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热点!青农商行能否讨回青岛前首富的9亿欠款?

来源: 界面新闻

(原标题:【深度】青农商行能否讨回青岛前首富的9亿欠款?)

借给股东的近9亿元贷款形成“不良”,作为全国最年轻的A股上市银行,青农商行(002958.SZ)该如何讨回欠款?

5月25日,青农商行发布公告称,公司近日查询获悉,青岛市黄岛区人民法院将于6月28日10时至6月29日10时止,在青岛市黄岛区人民法院京东网络司法拍卖平台上公开拍卖该行股东巴龙国际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巴龙集团”)、巴龙国际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巴龙建设”)所持本行部分股份。

据悉,巴龙集团与巴龙建设为一致行动人,截至一季度末,两家公司合计持股青农商行7.16%。此番股份被拍卖,主要原因系债务问题。


(相关资料图)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青农商行第三大股东,“巴龙系”两家公司在该行合计高达近9亿元的借款逾期未还,目前已进入法院强制执行阶段。

如今,“巴龙系”所持股份被司法拍卖,似乎让投资者看到希望,青农商行或将通过此次法拍收回部分不良欠款。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青农商行董秘办公室相关负责人对界面新闻表示,此次司法拍卖源自巴龙系跟其他债权人的债务,“是用来偿还其他债权人的,与青岛农商行不良贷款没有什么关系”。

“在各种因素叠加下,青农商行和‘巴龙系’这个在内部和外部看来都很不完美的‘婚姻’,其破裂也是在所难免。问题在于,地方农商行和股东的这一番操作,对投资者是非常不公平的。”资深金融证券投资专家何晓宇对界面新闻表示。

青农商行处于无实控人状态,第一大股东为青岛国资委旗下的青岛国信。来源:同花顺

“巴龙系”9亿贷款未还,法拍为偿还其他债权人

公开资料显示,青岛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系山东第一家地级市农商行,该行成立于2012年6月,是在原青岛华丰、城阳、黄岛、即墨农村合作银行和胶州、胶南、平度、莱西农村信用社联合社以及青岛市联社基础上,以新设合并方式组建而来。2019年3月,青农商行登陆深交所上市,成为全国最年轻的A股上市银行。

据山东当地媒体报道,青岛农商银行改制成立,不同于省内其他农商银行,青岛采用了一种“大法人”的形式,各个县域作为青岛农商银行的一级支行存在,并非以往的独立法人模式,市级不设办事处。除了原有的高管团队外,监事长、纪委书记由青岛市政府委派,自此青岛农商行成为一家地地道道的地方法人银行。

从股权结构来看,青农商行处于无实控人状态,第一大股东系青岛国资委旗下的青岛国信发展(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持股9.08%;第二大股东同为青岛国资委旗下的青岛城市建设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持股9.05%。此外,日照钢铁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持股5.43%。

此番被司法拍卖的股份来自该行第三大股东“巴龙系”。

4月29日,就在发布年报的同一天,青农商行披露诉讼事项称,该行香港中路支行与“巴龙系”两家公司——巴龙集团和巴龙建设合计8.76亿元的借款本金及4244.3万元逾期利息、罚息、复利未收回。

青农商行就此分别向青岛中院及青岛市南法院申请强制执行,请求就被执行人“巴龙系”提供的质押股权经折价、拍卖、变卖后的价款优先受偿;请求就被执行人提供的抵押房产经折价、拍卖、变卖后的价款优先受偿;请求强制被执行人加倍支付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等。

若以5月26日2.80元/股的收盘价计算,本次法拍预计可拍得2.21亿元。来源:司法拍卖提示性公告

结合此次司法拍卖,巴龙集团拍卖的股份数量为6012万股,占其所持股份比例的26.72%,占该行总股本比例的1.08%;巴龙建设本次将拍卖的股份数量为1873万股,占其所持股份比例的10.83%,占该行总股本比例的0.34%。

若以5月26日青农商行2.80元/股的收盘价计算,本次法拍预计可拍得2.21亿元。

有投资者将此次法拍与青农商行讨回“巴龙系”欠款联系在一起。

5月26日,界面新闻致电青农商行董秘办公室,相关负责人否认了这一说法,称此次涉及“巴龙系”所持股份的法拍,是用于偿还其他债权人,与该行不良贷款无关。

“巴龙系”所持股份被轮候冻结。来源:公告

3月17日,青农商行发布的“关于股东股份解除冻结并被动减持进展情况及股份被轮候冻结的公告”显示,巴龙集团与巴龙建设持有的本行股份已被当地法院轮候冻结,期限36个月。也就是说,除了青农商行外,“巴龙系”还存在其他债权人。

从具体冻结情况来看,截至3月1日,巴龙集团累计被冻结10万股,累计被标记2.25亿股,而巴龙建设所持1.73亿股全部被冻结。

在5月8日举行的业绩说明会上,青农商行表示,“目前未获悉巴龙集团与巴龙建设持有本行的股份进入司法拍卖流程”。

如何收回9亿贷款?

