帅直言,南京的创新环境和融资环境,对“烧钱”的医药研发企业太友好了!

金融是产业的血脉,也是创新的重要支撑,南京不让“一分钱难倒英雄汉”。近年来,南京围绕引领性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目标,以供给侧机制创新为突破,加大金融支持科技创新创业力度,推动科技、金融与产业的深度融合。

南京创新投资集团作为市级科技创新基金运作机构,主要发挥政府投资基金的引导和撬动作用,投向具有高成长性的早期科技创新项目。截至目前,科创基金累计投资项目400多个,总投资额超34亿元。

同时,南京市的“宁科贷”政策也在不断优化,政策惠及面由初创期科技型企业拓展至科技型中小企业,授信上限从单笔500万元提高至单户单行2000万元,科技型企业贷款难度和成本大大降低。今年1—6月,“宁科贷”合作银行累计为科技中小企业等发放贷款超过10000笔、总额超过220亿元。

2019年,南京市创新企业金融服务中心正式上线,可为科技型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的融资服务。同时,科创债、双创债等科技金融创新产品也在南京成功发行。截至目前,累计88家科技型企业上市,占全市上市企业总数近六成。

集聚了财力人力,南京创新主体发展“不踩刹车”。唐帅告诉记者,目前迈诺威药业的研发人员达60多人,有6—7种药物处于临床或临床前研究,预计将在2—3年后陆续获批上市。

科技金融的赋能作用,正加快凸显。今年初发布的《中国城市科技创新发展报告(2021)》中,南京科技创新发展指数位居全国第四。

标签: 千帆竞发

精彩放送

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