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贵阳:洁净智慧的菜市场 更抚凡人心

来源: 多彩贵州网

贵阳:洁净智慧的菜市场 更抚凡人心

——贵阳贵安推进“一圈两场三改”规划建设新闻观察之三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编者按:

从居住地步行15分钟,是否有足够的菜市场、阅读室或咖啡馆可供选择?日常穿行的街道,是否有树木可以遮荫?什么样的城市空间更具魅力,让我们愿意流连?

人与建筑,人与社区,人与市场,人与自然。每一关联,都指向“美好生活”这一热词。

2021年8月,贵阳市入选全国首批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同年12月3日,贵阳市印发《贵阳贵安“一圈两场三改”规划建设攻坚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计划》明确提出,打造15分钟生活圈,建立停车场、农超市场体系,推进背街小巷、老旧小区、棚户区改造,“实实在在地给市民办一些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事情。”

大大的城市里,有无数小小的生活圈。一年来,贵阳市“一圈两场三改”取得了阶段性成就,在那些已被“圈住”和“改变”的生活里,我们感知到了这座城市的人文温度。

12月3日早上,贵阳市民陈奕踏入民生路菜场,眼前一亮。

灯光打向菜场每个角落。分捆成束的绿叶菜被照得水灵灵;甜椒、番茄、萝卜、西葫芦、土豆组合成五彩斑斓的色块;猪牛羊肉被精细地切割成块,用锃亮的铁钩高高悬起;干货副食铺飘来的花椒粉味,悠远绵长——今年5月建成投用的菜场,是理想中万物明朗朝气蓬勃的样子。

民生路菜场,云岩区最早建成的大型农贸市场之一,已有近30年历史。它在贵阳市老城区繁华的楼宇之间,被香酥鸭、脆哨、春卷等本地特色小吃店铺摊包围,滋养着周边市民。

相较于近几年兴起的大型生鲜超市,陈奕更爱逛菜市场,他喜欢那种热气腾腾的人情味。譬如卖白菜的大婶,随手抓一把放到秤盘上,不多不少正好一斤,谈笑间又爽快地赠与几颗小葱或香菜。

老民生路菜市场是“半地下室”式的,比街面矮4步阶梯,一面入口,其余三面环墙封闭。随着时间推移,设施老化、排水不畅等问题愈发严重。“每次来买菜,都得换上一双雨靴。”一进门便是水产区,待陈奕小心翼翼地趟过被水淹着的地面,蔬菜区仍是湿漉漉的。

常年不通风,菜市场越往里走越潮湿,最里面的两行摊位近几年都空着。“加上灯光昏暗,摊位出租率不到80%。”民生路菜市场管理方,贵阳市市场建设发展中心财务办公室主任钟虹珺说,连常驻20多年的摊主都抱怨“环境太差”。

菜摊主吕阿姨1996年就在民生路菜场卖菜了。刚开始她只卖萝卜和白菜。后进货渠道拓宽,售卖的品类增加到80多种。“可环境太脏乱,有些市民不乐意走进来。”吕阿姨说,照顾生意的都是相熟10多年的老客户,鲜有年轻人。

2021年底,贵阳市提出在划定的140个生活圈内,新建和改造农贸市场96个。民生路菜市场,成为此次行动中2个智慧化标杆农贸市场之一。

改造第一步,是将菜场搬上二楼。

二楼省去周围一圈店铺的占地,面积要比一楼大1000多平方米。多出来的空间,贵阳市市场建设发展中心并没有用于增加摊位,而是将公共通道拓宽到以前的2倍。

悬挂于公共通道上方的电子大屏,实时滚动显示菜场内的菜品分类、指导价格及质检情况。“今天农残检测合格率是97.8%。按这个比例,应该是某个摊位的其中一种菜品不合格。”11月29日,钟虹珺指着电子屏介绍说,质检人员在每家摊位抽检化验后,还会及时督促不合格菜品下架。

此外,每个摊位都统一配置了智能电子秤,不仅能称重、结算,还能展示经营户的营业执照、菜品价格。接下来,贵阳市商务局将打通农产品信息溯源,顾客可通过智能电子秤,查看所购产品来自于哪个蔬菜基地或养殖场。

“智慧”菜场,离不开贴心。民生路菜市场打造出社区食堂,残疾人、退役军人,及70岁以上老年人花8块钱就可享受2荤1素1汤的惠民套餐。进入市场买菜的市民,也可将菜品拿到社区食堂加工。据食堂工作人员粗略估计,每天有80多位市民来此用餐。

食堂对面,是蔡记干货副食店。老板趁这次改造,将不到10余平方米的新铺子装修一新。贴墙增设货架,放置粮油调味品,中间摆放木格子货柜,盛放香菇、银耳、绿豆、辣椒面等干货,“同样大小的空间,货品量比以往翻了3倍。”他饶有兴致地打量着店铺,“收拾得干净整洁,自己和顾客都看着舒服。”

“看着舒服”的还有水产区。几家商户弃用了之前的大水盆,不约而同地加装了崭新的壁挂玻璃柜,各类鱼虾分门别类、一目了然。

“以往就周末和节假日生意好,现在每天都跟过节似的热闹。”卖海鲜的王姓夫妻熟练地“庖丁解鱼”,笑盈盈地招呼两位20多岁的来客:“要虾么?爆炒还是白灼?”然后根据顾客需求,爆炒的就剥成虾仁,白灼的去除虾头、虾线。

本网记者:李思瑾 吴蔚

标签:

精彩放送

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