那么,青农商行借给股东的近9亿贷款如何收回?

在业绩说明会上,有投资者问到“巴龙名下有无可以执行的财产,巴龙持有的青农商行股份有没有进去拍卖流程,公司有没有优先处置权”等问题。

青农商行回应称,巴龙集团及其关联企业为在该行的贷款提供相关抵质押物,该行对涉及贷款已计提相应的贷款损失准备,对于相关诉讼将积极采取各种措施,维护本行合法权益。

青农商行还表示,前期巴龙建设持有该行的201万股被青岛市南法院要求相关券商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进行处置。

界面新闻注意到,2022年12月16日,青农商行发布的“关于股东被动减持股份的预披露公告”显示,青岛市南法院出具《协助执行通知书》,要求兴业证券青岛即墨营流路证券营业部协助法院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处置巴龙建设持有的200万股股票,要求招商证券青岛海尔路证券营业部协助法院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处置巴龙建设持有的1万股股票。

截至1月31日被动减持期届满,巴龙建设解除冻结并减持186.54万股,减持均价2.89元/股,减持比例占总股本的0.0336%。若以均价计算,此次被动减持约可收回539.09万元。

不过,上述青农商行董秘办相关负责人却对界面新闻表示,这部分处置资金并不包括“巴龙系”应偿还该行的不良贷款。

该负责人强调,“巴龙系在我们这里的不良贷款是有抵质押物的,后期会通过一些其他的法律手段来尽量保证不受损失或者尽量减少损失。不一定是完全通过股权处置的方式,因为他的债权人相对来说比较多一些”。

谈及目前抵押物的处置进展,该负责人表示,“若有实质进展会及时披露”。

有意思的是,即便“巴龙系”在该行近9亿元贷款形成“不良”,青农商行依然将其视为潜在的“重要客户”。

青农商行2023年日常关联交易预计额度显示,巴龙集团及其关联企业2023年度关联交易预计额度12.45亿元,全部为授信类业务,主要用于流动资金贷款等业务。

尽管这一数字较2022年略有下降(2022年实际授信14亿元、支付员工服装费693.74万元),但高达十多亿的授信额度对于青农商行来说并不是一笔小数目。

那么,青农商行为何执意一边向“巴龙系”要债,一边又对其授信放贷?风险敞口会不会越来越大?

界面新闻注意到,撇开股东身份,“巴龙系”实际也是青农商行利息收入及业务管理费的重要来源之一。2022年年报显示,青农商行对“巴龙系”股东发放贷款和垫款12.07亿元,而“巴龙系”股东对青农商行贡献利息净收入合计3505万元,业务及管理费693.7万元。

相比之下,青农商行第一大股东青岛国信主要扮演的是“出借人”角色,青农商行对其不仅没有利息收入,还要支出利息。或许对于青农商行来说,即便明知“巴龙系”存在“不良”风险,也不愿轻易丢掉这一利息收入的来源。

2022年,“巴龙系”对青农商行贡献利息净收入合计3505万元,业务及管理费693.7万元。来源:年报

“巴龙系”参股多家银行或踩踏监管红线

让青农商行“骑虎难下”的“巴龙系”究竟何许人也?

据悉,“巴龙系”是青岛当地知名企业,创始人为昔日青岛首富姜俊平,其曾在2009年凭借31.7亿元的资产登上福布斯中国富豪榜,业务版图遍布房地产、金融、食品、服饰等多个领域。

其中,金融板块无疑是“巴龙系”的重要支点。

巴龙集团官网资料显示,“平台以大股东身份投资青岛、济南、烟台、潍坊、长岛5家农商银行,拥有6000亿金融资产。同时,吸引各大银行入驻,为平台客户提供优越的各项金融服务,打包上市,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

天眼查APP显示,除青农商行外,“巴龙系”公司在烟台农商行和潍坊农商行亦持有较多股权。

其中,青岛巴龙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持有烟台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36.59%股份,巴龙国际服饰集团有限公司持有潍坊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6.84%股份。此外,姜俊平目前仍任济南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董事,股权处于出质状态。

2022年下半年,“巴龙系”的流动性风险逐渐暴露。2023年至今,仅巴龙集团一家公司,被执行总金额就高达17.62亿元,姜俊平还多次被法院下达限制消费令,且青农商行、巴龙建设、巴龙服饰、巴龙地产等股权均显示出质状态。

