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郊多地发现南美海狸鼠 警惕其泛滥对农业造成危害

来源: 解放日报

原产于南美洲亚热带和温带地区的一种“大老鼠”——海狸鼠,近年来频现上海郊野,因其对莲藕、茭白等水生农作物“情有独钟”,让不少以此为业的种植户深恶痛绝。但时至今日,对于海狸鼠的研究仍十分有限,多位业内人士呼吁相关部门和单位重视,尤其要警惕其泛滥后可能对上海本地农业造成的危害,以及在公共卫生及生态环境等方面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

“门槛精”惹怒种植户


(相关资料图)

“第一次见到是2018年,我在金山吕巷的藕塘观测越冬水鸟时,无意中发现一窝海狸鼠。”环保志愿者姜龙说,此后,海狸鼠高频出现在他的野生动物观测活动中。据姜龙记录,奉贤区的上海海湾国家森林公园、金海湖、齐贤村,松江区的井凌桥村,金山区的姚家村、夹漏村、新新村,浦东新区的芦潮港公园、南汇东滩湿地等地,均发现海狸鼠,它们出没的地方主要是河道、池塘、排水沟、水生农作物种植塘等水体及岸边。今年8月5日21时许,姜龙在南汇新城二环城市公园的一处池塘近距离观测到3只黑毛型海狸鼠。

如果说野生动物观测者对海狸鼠持中立态度的话,松江区叶榭镇一些莲藕种植户则对它们“恨之入骨”。据反映,“门槛精”的海狸鼠春天挑嫩的下嘴,爱啃藕芽;秋冬季啃食成藕,影响收成;一年四季都会筑巢打洞,造成田埂漏水,增加种植户的维护成本。

竟是“老牌”外来物种

在上海动物园,海狸鼠是常住“居民”。饲养员告诉记者,海狸鼠属于大型啮齿动物,成年海狸鼠一般体长50厘米,体重5—10公斤。在圈养环境下,肥硕的海狸鼠甚至可以胖到十几公斤,它们爱吃谷物、胡萝卜、山芋等精饲料。

海狸鼠原产于南美洲,栖息在沼泽、湖泊和流动缓慢的溪流边,特别是在植被茂密、多汁的沿岸区。在野外,它们在软质泥岸打洞营巢或住在水草筑成的巢窝内,食谱广泛,以植食性为主,喜欢啃食植物根茎。对上海来说,海狸鼠属于外来物种,它们相中在上海郊野规模化种植的莲藕、茭白,也喜欢芦苇、香蒲等滨岸景观植物。

对于近年来在上海郊野频繁现身的海狸鼠的来历,目前尚无针对性研究,但业内人士普遍怀疑是前些年养殖场“衰落”后的产物。资料显示,海狸鼠属于“老牌”外来物种。欧美等多个国家均有超过100年的海狸鼠饲养史。我国在上世纪50年代初开始引进少量海狸鼠,供北京、上海等地的动物园饲养观赏。海狸鼠在上世纪50年代末大规模引入上海。1962年,上海市畜产进出口公司所属长兴岛野牲饲养场作为皮毛兽圈养的海狸鼠已超过1000只,种鼠还供应给江苏、江西、四川等省市,带动当地海狸鼠产业发展。但由于饲养不成规模体系,疾病流行、品种退化、消费者环保意识提升等原因,海狸鼠养殖业很快降温。不排除上海现存的海狸鼠是此前养殖场倒闭后放生或逃逸的海狸鼠后代。

具体风险还是未知数

由于缺乏研究,目前海狸鼠在上海的详细分布、数量及其对本地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影响,都是未知数。资料显示,在圈养环境下,海狸鼠可常年繁殖,两年产5胎,胎平均产仔5—6只,如果任由海狸鼠在郊野繁衍,或许很快就会出现种群数量爆发式增长。

记者从上海动物园了解到,海狸鼠偶尔会对水产品表示出一定兴趣,但没有显著证据显示它们会将鱼类作为主食。来自环保志愿者和种植户的反馈显示,野生海狸鼠在上海偏爱水生农作物。仅从这些信息判断,野生海狸鼠在上海对农业的影响大于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这或许是我国至今发布的4批外来入侵物种名单中没有海狸鼠的原因。

上海日前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实施意见》明确,要建立本地化生物多样性评估技术规程,细化评价参数、评价基准及数据规范,按照国家要求,开展外来物种入侵等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评价,提出应对策略。

目前让环保志愿者忧虑的是海狸鼠可能对公共卫生造成影响。资料显示,海狸鼠可携带肺炎双球菌、结核杆菌、鼠疫杆菌等病菌,其野外种群还常暴露在有福寿螺的环境中,加上它们对水生农作物的偏好,这些因素是否会导致病原体传播,需尽快进行研究。

标签:

精彩放送

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