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发展 内地与港澳高校合作效应加乘

来源: 人民日报海外版

日前,复旦大学代表团访问澳门大学,双方召开了两校战略合作联席会议,并举办“国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伙伴基地”签约及揭牌仪式;北京大学教育学院与香港教育大学研究生院签署学术合作协议书,全面深化双方在学术交流和专业培训等多方面的协作。

近年来,内地与港澳高校交流合作日趋紧密,参与范围更加广泛,内容与形式更为多元。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内地与港澳高校之间积极推动优势互补,努力实现资源共享,合作效应加乘。

互动往来频繁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北京大学与香港教育大学此次合作是香港‘背靠祖国、联通世界’这一优势的具体实践,将有效提升两校科研协同水平,提升世界影响力。”在近日举行的北京大学教育学院与香港教育大学研究生院合作协议签署仪式上,北京大学副校长兼教务长王博这样表示。根据协议,在接下来为期5年的时间里,双方将进一步推动学者及研究人员交流,促进跨校研究协作,一同举办学术会议及专业培训,大力推动暑期交流活动等。

紧密互动的不只是这两所大学。近期,不少内地与港澳高校都进行了深度交流。

3月以来,澳门城市大学代表团到北京多所高校访问调研,并与中央民族大学共建“北京—澳门人文交流中心”、与北京语言大学合作建设“葡语国家中文教育和人文交流中心”;北京大学访问团赴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参访,就促进京港大学联盟发展、落实教育部“港澳与内地大中小学师生交流计划项目”框架合作、本科生联合培养等议题进行了交流;香港科技大学(广州)与中国美术学院签署合作框架协议,两校将在师生互访、科研项目等方面进行合作……

在教育部的支持下,近年来内地与港澳高校先后建立粤港澳高校联盟、京港大学联盟、沪港大学联盟、苏港澳高校合作联盟等,在联合办学、科研创新、联合育人和实验室共建等方面开展合作,高校间关系日益密切,交流深度不断增强。

聚焦科技创新

香港科技大学校长叶玉如是全国人大代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她建议有关部门在香港进一步建设国家实验室,以支持和促进香港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推动内地和香港两地高校的科研合作交流。“香港拥有多间世界级的优质大学,可以在推进高等教育发展和人才培养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她表示。

叶玉如的观点得到不少港澳高校管理者的赞同。大家一致认为,科技创新是促进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关键,高校作为科研的重点单位,理应加强合作,协同参与。不论在内地与港澳的高校联盟活动中,还是内地与港澳高校签署的合作协议里,加强科研合作、推动科技创新都是最受关注的内容。

在教育部的鼓励和支持下,近年来内地和港澳高校持续共建共享创新平台,协同开展科技创新研究。目前,港澳高校参与建设的国家重点实验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粤港澳联合实验室共计达数十个,助推港澳科技力量进一步融入国家创新体系和发展大局。

“我们将继续鼓励学者前往内地省市交流合作并成立成果转化研究院,结合学校的科研优势与当地产业需求,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推动产业创新,融入国家发展大局。”香港理工大学校长滕锦光说。

湾区加速融合

去年9月,位于广州南沙的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正式开学,学校同香港科技大学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构建“港科大2.0”。作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内地与香港合作办学高校,该校融合内地与香港优质教育资源,对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创新型人才、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具有积极意义。

在内地与港澳高校的交流中,粤港澳大湾区的高校间互动尤为热络,高等教育的融合发展程度也最深。在教育部批准的内地与港澳高校共同设立本科层次及以上合作办学项目中,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合作办学机构几乎都落地在大湾区内地城市。

除了香港科技大学(广州),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已分别在深圳、珠海落地发展数年,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香港城市大学在东莞、香港大学在深圳、澳门科技大学在珠海的合作办学都在积极建设或筹备建设中。

粤港澳地域相近、文脉相亲,其高等教育各有所长、优势互补,为合作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推动教育合作发展,“支持粤港澳高校合作办学,鼓励联合共建优势学科、实验室和研究中心。”不少教育界人士认为,加强三地教育合作发展,有利于破解港澳高校产学研衔接紧密度不高、办学空间有限等问题,提升港澳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率,也有利于内地高校借鉴吸收先进办学经验,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

标签:

精彩放送

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