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道红线”政策实施一周年 房企分化还将加剧

来源: 广州日报

“有房企在一线城市偏远区域拿了块地,因为能力不够,迟迟没有开发。没想到几年后该区域却迎来发展,该房企卖地卖房,一跃而成为百强。这样随便拿地在等待中躺赢的情况以后估计都不会再有了。”而这一系列的变化,源自一年前的一个重磅管理规则。

“三线四档”的房地产金融调控政策从2020年8月提出至今已探索一年,带来了地产行业底层逻辑的根本变化。高负债、高周转的模式已经玩不下去了。100家上市房企中有40家实现降档,未来,房企的分化还将加剧,以价换量将会让房价更趋合理。

名词解释:三道红线

“三道红线”是指剔除预收款后的资产负债率大于70%、净负债率大于100%、现金短债比小于1倍。按照踩线情况,房企被分为“红、橙、黄、绿”四档,红档的是踩了三道红线的,有息负债在2019年的基数上不得增加;橙档是踩了两道红线的,负债总额增幅不得超过5%;黄档是踩了一道的,增幅不超10%;三线都未踩的是绿档,增幅不超15%。两观察是指观察连续三年年度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负的、拿地资金总额超过销售总额40%的,要做解释。

降档三招:

把身瘦、收并购、引战投

业内人士表示,在降负债的过程中,市场热度最高的举措TOP3即分拆物业上市、收并购及引入战投。据贝壳研究院统计,2020年新增房企分拆物业上市企业达到16家,创造历史纪录。2021年截至7月已有11家物企成功上市,目前有23家房企已递交招股书正在排队中,预计今年物企上市数量会再次刷新纪录。某大型上市物业服务公司的负责人表示,在“三道红线”等政策组合拳的限制下,地产行业的流动依然较为紧张,因此也有可能从侧面进一步加速物业行业的整合趋势。

除了越来越多借分拆物业瘦身外,房企间的收并购动作也逐渐频繁。据统计,2020年上市房企的收并购数据达到200次,涉及金额约1716亿元,而2021年上半年收并购数量达到105次,涉及约金额1505亿元,预计2021年房企间收并购市场规模将超2000亿元。另外,战投的引进也是资本进入房企的一种方式,目前最受欢迎的战投方应属资金实力雄厚的“险资”,战投入局房企除了真金白银的资金补充外,对企业的整体估值预期也可以起到一定的抬升作用。

“三道红线”X新变化:

“变绿”成主旋律

“老套路”玩不下去了

去年8月,为进一步落实房地产长效机制,实施好房地产金融审慎管理制度,央行、住建部出台了重点房企资金监测和融资管理规则,被外界概括为“三道红线四档两观察”。

“三道红线”在行业内引起了极大震动。以往,起点相同的两家房企,财务杠杆加得很高的那家,发展速度可能大大超越不敢加太高杠杆那家。现在“三线四挡”让高负债高周转模式难以为继。

根据贝壳研究院测算,如按照三线四档的有息负债规模增长要求统计,假如所有房企全部执行,按照政策推出的时间节点看,仅TOP100房企中60家上市房企按年预计将少增长约9371亿元的有息负债。60家大中型房企就可以少增长万亿的负债规模,这将极大有利于房地产行业的稳健经营,有效预防系统金融风险,同时优化全社会资源配置。

上市房企四成降档

“去年8月三大红线提出后,被监管部门关注的重点房企,每月15日前都会定期提交核心经营数据。除权益销售额、现金流、负债以及三大红线指标外,权益拿地金额及占销售额的比例,也要向上汇报。”一家房企的投资负责人对记者表示,去年8月以来首先改变的是多了一项工作。但“三道红线”带来的影响则在逐渐显现,是否踩线让房企的员工甚至购房者,都能直观地感受到房企的运营状况和面临风险的几率。

在这样的情况下,踩线房企降档几乎成为必然的选择。根据贝壳研究院统计,2020年100家上市房企中40家相较2019年成功实现降档,降档率达到40%,其中10家房企下降2档、1家房企下降3档、零踩线的房企数量从2019年17家跃升至2020年的29家。可见2020年房企财务表现中降档、“变绿”成为房地产行业的主旋律。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标签: 三道红线 房企分化 以价换量 上市房企

精彩放送

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