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焦点!坚定走好传统产业升级之路

来源: 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

本报记者 王正喜

6月29日,市统计局发布1至5月份经济运行情况。统计显示,全市“343”创新产业集群中,绿色低碳能源、新材料产业产值同比分别增长23.9%和2.8%;集成电路与ICT、医药健康、安全应急、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产值分别增长18.0%、5.7%、20.9%和32.7%;精品钢材、高端纺织、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产业产值分别增长5.2%、29.1%和11.5%。徐州已经成功走出了一条传统产业升级之路。


(资料图)

6月19日,由中国经济信息社主办的2023中国资源型老工业城市转型发展指数研讨会暨成果发布会在北京举行。会上,新华指数全球城市研究团队解读了“中国资源型老工业城市转型发展指数” 首期成果,公布了中国资源型老工业城市转型综合表现TOP20。

徐州凭借经济实力基础、产业创新转型及对外开放优势,形成区域互联互通、协调共享的发展体系,从中国52家资源型老工业城市中脱颖而出,位居“全面领先型”城市第一名。

作为全省唯一肩负老工业基地振兴和资源型城市转型双重任务的地区,徐州传统优势产业包括了装备制造、食品加工、煤电能源、煤盐化工、冶金工业和建筑建材,这些产业能耗高,上游产业链对自然资源依赖大,下游又面临着产能过剩问题。

老工业城市如何低碳转型?近年来,我市一方面通过制度建设、技术设备改造和园区目标化管理,大力推行节能降耗和余热(能)再利用,提升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另一方面,重点对上游产业如煤炭、电力、钢铁、焦化建立退出机制。淘汰落后产能的同时,注重提升生产能耗效率,并对下游生产污染物排放进行控制和回收再利用。

为大力推动产业转型,我市坚定不移实施“工业立市、产业强市”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狠抓存量升级,壮士断腕实施钢铁、水泥、焦化、热电、化工五大传统行业整合整治,企业从480家压降到105家,同步实施总投资658亿元的37个转型项目,全面达产后将新增产值580亿元,经济效益“不降反增”。

徐钢集团是我市五大传统行业整合整治过程中保留的3家钢铁企业之一,是徐州市精品钢材产业联盟和徐州市低碳科技学会的理事长单位。为了推动企业绿色低碳发展,徐钢集团投资百亿元实施三期项目:建设1座淮海经济区最大的2120立方米高炉,1座120吨转炉,配套建设2条特钢生产线以及其他附属设施。

目前,三期项目已经正式建成投产,主要生产优特钢产品,环保、节能、智能化水平均得到大幅提升。徐钢集团还积极响应国家“公转铁”“公转水”有关号召,积极布局铁路货运专线和水运码头项目,发展绿色物流,降低企业运行成本的同时,减少环境污染。

徐州金虹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主要生产盘螺的短炉炼钢企业,企业自2020年起对3条轧钢生产线热装热送改造,改造完成后钢坯热送直轧率由原来的不足50%提升至98%以上,仅此一项改造可每年节约1.74万吨标准煤,年减少4万多吨CO2排放,增加2000多万元的经济效益。

为拓宽产业链,切实把节能降碳、绿色发展的理念融入企业发展之中,金虹集团还投资2.5亿元分三期建设了51兆瓦的分布式光伏发电站。2023年年初,金虹集团完成钢铁行业首笔国际绿证的开发及交易,引领中国钢铁企业实现绿色能源替代、走向低碳绿色发展。

利民化学有限责任公司是国家定点农药制造骨干企业,为拓展更多海外市场,企业不断优化生产工艺,陆续推出20多种受国家政策鼓励的水基化新型环保制剂,研制出的新一代细度达到2微米级别的代森锰锌,技术水平国际领先。代森锰锌、三乙膦酸铝等4个产品通过欧盟原药等同性认定。

根据2022年清洁生产审核工作结果,利民公司目前全厂清洁生产属于国内先进水平。2022年万元产值CO2排放量87.73吨/百万产值;同比2021年91.35吨/百万产值下降3.85%;原料降耗方面共计节约758万元;能源共计节约461.71万元。

针对我国原有卷盘式喷灌机能耗高、传动系统复杂、驱动单元形式单一等突出问题,灌溉设备集成生产商江苏华源节水股份有限公司开展了卷盘式喷灌机关键技术系统研究,突破了电驱动、液压驱动和高效水涡轮驱动关键技术。新型卷盘式喷灌机目前已在全国获得推广应用,国内市场占有率达50%左右。

江苏诚意集团有限公司把改造传统产业与发展新兴产业相结合,在稳定水泥、混凝土、外加剂传统板块的同时,大力发展培育建材产业链,目前已形成以水泥为产业链源头,混凝土、外加剂、装配建筑产业化、预制管桩、液化天然气加气站等多元发展的产业集群,从“灰色制造”向“绿色智造”转型升级。

徐州瑞马智能技术有限公司致力于热镀锌全产线的智能制造,今年初,公司新上了激光切割项目和数字化产品及服务项目,并将主营业务分成涂层技术装备板块、激光板块、数字化产品及服务三大板块,改变了行业生态,让传统制造产业在改革发展新时期新阶段中,迈出环保绿色发展新步调。

今年是全市开展制造业“智改数转”工作的第二年,为推动全市制造业“智改数转”走深向实,围绕“343”创新产业集群,市工信局正在通过打造一批数字化标杆企业、一批行业共性应用场景、一批新模式新业态新产业,引导龙头骨干企业开展集成应用创新、中小微企业“上云上平台”,以大带小推动全市规上工业企业“智改数转”全覆盖。

作为全国资源型老工业城市转型发展的“排头兵”,徐州的转型一直在路上。我市正在积极探索可持续发展系统解决方案,进一步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为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提供更多江苏经验、作出更多徐州贡献。

标签:

精彩放送

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