值得一提的是,在青农商行上市之前,“巴龙系”便通过对外质押该行股份用于缓解流动性压力,且一直处于高比例质押状态。

2019年4月22日,也就是青农商行上市后的次月,巴龙集团解除此前质押给光大银行青岛分行所持的37.06%该行股份,因融资用途,次日再度质押上述股份给前述银行。

需要关注的是,“巴龙系”近年来不断重复着类似“解除质押及再次质押”的操作。

据界面新闻不完全统计,质权人中包括光大银行青岛分行、日照银行青岛分行、建设银行青岛香港中路远洋广场支行、华夏银行青岛分行、平安银行青岛分行、威海商业银行青岛分行、东莞信托有限公司、齐商银行小企业金融服务中心、青岛华通民间资本管理有限公司、山东银达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由于“巴龙系”的反复质押导致青农商行的质押比例长期高企,也一度引发该行独立董事的“质疑”。2022年3月29日,青农商行第四届董事会第四次会议决议公告显示,独董林盛针对《关于巴龙国际集团有限公司股权质押的议案》投出弃权票,理由是“建议企业压减质押比例”。

对此,何晓宇对界面新闻表示,巴龙集团及巴龙建设所持青农商行股份一直处于高比例质押状态,商业银行股东股权质押比例过高被认为是机构股权管理不规范的表现形式之一,这曾引起过该行决策层的关注。

“‘巴龙系’投资入股多家商业商行,与其入股的银行不仅股权上有交织,业务上也存在关联,在商业银行的投资已踩踏监管红线。”何晓宇认为,按照《商业银行股权管理暂行办法》规定,在计算入股商业银行数量时,应将同一投资人及其关联方、一致行动人入股商业银行数量合并计算,并且规定同一投资人及其关联方、一致行动人作为主要股东参股商业银行的数量不得超过2家,或控股商业银行的数量不得超过1家,即所谓的“两参一控”。

青农商行和股东“巴龙系”的“爱恨纠葛”,最终受害的还是投资者。

何晓宇认为,农商行未来应持续加大对大股东的股权管理:一是严控股权出质比例,严格审查股东出质股权比例。二是规范转让、质押程序,防范股权风险。三是严格管理,持续优化股东股权管理。

在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方面,何晓宇认为,一方面应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公开重要信息,尤其是与大股东有关的交易或协议,确保投资者能够及时获得真实、准确、完整的信息。另一方面,应强化证券监管部门的监管力度,加强对农商行、大股东和相关从业人员的监督和处罚力度,打击各种违法行为,维护市场秩序。

青农商行不良率连续两年上升。来源:同花顺

不良率倒数第一,巨额罚单超7000万

从青农商行本身来看,截至2022年12月31日,该行不良贷款余额为52.60亿元,不良贷款率为2.19%,较上年末继续上升0.45个百分点,已是连续两年出现上升。

青农商行表示,不良贷款率上升的主要原因是2022年房地产市场及上下游仍处于调整期,房地产业和建筑业不良贷款有所上升。同时,2022年经济发展受多因素冲击,对部分行业和业务的资产质量产生一定影响,除房地产业和建筑业外,对公贷款中的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以及农、林、牧、渔业,个人贷款受冲击较大。

分地域来看,截至报告期末,青岛地区不良贷款占本行全部不良贷款的98.75%,远高于其他地区。

2022年,青农商行2.19%的不良率远超其他农商行。来源:Choice

对比2022年国内多家上市农商银行来看,Choice数据显示,青农商行2.19%的不良贷款率远超其他银行。即使对比全部42家A股上市银行,青农商行的不良率也排在倒数第一。

不良贷款率距离青农商行最为接近的渝农商行(601077.SH)和紫金银行(601860.SH),其不良率也分别只有1.22%和1.20%。

随着不良率连续攀升,2022年青农商行信用减值损失高达47亿元,同比增长25.18%。其中,发放贷款和垫款的信用减值损失为45.99亿元,是最大组成部分。

受此拖累,青农商行自上市以来营收、净利首次出现下滑。2022年实现营收99.44亿元,同比下降3.43%;实现归母净利润23.17亿元,同比减少24.41%。

青农商行股价近两年多来呈一路向下态势。来源:Choice

对应二级市场来看,青农商行股价自2020年7月创下7.85元的高点后,近两年多来呈一路向下的态势,最低曾触及2.72元的低点。其中,2022年该行股价下跌超过22%,排在A股42只银行股跌幅榜的第3名(前复权),仅次于瑞丰银行(601528.SH)和郑州银行(002936.SZ)。

在分红方面,青农商行也没了底气。

有投资者质疑,青农商行是今年两市42家银行股中仅有的两个不分红的银行之一,作为该行长期投资者,不仅承受了股价长达两年的下跌,还要承担没有任何分红的损失。

对此,青农商行则表示,不分红的原因主要是“去年经济发展受到多种因素冲击,其持续让利实体经济,营业收入和利润增长受到一定影响”。此外,不分红也是为了提升预期信用损失计提水平,提高资本充足水平。

