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微速讯:保障全球粮食安全 低纬度地区主粮自给是关键

来源: 科技日报

全球增温2℃,小麦的产量和价格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等单位的研究人员发现,全球增温2℃背景下,由于二氧化碳的施肥效应,全球小麦平均产量将有少量增加,但产量增加并不会导致小麦价格下降。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细胞》地学子刊《一个地球》。


【资料图】

“我们分析发现,在升温2℃下,高纬度地区的小麦产量会增加,低纬度地区的小麦产量则会减少,这会进一步加大小麦的供需矛盾,导致小麦价格变得更加不稳定。提升主粮自给能力,是保障粮食安全的关键。”8月22日,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论文第一作者、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张天一说。

小麦是一种起源于温带的喜凉作物,是全球三大谷物之一。目前,大多数研究主要集中在模拟气候变化如何影响小麦产量。“产量仅是粮食安全问题的一个方面,农业国际贸易也是很多国家保证粮食供给的重要手段。”在张天一看来,粮食安全的其他维度,比如农产品价格、供应链等,也非常重要,但相关研究却非常有限。

为此,研究人员专门开发了一个基于全球环流模型、小麦生长模型和一般均衡经济模型的集合模拟方法。该方法可以从全球小麦供给链的角度解析未来全球增温2℃导致的气候变化和气候极端事件对全球小麦产量、价格和供给链的影响。

研究结果显示,全球增温2℃下,二氧化碳施肥效应可以有效抵消增温导致的产量损失,未来全球小麦产量或出现少许增加。但是,不同于传统观点,全球产量增加并没有导致全球小麦价格下降。

研究人员分析发现,处于中高纬度地区的小麦出口国的产量增加,而处于低纬度地区的小麦进口国的产量减少。“这会进一步扩大农产品供需矛盾,加深传统小麦国际贸易格局,导致全球小麦价格变得更加不稳定。”张天一说。

同时,区域对比研究发现,全球增温2℃下,当全球小麦产量处于低谷时,位于低纬度且人口众多的小麦进口国的小麦价格增幅,将普遍超过位于高纬度的小麦出口国。

“这不仅增加了小麦进口国人民的生活经济负担,而且会使这些国家在粮食安全保障上处于被动局面。”张天一强调。

张天一期待,他们对小麦价格和波动的预测将促使全球采取行动。“帮助发展中国家提升粮食自给能力,对全球粮食安全至关重要。这值得各国在未来的国际农业合作政策中讨论。”张天一说。

“在未来大型国际农业合作项目中,农业科学技术合作的需求不亚于农产品贸易合作需求。”张天一说,通过农业科技合作,提升战略合作国家的主粮自给能力,保障全球气候变化敏感地区的粮食安全,是未来国家间在农业战略合作方面的重要研讨议题。

标签: 粮食安全 研究人员 国际贸易

精彩放送

热文