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新视野】山东泰安“五乡行动”构筑乡村振兴人才高地

来源: 经济参考报

让土地留得住人,乡村招得来才

——山东泰安“五乡行动”构筑乡村振兴人才高地

记者 王文志 实习生 王伟奕


【资料图】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许多农村年轻人选择到城里打工或就业,我国部分地区呈现出农村空心化、农民老龄化、农户兼业化现象,许多乡村面临“地由谁来种”、“村靠谁来兴”的现实问题。近年来,山东省泰安市发挥党管人才优势,实施“五乡行动”计划,吸引人才回流,并为他们创造充分的施展空间,打破了人才由乡村向城市单向流动的格局,构筑起乡村振兴人才高地。

吸引更多人才回流乡村

随着城镇化、工业化快速发展,城市虹吸效应不仅造成乡村常住人口持续减少,人力资源更是加速流失,山东泰安一度只有不到5%的应用人才留在乡村就业。带领农民干、帮助农民干、个人独自干的各类人才严重匮乏,成为制约乡村全面振兴的瓶颈。

下好乡村振兴这盘棋,泰安市落下的第一枚棋子是“乡村人才振兴”,坚持市县乡“一把手”抓“第一资源”,将人才工作领域深度延伸到农村。在全面摸清全市乡村人才家底、继续抓好新兴职业农民培训的基础上,泰安市着眼于补齐乡村振兴急需紧缺人才短板,于2018年提出实施“五乡行动”,将乡村人才统筹部署,吸引更多人才回流农村,引向乡村振兴第一线。

“五乡行动”即回请10000名经营能人归乡兴业,引进5000名大学生返乡创业,遴选10000名技术人员下乡服务,每两年选派1000名第一书记驻乡帮扶,举荐10000名新乡才助乡治理,打造一支适应乡村振兴需要的人才生力军。

泰安市委常委、组织部长刘泮英说,“五乡行动”通过制度嵌入、组织嵌入、资源嵌入和关系嵌入,涵盖了利益导向性人才、半公益性人才、行政介入性人才和非正式权威性人才等类别,与乡村振兴实际需求相互对应、相互衔接。

截至目前,泰安市共回请经济能人7923名,吸引返乡大学生3729名,遴选实用技术人员7892名,累计选派第一书记2206名,举荐新乡才7832名。实施“五乡行动”四年来,泰安市打破了人才由乡村向城市单向流动的局面,激活了人才要素在乡村振兴中的标杆性、示范性和引领性作用。

创新党管人才工作机制

为方便招揽人才,给回流乡村的人才创造更好的施展环境,泰安市创新党管人才工作机制和方式方法,不断优化乡村人才发展环境,提升引才、留才软实力。该市立足“五乡”人才需求导向和成长规律,着力搭建能力提升平台、干事创业平台、参与治理平台,促进提升个人发展能力。

泰安市将“五乡”人才的选育用留纳入县乡党建述职评议重要内容,进行“账单式”管理,通过年初“明账”、平时“对账”、年底“结账”,压紧压实人才工作责任。全市88个乡镇(街道)均建立“五乡”人才库,坚持“群众中发现好苗子、党员中选育强书记、书记中择优进班子”,1584名全日制大学生进入村居“两委”,其中187人担任党组织书记,6名村党组织书记进入乡镇领导班子。今年泰安市级财政投入村级组织运转保障经费7600万元,为每个市派驻第一书记的村安排40万元扶持资金,提高对人才的承载服务能力。

为充分激发人才潜能,泰安出台人才政策“金十条”,制定了47条简便易行、匹配度高、操作性强的配套细则,并设立6亿元规模的招才引智基金,为包括“五乡”人才在内的各路英才创新创业提供项目资助和生活补贴。该市为返乡创业大学生量身定做孵化基地创业优惠、创办小微企业减免税费、提供最高300万元的小额担保贴息贷款和一次性创业补贴等优惠政策,支持发展电子商务、兴办家庭农场和田园综合体。实施“百企联百村”行动,324家企业和358个村结对共建,全面优化发展环境,重塑“五乡”人才发展空间。

此外,泰安市健全“有制度、有载体、有政策、有服务”的工作机制,市、县、乡三级联动服务乡村人才,做精做实党委联系服务乡村人才工作。以泰安乡村振兴学院为主阵地,先后举办5期“五乡”人才专题培训班,培训8000余人次。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五乡”人才“走出去”,通过专题调研、座谈交流、现场观摩等形式提升能力素质。对作出突出业绩的百余名“五乡”人才,优先推荐为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选和推荐参评劳动模范、“泰山挑山工”、“乡村之星”等,8名优秀村党组织书记被招录进公务员和事业单位。

乡村人才高地释放红利效应

泰安市厚植乡村振兴人才基础,人才红利效应日益显现。

不少泰安籍企业家选择回家乡投资,有力带动了当地经济。其中,新泰市籍企业家刘孝平在家乡石莱镇北官庄村,投资5亿元开发建设2万亩有机茶产业基地,带动周边乡镇4万村民增收致富。刘孝平回乡投资只是一个缩影。据了解,新泰市全市归乡能人创办联农、带农、惠农实体企业4000余个,总投资15.2亿元以上,实现年产值30多亿元,带动农民就业近15万余人次,开启了“村企联动、三产融合、群众增收”的共富新篇章。

泰安近年的发展还吸引了不少有能力、有想法的年轻人回乡创业,宁阳县乡饮乡大学生李帅就是其中一员。李帅流转260亩土地成立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辐射带动周边乡镇27个村种植优质生姜1000多亩,年收入5000多万元,吸纳800多名农民在家门口就业。全市返乡创业大中专毕业生中,已有3400余人创业成功,创业项目3765个,其中具有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特征的项目2500个,带动就业1.2万人次,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

人才返乡给乡村带来了资金与活力,而技术下乡则为进一步发展提供了科技支撑。泰山林科院副院长、研究员王迎在东疏镇潘茂村引入四倍体泡桐,采用“科技+基地+农户”模式发展苗木繁育基地,村民当年种植、当年销售,亩均纯收入6000多元。该市科技人员和体制外“土专家”“田秀才”,采取无偿支援和市场化运作相结合的办法,开展技术服务和成果转化示范,形成技术团队常下乡、常在乡的服务机制。

驻乡干部也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帮助乡村发展产业。东平县接山镇后口头村第一书记朱晓波,带领村党支部领办土地股份合作社,发展茶叶种植产业,推动产业可持续发展、集体群众稳定增收。第一书记聚焦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增强“造血”功能,指导帮助所在村党支部领办农村专业合作社464家,入社户数7万户,新增集体收入5100多万元,入社群众增收8000多万元。

近四年间,泰安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6959元增加到21769元,其中一个县市被认定为全国乡村振兴示范县;1个县、5个乡镇、54个村成为山东省首批乡村振兴示范县、乡、村,总数位居全省前列;全市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也走在全省前列。

“一名‘五乡’人才改变一个村庄。”泰安市委书记杨洪涛说,“五乡”人才成为全市乡村振兴生力军、活力源和加速器,给农村带来一股旺盛的人气活力、一批发展强劲的主导产业、一份殷实厚重的集体资产、一支不走的工作队和一套有序高效的基层治理体系。

标签: 山东泰安

精彩放送

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