2022年青农商行信用减值损失高达47亿元,同比增长25.18%。来源:同花顺

巨额债务尚未追回,不良率连续攀升,在此背景下,青农商行因内控问题接连收到监管部门的巨额罚单,两次处罚金额累计高达7000余万元。

4月28日,青岛银保监局公布的两张罚单指出青农商行存在多项违法违规行为。其中一张显示,该行因公司类贷款风险分类调整不及时、向关系人发放担保贷款的条件优于其他借款人同类贷款的条件、流动资金贷款管理不审慎、贷后管理不审慎等,被罚没3087.27万元,并对相关责任人给予警告并罚款合计61万元。

无独有偶,2022年1月,青岛农商行还因贷款五级分类不准确、投资业务投后风险管控不到位、员工行为管控不力、贷款转保证金开立银行承兑汇票、数据治理有效性缺失、流动性资金贷款被挪用、房地产贷款管理严重不审慎、信用卡透支资金流入非消费领域等,被青岛银保监局重罚4410万元。

此外,该行多名责任人被给予警告并罚款合计66万元,其中一名员工被禁止终身从事银行业工作。

因公司类贷款风险分类调整不及时、向关系人发放担保贷款的条件优于其他借款人同类贷款的条件、流动资金贷款管理不审慎、贷后管理不审慎等,青农商行被罚没3087.27万元。来源:青岛银保监局2022年1月,青岛农商行因贷款五级分类不准确、投资业务投后风险管控不到位、员工行为管控不力等,被重罚4410万元。来源:青岛银保监局

对于接连被罚,青农商行坦言,“反映出自身在内控管理方面的问题和不足,目前绝大多数问题已完成整改”。

“青农商行本身管理问题也比较大,近些年遭受比较大的行政处罚,公司管理层也遭到较大处罚;另外还涉及多宗诉讼,涉及金额较大。在上市农商行中,青岛农商行业绩表现也是非常不好。”何晓宇表示。

除了自身管理问题之外,何晓宇认为,农商行近年来也普遍面临一些难题。

“在过去三年的疫情中,部分中小银行面临较大的经营压力。如中小银行融资渠道相对窄,融资成本高;农商行的贷款对象以小微企业居多,而小微企业应对经济周期波动的能力较差。且农商行不良资产处置渠道不够多元化,处置难度相对较大。”何晓宇对界面新闻表示。

高管接连辞职,能否“浴火重生”?

值得一提的是,进入2023年以来,青农商行高层变动频繁。

具体如下:

1月18日,青农商行执行董事、行长刘宗波因超过关键人员任职期限的相关规定及年龄原因,辞去该行第四届董事会执行董事、行长,以及董事会提名与薪酬委员会委员等职务。

同日,青农商行监事长柳兴刚因超过关键人员任职期限的相关规定,辞去本行第四届监事会职工监事、监事长及监事会监督委员会委员的职务。

2月1日,青农商行监事安杰由于工作原因,辞去本行第四届监事会股东监事及相关委员会委员的职务。

2月13日,青农商行董事会秘书隋功新因超过关键人员任职期限的相关规定,辞去本行董秘职务。

4月28日,执行董事、副行长贾承刚因年龄原因,辞去本行执行董事、副行长,以及董事会审计委员会委员等职务

同日,王建华因年龄原因,辞去本行副行长职务;李春雷因工作原因,辞去本行副行长职务。辞职后,三人均不在青农商行及其控股子公司担任任何职务。

在此背景下,于丰星于今年“接棒”青农商行行长一职。从履历来看,于丰星曾任中国银行即墨市支行行长助理、副行长,华夏银行青岛分行党委书记;2022年12月,担任青岛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

而在去年8月,青农商行原董事长刘仲生也因超过关键人员任职期限的相关规定,辞去董事长等相关职务。与此同时,原恒丰银行行长王锡峰“空降”青农商行,并于今年年初被选举为执行董事、董事长,成为该行改制后的第二任董事长。

据山东当地媒体报道,在恒丰银行任职期间,王锡峰曾助恒丰银行“浴火重生”,其到来之后,将凭借他多年的银行业管理经验,让青农商行在内控机制管理等方面的“内功”变得更加扎实。

在刚刚过去的业绩说明会上,王锡峰重点提到青农商行今年要明确不良贷款管控目标,从重塑信贷流程、更新风控理念和风控模式、前瞻性开展信贷风险管控和重点领域排查治理等方面开展工作,逐月逐季按计划推进存量不良贷款清收。

何晓宇认为,作为上市农商行,应及时、准确地向中小投资者公开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等重要信息,并加强与证券监管机构、交易所等相关部门的合作。同时积极参与相关的自律性组织,共同维护市场秩序,保障投资者的权益。而对于青农商来说,还需要加强管理和经营能力,以好的业绩来回馈投资者。

标签:

精彩放送

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